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萊陽市皮膚病防治所,山東 萊陽 265200
HZ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皮膚病,具有一定傳染性,該疾病常發生于免疫系統較弱的老年群體中;其主要傳播途徑為接觸與飛沫傳播,未接種過水痘疫苗群體更容易被傳染。發病后癥狀表現為皮膚皰疹,同時具有疼痛感,伴隨病程延長,疼痛程度愈加劇烈,對老年患者日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伐昔洛韋進行治療,但是在服用后僅具有抗病毒效果,無法緩解患者不適感,因此臨床亟須尋找一種效果顯著的治療方式,才能改善患者癥狀[2]。本文針對老年HZ患者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伐昔洛韋效果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于2016年12月至2020年12月共選取40例老年帶狀皰疹患者,隨機分為人數均等的對照組與觀察組,前者20例給予伐昔洛韋進行治療,后者20例采用糖皮質激素+伐昔洛韋治療;觀察組男、女各11例、9例;年齡57~73歲,平均(65.47±2.45)歲,病程6~21d,平均(13.42±1.45)d;對照組男、女各12例、8例,年齡57~73歲,平均(65.51±2.52)歲;病程5~19d,平均(13.48±1.40)d。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選擇采用鹽酸伐昔洛韋片(規格:0.3g*6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93559 ;生產廠家:安士制藥(中山)有限公司)治療,于飯前空腹服用,1片/次,2次/d,連續治療周期為10d。
觀察組在服用鹽酸伐昔洛韋片時增加醋酸地塞米松片(規格:0.75mg×100片;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1020216;生產廠家:新鄉市常樂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治療,在晨起飯后服用,4~6片/次,每日1次,連續治療10d。
1.3效果判定 (1)比較兩組治療療效,顯效:患處皮膚紅斑、疼痛感均消失,并且未產生神經痛;有效:患處皮膚癥狀均有明顯改善;無效:患處癥狀無變化,甚至出現更加嚴重情況。
(2)比較兩組皮膚疼痛評分,采用VAS評分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判斷,疼痛感與分數成正比。

2.1比較兩組治療療效 表1所示,觀察組治療療效比對照組高(P<0.05)。

表1 比較兩組治療療效[n(%)]
2.2比較兩組皮膚疼痛評分 表2所示,觀察組皮膚疼痛評分比對照組低(P<0.05)。

表2 比較兩組皮膚疼痛評分分)
HZ發病部位常為患者胸、腰部,若患者因自身疾病而出現免疫力降低情況,HZ病毒會被激活,導致疾病產生[3]。 當處于慢性疼痛期時,患者會感受到長期性神經疼痛感,并且疼痛感常會影響患者正常進餐及生活。
研究顯示,HZ前驅癥狀可與流感癥狀相似,發病前幾日皮膚可出現明顯燒灼感;HZ典型皮膚表現為單側出現的紅斑、簇集性水皰、疼痛,若HZ發生于患者頭面部,則可能會影響患者視力、聽力情況;平時帶狀皰疹病毒潛伏于神經元內,發病時侵犯神經節產生炎癥,引起神經痛。因老年人免疫力低,治療不規范等HZ后神經損傷重,恢復慢,易留下后遺神經痛,因此盡早地規范足量治療格外重要。
目前針對該疾病治療,臨床上選擇應用阿昔洛韋類藥物進行治療,該藥物屬于嘌呤核苷類藥物,具有顯著的抗病毒作用,其主要作用機制為在服藥后,能夠進入到病毒DNA內,并且與病毒DNA結合產生控制作用,有效地抑制病毒增長速度,從而達到抗病毒功效。伐昔洛韋是阿昔洛韋的前體藥物,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體內很快轉化為阿昔洛韋,其在體內的抗病毒活性優于阿昔洛韋,對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有很高的療效。醋酸地塞米松片屬于一種腎上腺皮質激素類藥物,能夠對炎癥細胞產生抑制效果,同時減少白細胞與巨噬細胞在炎癥部位聚集,對炎癥細胞吞噬作用產生有效抑制,從而達到減輕炎癥情況的作用;此外還能夠減少單核細胞等數量,增強機體免疫能力。二者聯合應用后,能明顯抑制病毒,減輕炎癥對皮膚和神經的損害,從根源對患者皮疹紅斑水皰等癥狀進行改善,在服用激素及抗病毒藥物后,可有效地縮短患者病程,同時讓患者的疼痛感消失,對其病情恢復具有顯著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治療療效高,疼痛評分低(P<0.05);由此可見在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伐昔洛韋治療后,具有較顯著的治療效果,并且在最短時間內緩解患者疼痛感。
綜上,針對老年HZ患者采用糖皮質激素聯合伐昔洛韋治療,具有較高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