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淑華
遼寧省朝陽市建平縣醫院,遼寧 朝陽 122400
慢性支氣管炎是臨床中極為常見的呼吸科疾病之一,主要是指機體氣管黏膜、支氣管以及周圍的組織出現慢性非特異性炎癥,患病者主要呈現出咳痰、咳嗽以及喘息等癥狀[1]。肺氣腫屬于病理學診斷結果指的是細支氣管遠端的氣道呈現出彈性的減退,使得含氣量不斷增多導致過度膨脹的情況出現,最終導致機體肺容積增大且氣道受到損害的一種病理狀態,對于此類患者應當做好早期的預防措施,從而有效的控制疾病的發展[2-3]。本文針對為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其提高生活舒適度的作用和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和觀察,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中選擇86例患者展開觀察,隨機分為觀察組(早期護理)和對照組(常規護理),各43例,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齡47~76歲,平均(61.5±7.45)歲;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齡46~77歲,平均(61.5±7.81)歲,將兩組基線資料進行比對(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本次主要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措施。包括病房護理、藥物干預、飲食指導、生活指導等。
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實施早期護理措施,患者因對于疾病的認知程度相對較低,進而在接收治療的過程中極易出現緊張、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需要對其心理狀態進行準確的評估應用心理學知識為其解決顧慮,比如詳細的講解關于疾病相關知識,當前的治療措施以及護理方案等,使得其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的面對治療[4]。實時的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的變化,對于呼吸困難的患者指導其進行正確的呼吸方式,從而保證其呼吸道的暢通。指導患者進行呼吸功能的相關訓練,其主要與腹式呼吸為主,保持坐位,左手放置于胸前,右手放置于腹部進行深呼吸,注意唇部緊閉,主要使用鼻腔進行吸氣,口腔作口哨狀呼氣。為患者及其家屬講解氧療的作用和價值,使得其知曉氧療對于改善患者呼吸功能的重要性,而家庭氧療方式的降低肺氣腫的發生概率,使得癥狀發作的時間得到有效的控制。指導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其飲食主要以清淡胃腸道消化吸收的食物在為主,可選擇高維生素、高纖維素、高蛋白質的食物,做到少食多餐,每日進行適量的運動鍛煉,主要以散步、打太極等有氧運動為主,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在患者接受治療的期間,家屬應當給予其更多的家庭關注和鼓勵,幫助其建立治療信心,對于提高其依從性具有重要作用。
1.3觀察指標 觀察在不同護理模式干預下患者生活質量評分的變化情況和護理滿意度。

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 分)
2.2護理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見表2。

表2 護理滿意度[n/%]
伴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的情況愈發嚴重,在多因素的影響下使得慢性支氣管炎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病情遷延下可逐漸發展為肺氣腫,影響著患者的身體健康。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均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表現特征,需要對實施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使得疾病的進展速度得到有效的控制,在實施早期護理干預的過程中,主要通過加強營養、日常運動鍛煉以及家庭氧療和疾病知識宣教等多元化方式實施,從而有效的預防機體呼吸道感染的情況發生[5]。在本次研究中,為慢性支氣管炎疾肺氣腫患者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措施,其研究結果顯示如下: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根據結果分析可知,有效的治療措施對于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舒適度具有積極作用。
綜上所述,為慢性支氣管炎及肺氣腫的患者分別實施早期護理干預模式和常規護理模式,綜合評定下,前者的臨床護理價值更為突出,使得患者臨床癥狀得到較好的控制,對于提高其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