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曉英 李玉明 宋杰
濟南市萊蕪區茶業口鎮衛生院,山東 濟南 271132
膽囊炎作為普外科中較為多發的一種病種,其發病多起于細菌感染,致使膽囊發生炎癥,經常伴有膽結石,患者癥狀以惡心嘔吐、發熱等為主[1]。此病也屬于急腹癥,起病快而急,在救治中必須搶抓時間,防止救治不利,時間過長,使患者生命健康未得到保障。臨床用藥中,常以頭孢曲松鈉,以及消炎利膽片等藥物為主,進行藥物聯合后其效果更佳[2]。本此數據以我院患者為例,對其給予頭孢曲松鈉與消炎利膽片聯合用藥方案,觀察臨床效果,得出有關結論。
1.1一般資料 本院在2019年7月-2020年6月間,收治的92例急性膽囊炎患者資料為研究數據,按照隨機數字原則分為對比組與觀察組,每組46例。對比組,男、女數據為:24與22例,年齡為33-56歲;觀察組,男、女數據為:26與20例,年齡為37-57歲。2組用藥方案均與患者溝通并同意,報備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其一般資料統計無差異,P>0.05。
1.2方法 2組患者均在用藥前給予常規診療,告知患者注意飲食,禁食辛辣、魚肉等食品,進行常規胃腸檢驗,給予靜脈注射營養輔助,保證患者體內電解質平衡。
對比組:給予靜脈滴注頭孢曲松鈉用藥(國藥準字H13022881,生產廠家:石藥集團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以2g與250ml生理鹽水混合,每日2次,用藥時長為7日。
觀察組:在靜脈滴注頭孢曲松鈉的基礎上,增服消炎利膽片(國藥準字Z44022467,生產廠家:廣東嘉應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其規格為0.25g,每次6片,早中晚各1次。按時服藥7日。
1.3療效判定 將治療效果按顯效、有效與無效進行分類。顯效:患者癥狀完全改善,體溫恢復正常;有效:患者癥狀得到較大改善,僅有輕微發熱現象;無效: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詳細統計所有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0.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表示),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對比同療效后的臨床有效情況。觀察組治療有效率達到95.65%,明顯高于對比組的82.61%,P<0.05,各項數據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的數據統計表(n/%)
2.2兩組用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觀察組僅有3名患者現出不良反應,發生率僅6.52%;而對比組有7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5.22%,P>0.05,各項數據見表2。

表2 兩組用藥期間出現不良反應具體數據統計表(n/%)
急性膽囊炎起發病急,病情進展快,由于是突發,患者表現為右上腹絞痛難忍,如不及時救治,其疼痛感將進一步加劇,并不斷加周圍擴散,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危害,不僅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也容易對患者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在臨床救治中,往往給予科學用藥,能夠對癥治療,取得較好效果,消除炎癥,促進體內膽汁循環[3]。
臨床用藥中,多以頭孢曲松鈉為主,其是廣譜抗菌藥物,已經得到廣泛認可,且安全性高,能夠有效抑制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控制細菌DNA復制、轉錄,起到較好地殺菌效果。患者服用后,其在體內作用快,而藥物本身濃度較高,具有分布良好特點,可促進炎癥狀態改善。但存在的問題是,單藥應用后,雖然能夠產生一定效果,但隨著用藥時間的加長,一些患者容易產生耐藥性,不利于進一步發揮藥效[4-5]。對此,針對急性膽囊炎患者,應在頭孢曲松鈉用藥基礎上,增加配合用藥,以提高治療效果,防止單藥耐藥性。藥物的選擇上,以中西結合為主,其中,消炎利膽片為中成藥,其主要成份包括:大青葉、柴胡、金銀花、黃芪等數種中藥,每味藥材效果各不相同,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之功,而柴胡則能夠鎮痛去熱,黃芪則保肝利尿、加強免疫力,大黃具有清熱除濕、瀉熱通便之功效。中西藥物聯合作用,可相輔相成,進一步增強治療效果。
本次實驗數據說明,中西藥聯合應用的觀察組患者,其治療有效率已經達到95.65%,明顯高于對比組的82.61%,說明聯合用藥效果更佳;此外,中藥的輔助作用能夠有效減少患者出現的不良反應,本次數據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6.52%低于對比組15.22%,各項統計均P<0.05。
綜上,對于急性膽囊炎患者,首選頭孢曲松鈉與消炎利膽片,能夠增強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