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霞 姜洪新 任國星
河北省故城縣醫院,河北 衡水 253800
高血壓腦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一類腦血管破裂產生顱內占位效應的白發性疾病,雖然高血壓腦出血的發病率只占整個腦卒中的15%左右,但是其死亡率卻比較高。尤其是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呈年輕化發展趨勢。彌散張量成像技術(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能夠有效觀察大腦內部結構,其可以清晰地觀察到顱內血腫與皮質脊髓束的解剖關系及皮質脊髓束(簡稱“CST”)的損傷程度。因此為了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本文探究DTI技術在保守治療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評估的價值[1]。
1.1一般資料 采取隨機抽取的方式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3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患者分為內1組(皮質脊髓束1-2級)和內2組(皮質脊髓束3級)。按照醫學相關規定,選取的患者均符合高血壓腦出血診斷標準。38例患者中包括18例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齡為(48.24±5.43)歲。患者臨床癥狀主要為一側肢體偏癱、血腫量為15-30mL。對于出血量大于30mL、其他部位出血或者有腦疝傾向的排除。同時為了保證研究的嚴謹性,本次研究均獲得患者及家屬的同意,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及時進行CT檢查,并且使用3.0t超導型MR掃描儀進行掃描檢查。患者在發病48小時內進行MRI掃描并且獲得DTI數據,第二次DTI數據在發病后21d進行采集。所得DTI數據由飛利浦磁共振自帶的DTI后處理軟件進行處理。以FA偽彩圖和解剖學知識為基礎,在大腦腳內囊設定感興趣區(regions Of interest,ROI),獲得彌散張量纖維束成像(diffusion tensor tractography,DTT)圖像。
1.3預后評估指標 本次研究所采取的預后評估指標主要包括:(1)患者癱瘓側肢體運動能力。根據醫學相關標準,患者肢體運動能力的判定內容主要是對上下肢運動能力進行分級(癱瘓分級),癱瘓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的運動能力越差。無癱瘓為0分,完全癱瘓為8分;(2)患者DTI健側與患側FA值數據變化。

2.1皮質纖維束的完整性 通過對患者影像資料的統計分析[2],高血壓腦內出血患者通過DTT可以顯示患者的皮質纖維束的連續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患側較健側比較纖維束移位、變形、中斷。經過治療后康復檢查顯示,隨著血腫的減少、皮質纖維束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復。
2.2患者FA值的比較 本次采取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內1組和內2組,結果顯示內1組患者21d的患側FA值要明顯高于內2組。具體數據見表1所示:

表1 內1組合內2組FA值、PG值比較
高血壓腦出血是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的疾病,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腦出血患病率逐漸增加。因此及時有效診斷高血壓腦出血成為臨床治療的重要舉措。彌散張量成像技術(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主要是依據檢測到的顱腦組織中水分子的彌散數據檢測腦組織中的微觀結構,可以無創性的在活體中顯示白質纖維束的走行趨勢,并且是唯一可以無創應用于活體的檢查方法。各向異性分數(fractional anisotropy,FA)是分析各向異性的最常用最重要的參數之一。
本研究納入38例腦出血患者,通過DTT掃描后發現患者入院時患側FA值越低,住院21d時預后越差,且CST3級的患者預后差于CST1~2級患者,提示HICH患者入院時CST完整性越差,FA 值越低,預后越差。表明患者中FA與運動恢復之間存在強相關性,另有研究發現急性腦出血中受影響的CST的FA值可以有效預測運動功能結果,其動態變化可能代表出血性中風后運動區的 Wallerian 變性[3]。
綜上所述,DTI在高血壓腦內出血預后評估中具有巨大的臨床應用價值,通過重建皮質脊髓束量化顯示了患者的皮質脊髓束的病理狀態,為臨床治療提供了準確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