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夢恬
【摘 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開展,音樂學科成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內容。為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深化新時代素質教育改革,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應積極開拓新的教學思路,選用游戲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和動力,真正吸引學生投入到音樂課堂學習中,讓學生在音樂鑒賞和視聽練習中陶冶自身審美情趣,完善自身的綜合素養。本文將具體探究如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有效開展音樂游戲,豐富音樂教學策略,讓學生在新穎有趣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激發音樂學習潛能,提升音樂學習效率。
【關鍵詞】音樂游戲;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在新時期下,音樂教師應秉承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理念,將完善學生音樂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作為教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全面優化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摒棄錯誤的教學理念和落后的教學方法,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為學生探究新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教師采用游戲化音樂教學可以有效吸引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在自由、開放、有趣的音樂教學模式下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學生音樂課堂學習態度由被動轉變為主動,對音樂學習充滿期待,能夠大大提高學生音樂學習效率,加快實現優質高效課堂構建的教學目標。真正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實現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與完善,提升學生鑒賞能力和藝術情操,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及意義
小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自主學習意識較弱,教師為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成果,應積極為學生開發和探索新穎有趣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參與其中,由被動變為主動,充分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讓學生在自身興趣的牽引下,緊跟教師課堂教學節奏,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音樂游戲能增添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便于給學生營造愉悅、開放、互動的課堂學習氛圍,突出學生音樂學習的主體地位作用,讓學生在親身參與的過程中感受到滿足與樂趣。另一方面,借助游戲可以使音樂知識點以更加生動形象直觀的形式展現給學生,便于學生對所學音樂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教師形象生動、富有趣味的音樂教學中實現個人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提升,有效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和學習能力,讓學生在游戲化音樂課堂教學中,始終保持對音樂學習的好奇心與探索欲,讓學生對音樂學習充滿期待。
二、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方法策略
(一)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電子產品普及的當下,學生日常生活中接觸音樂的方式更加多樣快捷。以往學生大都很期待音樂課程,希望在學習時能夠利用音樂放松心情,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先進設備的出現,使學生對音樂課堂學習期待感降低,傳統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難以有效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占課堂的主導地位,忽視學生音樂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課堂學習體驗感降低,音樂潛能沒有得到有效激發。因此為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成效,教師需要進行教學模式的更新與變革,加入音樂游戲營造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給學生打造開放交流的學習平臺,讓學生在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習效率,實現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的完善與加強。
例如,在聆聽樂曲《調皮的小鬧鐘》時,為帶給學生快樂高效的音樂課堂學習感受,教師可以引入音樂游戲,讓學生結合生活中的經驗探索感知打擊樂器表現出的聲音,幫助學生在音樂游戲中完善大腦與身體的協調性。教師讓學生聆聽管弦樂《調皮的小鬧鐘》,讓學生感知音樂節奏規律和裝飾音的特點。學生在《調皮的小鬧鐘》管弦樂反復聆聽下感知到切分節奏傳遞的幽默詼諧,活潑風趣的樂曲情緒。教師告訴學生,切分節奏是一種特殊的節奏性,在樂曲中,作曲家加入許多的裝飾音,頓音記號,便于生動形象的表現出小鬧鐘調皮可愛的形象。在學生欣賞完樂曲后,教師讓學生模仿樂曲中小鬧鐘時針、分針走路的聲音,讓學生真正參與音樂課堂互動中。在學生聽到樂曲時,可以用身體動作模仿小鬧鐘走動的樣子,如在歡快活潑的節奏中,學生可以通過用拍手拍腿等擊打方式為樂曲伴奏,也可以用自己的雙手模仿小鬧鐘時針分針走動的樣子。在《活潑的小鬧鐘》這首樂曲中有許多切分節奏,當節奏發生變化時,學生也可以隨之改變自身的動作使之貼合樂曲的節奏,更好的感受曲調的復雜變化。在音樂游戲互動下,學生對帶有休止符的切分節奏在樂曲中的作用認識進一步深化,學生了解管弦樂樂曲中的不同打擊樂器所發出的聲音,感知不同節奏音律下傳遞的音樂情緒,幫助學生更好的區分不同的音樂節奏型,大大提高學生音樂學習的效率。學生在音樂游戲中學會用唱、拍、舞、奏等形式感知音樂的節奏韻律,提升學生探索感知能力,真正實現快樂體驗、高效學習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
(二)幫助學生記憶歌詞,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生在小學階段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通常花費大量時間督促學生記憶歌詞。教師采用說教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完全處于音樂學習的被動狀態,此種音樂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音樂學習歌詞記憶效率低下,長此以往容易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排斥、厭煩的心理。對此,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需要進行教學模式的變革與創新。游戲化音樂教學能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其中,讓學生在歌曲的游戲互動中潛移默化的記憶歌詞,提升學生課堂音樂學習的效率,真正實現寓學于樂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歌詞記憶更加深刻,有效培養學生音樂學科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唱歌曲《數鴨子》時,教師先讓學生跟隨錄音學唱歌曲,確保學生具備按照課本自主演唱歌曲的能力。之后教師給學生設計游戲互動環節,以“擊鼓傳花”的形式,讓全體學生參與到《數鴨子》歌曲演唱中,讓學生在音樂游戲中不知不覺的記憶歌詞,提高學生音樂課堂學習效率。教師給學生一張卡片,學生需要依次傳遞卡片,教師背向學生敲黑板,敲擊黑板的過程中學生將卡片傳遞給下一位同學,當教師停止敲擊黑板時,手里拿到卡片的學生需要進行音樂表演。學生在“擊鼓傳花”的音樂游戲中表現出濃厚的參與興趣,同樣是讓學生進行音樂演唱,記憶歌詞,在“擊鼓傳花”的小游戲中,學生記憶歌詞的排斥情緒大大降低。音樂游戲有效激發學生歌詞記憶潛能,學生都希望自己能夠流暢的演唱出歌曲,使學生在歌曲學習時更加投入專注,學生音樂課堂學習效率大大提升。游戲環節的設計增添音樂課堂學習的樂趣,降低歌詞記憶的枯燥感,真正從學生的學習心理和實際能力出發,讓學生在自主演唱以及聆聽他人演唱中實現歌詞的記憶,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由此可見,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借助音樂游戲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三)組織學生音樂表演,加深學生內容理解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與發展,小學音樂教學開始從音樂文化上去開拓,尋找音樂與人、與社會、與民俗與大自然之間的聯系,更多發揮音樂藝術教育對培養學生審美觀念、道德情操和鑒賞能力的作用。教師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通過開展游戲化教學模式,引領學生開展音樂實踐活動,以組織學生音樂表演的形式,幫助學生獲得音樂學習的直接經驗,讓學生在音樂表演過程中進一步感受、體驗、理解、鑒賞音樂。讓學生在多樣性的音樂作品表演中實現個性化的演繹,真正落實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給學生提供音樂學習更加廣闊的舞臺。
例如,在學習巧巧手這一單元中的歌曲時,為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熱情,激發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設計音樂游戲,指導學生嘗試角色扮演,促進學生對所學音樂作品的理解,提升學生音樂鑒賞能力。教師音樂游戲教學模式中指導學生表現“粉刷匠”這一勞動形象,通過讓學生伴隨音樂做表演性或模仿性動作,使學生真正參與其中,投身到音樂作品創作演唱情境中,發揮音樂表演對學生音樂學習的促進作用。教師先讓學生完整的鈴聽錄音,讓學生對所學歌曲有初步的認識,之后教師采用聽唱法,帶領學生分句分段的模仿演唱。在學生唱完歌后,教師鼓勵學生進行音樂表演,在演唱中伴隨音樂做模仿粉刷匠工作的場景,讓學生用動作表現出歌曲中提到的“刷子飛舞忙”,“鼻子變了樣”,讓學生在情境表演下仿佛真正置身于歌曲所描繪的場景中。激發學生歌唱情緒,讓學生在模仿表演下增強對《粉刷匠》音樂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幫助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多樣性,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感知《粉刷匠》歌曲活潑歡快、氣氛熱烈的藝術特征,引領學生深層次的音樂學習,探尋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讓學生了解世界上多種多樣的職業,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情感,尋找音樂與人、與社會、與民俗、與大自然之間的聯系,啟迪學生智慧,陶冶學生情操,幫助學生鑒賞音樂的美。
三、結束語
教師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開展游戲化教學模式符合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能力,是教師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與時俱進的重要體現。教師開展游戲化音樂教學模式能夠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學于樂,既讓學生實現音樂學習能力的提升,同時讓學生感受音樂課堂學習的樂趣,便于教師取得更為理想的教學效果。音樂課程的設置與開展有助于陶冶學生審美情操,提升學生藝術修養,完善學生綜合素養。教師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有效的音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熱情,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相信在教師小學游戲化音樂教學方法下,學生的音樂學習會取得更好的成效。
【參考文獻】
[1]成山花.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3).
[2]趙連軍.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小學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創新[J].神州,2017(21):152-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