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葉
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250000
慢性盆腔炎主要是由骨盆腔內組織器官的炎性發作引起,常因反復流產以及機體抵抗力降低引起,急性盆腔炎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或者治療不徹底,會造成病情遷延不愈并轉為慢性,其還可引發患者的其他婦科疾病導致不孕癥的產生,而不孕癥又是影響婦女健康的主要因素,因此盆腔炎至不孕癥已經成為重要的生殖健康難題[1,2]。壓力管理是目前護理學研究的新方向,很多疾病,特別是不孕癥,容易造成患者負面情緒,而進行心理壓力疏導是可以優化治療結局,但是這一方面的研究較少。本研究討壓力管理護理模式在盆腔炎至不孕癥中的實踐應用,為不孕癥護理提供新的理論思路。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我院就診的由于盆腔炎至不孕癥的患者共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護理的對照組50例,壓力管理護理的觀察組50例。納入標準:患者均診斷為慢性盆腔炎;患者診斷為不孕癥;患者無其他基礎疾病、傳染病及惡性腫瘤;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由其他原因造成的不孕癥;患者存在精神障礙對研究不能配合者。其中對照組年齡28~39歲,平均33.56±6.27歲,病程2~7年,平均4.55±2.08年;觀察組年齡26~38歲,平均33.15±5.98歲,病程2~7年,平均4.28±2.01年。兩組患者在年齡、病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住院期間由責任護士進行常規護理,健康宣教,并在患者出院后由責任護士跟蹤患者診療情況以及門診隨訪。
觀察組患者進行規范的慢性盆腔炎治療和常規護理外,開展壓力管理護理模式。共設4名壓力管理護士,要求中級職稱以上,工作滿10年,并經過壓力管理培訓。壓力管理共分兩個階段分別為入院后第二天至出院,和出院后三個月內隨訪。第一階段:患者入院后由壓力管理護士一對一進行宣教,內容包括宣教慢性盆腔炎及其所致不孕癥概況;測試患者壓力情況,并評估患者釋放壓力方式;告知患者正確的減壓方法;在患者出院前一天進行出院前宣教,鼓勵家屬極參與患者的日常護理與心理支持工作,強調社會支持重要性。第二階段:患者出院后,主要采用集體講座、分組討論以及個別咨詢方式進行宣教,并通過電話隨訪方式了解患者恢復情況,并及時答疑解惑。
1.3觀察指標 主要收集兩組患者在隨訪三個月后的焦 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自尊量表(SES)評價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態,其中ASA和SDS評分越高,負面情緒越嚴重,SES評分越高,自尊程度越高。同時隨訪三個月后患者生活狀態,主要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簡表進行評價,主要分為生理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系和周圍環境四個維度,評分越高生活狀態越好。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均以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干預后心理狀態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SAS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而觀察組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心理狀態比較
2.2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狀態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生活狀態,如生活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系以及周圍環境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狀態比較
不孕癥在不孕不育家庭占比約為一半,雖然不孕癥并不會生命造成直接威脅,但是患者心理壓力巨大,甚至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因此不孕癥帶來的心理壓力問題不容輕視,特別是這種心理壓力長期存在,在未受孕前會持續心理折磨患者,而長期的負面情緒又會影響患者勝利功能,另外不孕癥還可以造成家庭不和睦,同時造成社會問題[3]。因此對不孕癥患者實施適當的護理措施,協助患者解決不孕癥造成的各類傷害與困擾至關重要。
隨著我國近些年輔助生殖技術進步,到院檢查的患者逐年增多,如何更好的解決不孕癥患者心理問題,護理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4]。在本研究中,干預后觀察組SAS與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而觀察組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生活狀態,如生活健康、心理狀態、社會關系以及周圍環境均高于對照組;以上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1)。壓力管理護理模式主要采用增強個體對壓力事件以及由此引起的負性情緒的應對能力,避免過度的心理壓力造成的身心健康,另外壓力管理護理模式還將患者家屬作為壓力釋放的節點,通過與家屬的宣教,告知家庭的重要性,獲得家庭支持也是患者及時減壓的重要方法。
綜上所述,壓力管理護理模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生活狀態,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優化心理狀態,值得在日后不孕癥的臨床護理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