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品
山東省千佛山醫院肝膽外二科,山東 濟南 250014
重癥胰腺炎的發病原因較多,主要發病原有多以患者胰腺組織產生發炎或病變所致。重癥胰腺炎會導致患者胰腺周邊氣管發生水腫及壞死,對患者臟腑器官造成嚴重影響,具有較高的致病率及致死率,對患者生存質量及生存期限存在較高的干擾性[1]。預防性護理措施在臨床中可對疾病進展、臨床療效起到干預和保障作用,通過分析預判疾病影響,并及早開展引導和調節,可以使疾病治療效果進一步得到提升。對重癥胰腺炎患者開展預防性護理,通過對患者疾病狀態、疾病進程的管理和預防,能夠有效減少患者不良結局發生概率,降低重癥胰腺炎對患者臟器功能的影響概率[2],現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選自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入院就診重癥胰腺炎患者68例,通過隨機分組,將患平均分為常規組和預防組,每組各34例患者。常規組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32歲至67歲,平均年齡(47.54±2.03)歲,預防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31歲至79歲,平均年齡(48.72±1.49)歲,對比兩組患者一般基礎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常規組患者實施臨床常規護理,預防組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詳細方法如下。
(1)疼痛預防:指導患者進行禁水禁食,降低患者肢體活動范圍,保持患者臥床狀態,以此減輕患者消化系統壓力,遵照醫囑,定時給予患者止痛類藥物,預防藥物成癮性。
(2)心理預防:醫護人員與患者進行有效溝通,對患者興趣還好加以了解,并對患者所提出的要求做到盡量滿足,轉移患者注意力,以此降低患者疼痛感受,與此同時,對出現劇烈疼痛患者實施安撫,緩解患者焦躁、緊張情緒,尋找適當時機對患者進行疾病知識普及,提升患者疾病認知程度,從而在護理過程中,患者能夠做到積極、有效配合。
(3)并發癥預防:在護理過程中,遵循醫囑,對患者采用廣譜類抗菌藥物抑制感染性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所處病房環境要做到及時消毒、除塵,對臟染的被褥、衣物要做到及時更換,降低患者護理期間受外界因素影響發生感染及敗血癥發生概率。
(4)用藥干預:患者診療期間,由醫護人員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用藥,用藥過程中向患者講解各類藥劑使用效果、給藥劑量、給藥方式,相關注意事項等內容,促進患者養成規范性用藥習慣,增進患者安全用藥意識,以此預防用藥不良事件發生,危害患者健康。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結局進行統計,對患者感染高熱、腹內高壓、敗血癥、代謝功能障礙等不良結局發生概率進行統計對比,以此判定護理有效性,不良結局發生概率=(感染高熱+腹內高壓+敗血癥+代謝功能障礙)/每組總人數X100%。
對比兩組患者臟器功能障礙情況,采用重癥胰腺炎護理障礙測評表對患者肝腎、心腦血管、血液質量等實施評分,以此判斷患者臟器功能障礙情況,滿分25分,得分越高,證明患者臟器功能障礙情況越小。

2.1對比兩組患者不良結局 將兩組患者不良結局進行對比,預防組患者感染高熱、腹內高壓、敗血癥、代謝功能障礙等不良結局發生概率顯著低于常規組患者,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重癥胰腺炎患者不良結局發生概率(n%)
2.2對比兩組患者臟器功能障礙情況 將兩組患者臟器功能障礙情況進行對比,預防組患者肝腎、心腦血管、血液質量等測試評分結果顯著高于常規組患者,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重癥胰腺炎患者臟器功能障礙情況(分,
重癥胰腺炎疾病在臨床中具有特殊性,疾病發生前無明顯特異性征兆,于發病后可在短時間引發患者意識模糊、呼吸功能障礙、休克、體內出血等情況,因此存在較高的并發癥發揮生概率和致死概率,疾病危害較大,是當前醫學領域死亡概率較高的急腹癥疾病。預防性護理具有顯著的超前性,是對傳統護理模式的改革和創新,通過對患者病情情況及疾病發生進程的有效評估,能夠行之有效的對患者開展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護理,以此保障護理實施質量以及對疾病診療的輔助作用,使重癥胰腺炎患者有效實施預防性護理,對重癥胰腺炎患者不良結局和臟器功能障礙均具有較為顯著的影響效用,且對患者康復效率及恢復情況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3]。
本次研究表明,預防性護理可以有效的降低重癥胰腺炎患者不良結局和臟器功能障礙的發生概率,在預防組中,對患者實施預防性護理后,患者不良結局和臟器功能障礙等項數據統計結果顯著優于常規組實施臨床常規護理患者,數據對比存在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
綜上所述,針對重癥胰腺炎開展預防性護理看,護理成效顯著,對患者并發癥的發生具有顯著的控制及預防效力,有效改觀重癥胰腺炎患者不良結局,對患者預后生活質量有著較高的實施意義及作用,值得在臨床上使用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