何曉瑜 湯儷瑾
摘要:黨的十八大以來,面對新的形勢,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圍繞“講好中國故事”,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對外話語體系,用受眾愿意接受的方式把中國的理念植入特定的故事結構中,通過通俗易懂的特色語言,讓世界聽得懂、愿意聽、喜歡聽,幫助世界了解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本文基于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內涵即理論闡釋體系、話語表達體系、價值共識體系,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故事、讓世界認同中國故事。
關鍵詞: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理論闡釋體系;話語表達體系;價值共識體系;中國故事
中圖分類號:G12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21)05-0113-05
如何利用國際社會聽得懂、愿意聽、喜歡聽的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尤為關鍵,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精心構建對外話語體系,發揮新興媒體作用,增強對外話語的創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釋好中國特色”[1]。
一、說什么:用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
闡釋好中國故事當前,人類社會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但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新問題的出現,呼喚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具有指導實踐作用的新理念產生。目前,世界上仍然存在著一些不和平和發展不協調的問題,西方一直推崇的理念已經無法有效地解決這類問題。此時就迫切需要中國提出具有中國智慧的有效理念。中國一直堅持“求和平、謀發展”的發展理念,具有獨特的意蘊和價值。如何讓世界人民認可中國“求和平、謀發展”的發展理念,讓世界人民愿意聽、喜歡聽,需要通過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講好中國自古以來求和平、謀發展的故事。
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是理論闡釋體系,本質就是要闡釋好中國故事,也就是闡釋好中國的發展理念。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在闡釋好中國故事的過程中,凝練成具有標志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概念。“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在新的社會實踐過程中,中國結合自身的實際,扎根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與時俱進,體現出具有世界價值共識、人類共同利益的價值觀念。同時,“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解決世界性難題時,一直秉持著可持續發展觀和共同治理觀。因此,解釋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的重中之重。想要傳播好“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首先需要厘清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下文筆者將從政治、經濟、文化三個方面來闡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內涵。
(一)政治上闡釋好“和平共處”
自古以來,“和平”的價值理念就扎根于每個中國人的心里,也烙印在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之中。隨著全球化的浪潮,大家的聯系更為緊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已成為世界各國大多數人民的價值共識。國際社會的繁榮和穩定是中國的機遇,相應的,中國的繁榮與發展也給世界發展提供了機遇和助力,想要把和平共處的路走得穩、走得好,需要各個國家在交往時產生良性的互動。
中國從自身的實踐出發,堅持走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本國國情的道路,樹立世界眼光,統籌國內國外,把中國的命運和世界的命運相聯系,探尋中國人民的利益和世界人民利益的交匯點,不斷擴大同各國的價值共識,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努力為全球發展作出貢獻。中國不僅是和平共處的積極倡導者,更是踐行者,理應在目前復雜的國際環境中貢獻出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和方案。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那樣,中國堅持走和平、開放、發展的道路,維護好國際秩序的同時不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在政治上闡釋好“和平共處”理念,有助于化解矛盾,解決分歧。
(二)經濟上闡釋好“合作共贏”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任何國家都不可能脫離其他國家獨善其身、獨自發展。只有合作才能實現發展,只有合作才能互利共贏。正如《墨子·尚同中》中提到的具有中華民族智慧的“和合”價值觀念。“和合”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潛移默化、深遠持久地影響著中華民族一直以來的交往原則和處事理念。
因此,在國際社會中,中國的交往原則和處事理念也一直秉持著“和合”原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要樹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意識,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維,樹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贏理念”[2]。中國的穩步健康發展,離不開世界的繁榮和發展,同時,世界的發展更需要中國提供動力。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將矢志不渝地奉行合作共贏戰略,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習近平總書記運用貫通歷史與現實的中國智慧,在繼承好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寶貴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帶一路”倡議,讓沿線各國在權利平等的基礎上實現優勢互補,凝心聚力推動世界的共同發展,積極尋找國際社會的利益共通點,通過國際間的和平合作實現共贏,打造國際合作的新平臺。因此,經濟上只有闡釋好“合作共贏”的理念,才能更好地實現各國之間的互利共贏。
(三)文化上闡釋好“和而不同”
中華民族經典的哲學思想中就孕育著“和而不同”的理念,《論語》中提到,君子和而不同。習近平總書記將“和而不同”運用到外交理念中,正如他所言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無論是體現文化多樣性的“和而不同”理念,還是體現文化兼收并蓄的“交流互鑒”理念,都是推動人類社會不斷發展、文明不斷進步的關鍵助力。“和而不同”理念尤為重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多次提到“和而不同”理念。因此,在當今多元文化中,我們更需要把握好“和而不同”的理念。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以“和而不同”理念為基礎,在對外交流中提出:“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的思想[3]。“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4]。因此,只有在尊重各國優秀文化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實現文明的交流互鑒,尋找文化的共通點、共融點。在新時期,全球化的浪潮下,更需要我們以開放的胸懷去打破文化壁壘,在多元文化中闡釋好“和而不同”理念,在文化交流互鑒中秉持“兼收并蓄”的態度,促進世界文明在和而不同、交流互鑒中共同前進。
二、怎么說:用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表
達好中國故事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不僅是理論闡釋體系,更是言語表達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用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去表達中國故事,以情動人,以理服人。生動的“中國故事”在國際社會受到了海外人民的好評和追捧。
在全球化浪潮中,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鋒更加頻繁,但是文化交流中仍然存在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等矛盾,這些矛盾和障礙亟需解決。因此,在多元文明中架起溝通的橋梁,在對外傳播中表達“中國故事”尤為重要。
(一)“引經據典”講好中國故事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深遠持久、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歷史。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的:“文化沒有斷過流的,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5]。數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滋養著中國的特色對外話語體系,是最有力的文化軟實力。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繼續煥發著生機。
當前,國際社會上一些不懷好意的人,妄圖通過宣揚“中國威脅論”來阻止中國的發展。本質上其實就是對中國的傳統文化不了解,習近平總書記在國際外交活動中多次把傳統文化中有利于世界和平發展的理念通過“引經據典”的方式講述給世界,他反復論及一個極具東方智慧的觀點,中國早在2 000多年前就認識到“國雖大,好戰必亡”的道理,一直以來中國人民崇尚的都是“以和為貴”的理念。在新的歷史時期,習近平總書記也通過“引經據典”的方式多次論及“和平”觀點,例如,“五色交輝,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終和且平”“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和羹之美,在于合異”等典故來表達好中國故事,表達好優秀傳統文化中和平共處、兼收并蓄的內在生存理念。
在國際社會中,通過“引經據典”的方式,把幾千年來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寓意在生動的中國故事里,讓中國故事彰顯深厚文化底蘊、人文色彩,生動形象地向國際社會表達好中國故事。
(二)把握好融通中外的最大公約數
講故事到底講的是什么?“講故事就是講事實、講形象、講情感、講道理,講事實才能說服人,講形象才能打動人,講情感才能感染人,講道理才能影響人”[6]。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講好生動形象的中國故事是對外傳播的最佳方式。中國人擅于歸納和理論凝練,在傳播中更多的是一些較為抽象的概念,但是一般來看,外國人更喜歡一些真實具體、生動有趣的故事,所以在表達中國故事時需要我們把握好與西方傳播方式融通的最大公約數,尋找各國不同價值的交匯點、多元話語的共通點、情感的共鳴點、意識的凝聚點。
融通并非是簡單地迎合國際社會,而是在立足于中國國情、展現好中國特色的基礎上,把中國話語表達和國際社會受眾的表達方式、受眾心理結合起來,把具有中國特色的話語和國際社會愿意聽的、喜歡聽的結合起來,把中國夢和世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夢想結合起來,通過這種國際社會受眾樂于接受的最佳方式,通過真切生動易于理解的話語表達,更好地向國際社會傳播中國的理論,讓中國話語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對于此,習近平總書記也在講話中指出,既然想講好中國故事,最重要的就是創新對外話語的表達方式。在把握好國外受眾的語言風格和習慣時,“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疇、表述,把我們想講的和國外受眾想聽的結合起來,把“陳情”和“說理”結合起來,把“自己講”和“別人講”結合起來,使故事更為國際社會和海外受眾所認同”[7]。
三、為什么說:用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
讓世界認同中國故事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全球治理能力、全球治理體系與國際關系變化出現了一些不相適應的地方。世界呼喚新的全球治理理念,需要具有世界認同性、能夠凝聚國際共識的價值共識體系來解決目前的發展困境。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人們更認同看得見的實例,中國在全球治理領域的成功故事有目共睹。運用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去講好具有世界認同性的中國故事,為世界發展中面臨的問題提供切實可行的全球治理觀,習近平總書記提到:“單邊主義沒有出路,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2]。通過與國際社會共同推進共商、共建、共享,推動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帶動世界繁榮與進步,為經濟全球化下的人類社會作出劃時代的貢獻。
(一)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要凝聚好各
國堅持“共商”的共識 與一些西方國家“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理念不同的是中國堅持“共商”的理念即各國之間在交流中平等協商、深化交流,以共同協商的方式去解決國際上出現的政治、經濟等矛盾。“共商”的過程,究其本質,其實就是將各國價值觀念凝練的過程,擴大各國之間的價值共識,減少各國之間的利益摩擦。各國之間以“共商”為基礎,在世界性難題面前,積極建言獻策,共同商討解決方案,選擇優秀方案并付諸于實踐中。
當今世界是一個整體,世界的發展與建設,離不開作為部分的任何一個國家,只有緊密相連才能更好地推動發展。整體也離不開部分,作為部分的國家,也需要秉持“共商”的共識,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互利共贏。
因此,凝聚好各國堅持“共商”的共識,是化解國與國之間矛盾的前提,是全球化浪潮下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的最佳路徑,更是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優越性的體現。
(二)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要推動“共
建”行穩致遠如果將共商作為前提,那么共建則是實踐行動。“共建”指各國在全球化進程中攜手共進,形成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利益共同體格局。“共建”它不是中國的獨角戲,而是具有共同價值共識的國家共同參與、齊心協力的舞臺劇,是在發展中實現行穩致遠、互利共贏的共建。但是由于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等差異,“共建”成為西方國家難以接受的理念,究其本質,其實是差異背后存在價值觀念的分歧。因此,需要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闡釋好“共建”理念,找到中西方“共建”中存在的價值共識點、利益交匯點。
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判斷當前的國際形勢,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貧富分化日益嚴重,地區熱點問題此起彼伏,恐怖主義、網絡安全、重大傳染性疾病、氣候變化等非傳統安全威脅持續蔓延”[8]。在同一個地球村中,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在危難面前獨善其身,沒有哪個國家可以自我封閉。
因此,面對現實情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實現共建的目標,反復呼吁世界人民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不僅體現出了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同時也彰顯出了各國之間休戚與共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為更好地完善全球治理體系的變革、提高全球治理能力的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這也正在為更多國家所認同,習近平總書記的“共建”倡議所蘊含的中國特色也需要通過構建對外話語體系去展現并且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同,通過實踐成果驗證,推動“共建”建設行穩致遠。
(三)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要引領各國
秉持“共享”的價值取向任何國家都享有平等發展的權利,同時也承擔著在發展過程中不損害其他國家合法利益的義務,在全球化浪潮中應該充分尊重各國平等的發展權利,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也應該由各國共享。 “共享”并不是西方國家一直推崇的人類的發展成果由西方發達國家所獨享,而是強調各國人民都可以享受到人類社會發展的成果,各國人民都有權力掌握世界命運,各國人民都有權力治理全球事務。“共享”理念,一直以來就是中國開放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共享”理念意圖把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的國家和人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積極發展開放型經濟,參與全球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攜手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9]。發展是為了造福人民,中國在發展中并不是一家獨大而是秉持“共享”的價值取向,致力于讓世界各國的發展機會更加平等、發展成果由世界各國人民共享。
中國作為負責任的大國有責任為世界貢獻出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為此,積極地推進“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多方對接與合作,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之間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互聯互通,在基礎設施、資源、技術、經驗、人才、成果等方面實現共享,努力引領各國經濟向“共享”的時代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提到:“我們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10]。堅持不結盟,不搞單邊主義,支持多邊主義,解決問題時,各國平等地進行協商,為解決問題獻言獻策。
綜上所述,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是闡釋好中國故事的理論體系、話語表達體系、價值共識體系。黨的十九大以來,中國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近了一步。因此,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有底氣,積極主動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用中國特色對外話語體系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偏見,還原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62.
[2]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EB/OL].學習強國,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2020-09-22.
[3]習近平.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09-24.
[4]習近平.攜手開創亞洲安全和發展新局面——在亞信第五次峰會上的講話[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18):13-14.
[5]人民日報評論部.習近平講故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習近平:讓全世界都能聽到并聽清中國聲音[EB/OL].人民網,http://cpc.people.com.cn/xuexi/n1/
2019/0110/c385474-30514168.html,2019-01-10.
[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論述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
213.
[8]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58.
[9]習近平.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N].人民日報,2017-05-15.
[10]習近平.習近平出席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的演講.并發表主旨演講呼吁共同開創共建“一帶一路”的美好未來宣布中國將采取一系列重大改革開放舉措[N].人民日報,2019-04-27.
[責任編輯:艾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