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順花 崔東日
吉林省延邊第二人民醫院 吉林 延邊 133000
手術作為在臨床上比較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老年性疾病都需要通過胸外科手術進行治療。進行手術時,必然需要進行麻醉,老年患者進行麻醉后,很容易會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問題,還會影響預后效果,極易導致醫患糾紛問題的發生。因此,本文旨在分析對接受胸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采用丙泊酚與七氟烷進行麻醉,對其預后以及認知功能造成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收治的150例接受胸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進行研究,患者入院時間為2019年5月-2020年3月,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通過盲選的方式進行平均分組,給予七氟烷麻醉的75例患者為參照組,給予丙泊酚麻醉的75例患者為研究組。參照組: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7.5(s=6.3)歲。研究組:男性40例,女性35例,年齡60-82歲,平均年齡68.0(s=5.7)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胸外科手術治療,并接受相同的麻醉誘導方法,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患者靜脈滴注維庫溴銨、芬太尼以及咪達銼倫,給藥量根據患者體重進行調整(每千克給藥0.08到0.012毫克;每千克給藥2到5微克克;每千克給藥0.1到0.15毫克)。并且,需要為患者氣管插管,調整機械通氣潮氣量(每千克8到10毫克)。在這個基礎上,給予參照組患者七氟烷進行術中麻醉,濃度為1%到3%。對研究組患者則是采用丙泊酚靶控泵入,給藥量為每千克每分鐘給藥2到4毫克。同時,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對補液量進行合理的調整。在完成手術前30分鐘,停止對患者使用維庫溴銨再為患者縫合切口時,則停止使用丙泊酚、七氟烷。在患者術后對患者靜脈輸入新斯的明以及阿托品進行術后拮抗,在患者蘇醒后觀察患者的狀態[1]。
1.3觀察指標 在兩組患者術后1小時、6小時、12小時通過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評估患者的認知功能,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認知功能越好。同時,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自主呼吸時間、拔管時間以及睜眼時間。

2.1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 比較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研究組優于參照組(P<0.05)。詳情如表1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預后效果
2.2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 比較兩組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研究組好于參照組(P<0.05)。詳情如表2所示。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認知功能評分
認知功能障礙屬于麻醉手術后最為常見的一種不良反應,特別是對接受胸外科手術的老年患者來說,該術式屬于創傷性操作,造成患者的認知功能障礙問題加重。所以,在對患者進行麻醉時,合理的選擇麻醉藥物尤為重要[2]。
丙泊酚作為臨床上的常用麻醉藥物,該藥物能夠增強患者的酪酸受體功能,并可以抑制海馬突觸表達,有著較為理想的麻醉效果[3]。同時,該藥物還可以對S100貝塔蛋白產生抑制的作用,起到避免患者出現認知功能障礙的作用,加快患者的術后蘇醒時間,并能夠更快為患者拔管,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
綜上所述,對接受胸外科手術治療的老年患者采用丙泊酚進行麻醉,不僅能夠避免對患者的認知功能造成過大影響,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