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曉莉
山東省滕州市西崗中心衛生院,山東 滕州 277519
缺血性腦卒中屬于臨床神經內科中非常多見的一類疾病,在所有腦卒中疾病中占據80%,最近幾年以來,由于人們的飲食結構出現改變,人口老齡化現象不斷加劇,導致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的臨床發病率逐年升高,關于缺血性腦卒中疾病的死亡率以及致殘率非常高,大概超出一半的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以及神經功能障礙,對于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1]。因為現在對于缺血性腦卒中認知功能障礙缺少有效的臨床治療措施,所以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及早開展護理干預非常關鍵,怎樣形成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法屬于現在缺血性腦卒中臨床護理研究重點,本文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診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60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對于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護理工作中應用個性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接診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60例作為本文觀察對象,根據所選60例患者的入院順序將其加以分組,其中一組患者接受臨床常規對癥護理,一共30例納入到對照組,剩余一組患者接受個性化護理,一共30例納入到研究組;對照組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最小48歲,年齡最大67歲,平均57.58±5.84歲,體質量指數最低17.0kg/m2,最高22.7 kg/m2,平均20.66±1.13 kg/m2,;研究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齡最小49歲,年齡最大68歲,平均57.60±5.88歲,體質量指數最低17.1 kg/m2,最高22.6 kg/m2,平均20.80±1.14 kg/m2,。
1.2方法 對照組30例患者接受臨床常規對癥護理,為患者介紹疾病基本知識以及相關注意事項,為病人提供飲食指導和用藥指導,及時梳理病人的不良情緒。
研究組30例患者接受個性化護理,護理工作人員依照不同患者的喜好與性格特點,根據患者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等配置好病房環境與相關設施,保證患者存在居家感,緩解患者的恐懼、陌生以及焦慮感;根據患者的家庭經濟情況,文化素質以及性格等為其制定個體化護理服務,告知患者不良情緒會對免疫系統以及神經系統所造成的影響,強調遵照醫囑用藥的重要性,按時舉辦病友交流會,指導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充分的家庭支持,幫助患者建立樂觀并且積極的治療態度,從而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對于護理工作人員的禮儀、舉止以及言談進行規范,從患者進入醫院到出院整個過程給予患者全程式陪同服務,對于患者提出的疑問,需要保持耐心并寫詳細的解答,重視微笑服務,給予患者個體化、個性化以及親情化的護理服務,通過柔和的語言為患者提供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的抑郁以及焦慮等負性情緒[2]。
1.3評價標準 選擇長谷川智能量表評價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認知功能[3]。
選擇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評價兩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其中包含大小便、活動、上下樓梯、修飾、穿衣、進食以及轉移等指標[4]。

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接受各自護理干預措施之后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對比差異明顯(P<0.05),見表1;研究組患者中出現便秘1例,對照組30例患者中出現便秘5例,壓瘡1例,墜積性肺炎1例,尿儲留1例,兩組患者中出現并發癥情況對比差異明顯(P<0.05)。

表1 兩組患者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評分比較[分]
缺血性腦卒中屬于一類致死率與致殘率非常高的腦血管疾病,我們國家每年大概有200萬新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大部分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不但會殘留肢體功能殘疾,還會伴隨顯著的認知功能障礙,一些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甚至會導致生活完全無法自理,在對患者生命質量造成影響的基礎之上,也為患者的家庭與社會帶來非常沉重的負擔。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良好預后與合理及時并且有效的護理康復措施具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所以積極尋找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案,能夠改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臨床表現癥狀,減少并發癥出現,并且改善患者認知功能障礙。個性化護理屬于一類新型護理模式,重視患者的個性化需求,依照不同個體制定相對應的護理方案,從而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5]。根據本文對比研究資料可見,研究組與對照組患者接受各自護理干預措施之后的認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評分對比差異明顯,兩組患者中出現并發癥情況對比差異明顯。
綜上所述,給予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個性化護理服務效果明顯,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減少并發癥出現,具有推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