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學娟 王璐 任世寧
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南泉衛生院,山東 青島 266231
牙體牙髓病是多種牙齒疾病的統稱,其主要包括牙周炎、牙髓炎等,牙體牙髓病的存在會給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直接困擾,一旦發病后需要及時給予相應的治療措施,若治療不當或者治療延誤,可能會造成患者牙齒功能喪失,甚至會威脅到周圍組織。臨床中一般給予根管填充治療方法,該治療方法可以直接清除患者口腔內的壞死牙體和牙髓,并阻斷感染途徑,加快牙髓組織的自愈效果。一次性根管填充可以根據患者實際病情選擇不同的填充程度,其主要包括超充、適充和欠充三種行為,為探究三種填充程度的臨床效果,我院特開展臨床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近半年內我院收治的牙體牙髓病患者90例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三組,分別為超充組、適充組和欠充組,每組各有患者30例。超充組共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區間在21-52歲,平均年齡為32.52±2.15。適充組共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區間在16-71歲,平均年齡為34.12±3.19。欠充組共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5例。年齡區間在20-65歲,平均年齡為33.14±3.27。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口腔影像學檢查,充分檢查患者牙齒的根尖周和根管狀況。隨后結合影像學檢查結果,對患者牙齒進行開髓處理,若患者處于急性發作期,則需要給予抗菌藥物進行治療,等到患者病情穩定后再進行處理。開髓后首先對患者的根管長度進行測量,使用生理鹽水、雙氧水對患者牙齒根管壁進行沖洗,盡量沖洗掉多余雜質,隨后使用醫用棉球吸干根管內部的液體,等到其根管內部徹底干燥后使用擠壓法進行密封。最后采取一次性根管填充措施,填充物選用磷酸鋅水泥材料,三組患者分別為不同的填充程度。[1]
1.3評價指標 對三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進行綜合評估。
顯著:患者接受治療后,其牙體牙髓病的主要癥狀基本消失,咀嚼功能恢復正常,無叩痛感。
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好轉,咀嚼功能正常,有輕微叩痛感。
無效:患者癥狀沒有恢復,咀嚼功能受阻,叩痛感明顯。
經過治療后觀察發現,超充組中共有治療有效患者19例,無效患者11例,顯效患者0例,治療有效率為63.33%。適充組共有治療有效患者11例,無效患者2例,顯效患者17例,治療有效率為93.33%。欠充組共有治療有效患者21例,無效患者9例,顯效患者0例,治療有效率為70%。具體研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治療有效率對比表
牙體牙髓病是口腔科的常見病癥,患者發病后的主要表現為牙齒深部疼痛、牙髓壞死、牙髓發炎等。牙體牙髓病具有反復性的特征,其主要源于患者牙髓感染發炎,可能會根據感染程度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疼痛程度和疼痛時長。臨床中在面對牙體牙髓病時,基本原則為清除壞死牙髓、緩解牙齒根尖周組織的不良刺激,并進一步控制根尖周組織的病變狀況,最終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在根管填充治療當中,有效的填充措施可以阻斷根管與根尖周組織之間的通道,避免感染問題反復性出現。從臨床效果的角度出來,不同的填充材料將直接影響到實際的治療效果,原則上應當優先選擇封閉性好、組織相容性強的材料,常見材料包括液體類填充材料、糊劑類填充材料和牙膠類填充材料,而不同的填充程度同樣會決定最終的治療效果。[2]
相關研究顯示,當填充狀態為欠充時,患者根管內部尚未處于充盈狀態,甚至會預留一定的縫隙,從而為細菌滋生創造生存條件,這雖然能夠實現短期治療的效果,但多數患者會在治療后出現復發的癥狀,甚至部分患者會進一步出現疼痛、腫脹以及異物感的情況。而在超量填充狀態下,細菌可以通過根尖周進入周圍組織,從而再次引發感染問題。從某種角度來看,欠充和超充均屬于治療過程中的失誤現象,這主要是因為患者根管填充長度難以掌握,或者因為操作因素而造成失誤。適充則需要全面掌握患者的根管狀況,合理選擇填充長度,進一步確定結構填充方案,避免欠充和超充的現象出現。[3]
而在本次研究當中,超充組治療有效率為63.33%,適充組治療有效率為93.33%,欠充組治療有效率為70%。盡管其他兩種填充狀態同樣可以達到治療牙體牙髓病的效果,但超充組和欠充組中并無治療顯著的患者,這也充分說明治療牙體牙髓病時需要填充適當。而在實際治療的過程中,若患者出現了感染的癥狀表現,則需要進一步給予抗感染治療,疼痛程度較為嚴重時需要給予鎮痛藥物輔助治療,并嚴格控制給藥劑量。同時,還要叮囑患者嚴格控制飲食,以清淡飲食為主,避免辛辣飲食刺激口腔,且日常飲食需要盡量柔軟,避免食用過于堅硬的食物,并要養成定期清潔口腔的良好衛生習慣。
綜合來看,在治療牙體牙髓病時,適量根管填充程度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患者的實際治療效果,口腔科醫生需要強化對于一次性根管填充技術的認識程度,不斷在實踐當中總結技術經驗,形成完善的技術應用體系,保證實際填充效果,從而達到提高治療效果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