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姣 杜旭 楊梅 劉金川
新疆軍區總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糖尿病主要以血葡萄糖水平出現慢性增高為主要特點,高血糖為主要標志[1]。糖尿病最典型的癥狀為“三多一少”,伴隨糖尿病時間延長,則可能導致心臟、腎等器官組織出現嚴重病變,功能出現退化直至衰竭,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世界范圍內的糖尿病患者人數不斷增加,但實際診斷率較低,大多數患者對自身存在糖尿病的情況了解度較低,因此在治療期間出現風險事件的機率較高[2]。本文就出現低血糖的原因進行分析,同時給予護理預防對策。
1.1一般資料 研究我院90例入院治療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時間段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其中男性、女性各61例、29例,年齡介于61~95歲,平均(78.13±1.50)歲,病程介于7~12年,平均(9.59±1.48)年。
1.2方法 針對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將其例數與百分比進行計算。
表1所示,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包括進餐延遲、飲酒、服藥不正確、飲食控制過度等。

表1 分析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n, %)
3.1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 在根據臨床對于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進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藥物因素:目前在對糖尿病患者進行治療時,主要選擇口服降糖藥物、胰島素注射等,但是若患者藥物中存在磺脲類藥物、患者胰島素使用劑量不正確等,則可能導致患者產生低血糖現象。磺脲類藥物具有較強的吸收作用,能夠起到較好的降糖效果,并且可提高胰島素分泌速度,但是在對年齡較大且病程較長患者不適用。在對患者使用胰島素注射時,需要盡可能地按照患者的血糖水平進行確定,若注射量較大、長時間注射相同位置,則可能導致低血糖情況發生;本研究中存在35例患者因服藥不正確而出現低血糖情況。(2)飲食因素:首先由于老年患者年齡較大,胃腸道功能出現退化,在正常進餐時間不易產生饑餓感,導致患者食欲降低,但是降糖藥物仍按原劑量服用,從而可能造成低血糖現象出現,本研究中存在15例患者因進食減少而出現低血糖情況。其次為家屬送飯菜的時間可能延誤,導致患者未在服藥后及時進餐,進而可能引起低血糖情況,本研究中存在20例患者因進餐延遲而出現低血糖情況。第三,因大部分患者及家屬對于糖尿病了解度較低,對于醫護人員介紹的飲食控制方式,未遵循或者過度遵循,造成患者出現飲食不合理情況,導致低血糖情況發生,本研究中存在7例患者因飲食控制過度出現低血糖情況。第四,若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飲酒情況,則可能會對肝糖原產生抑制,導致低血糖情況出現,本研究中存在3例患者因飲酒產生低血糖情況。(3)運動因素:適量的運動鍛煉可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對血糖的控制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過量運動則可能消耗大量葡萄糖,導致低血糖情況產生,本研究中存在10例患者因運動量較大而出現低血糖情況[3]。
3.2護理預防對策 在針對患者出現低血糖原因進行分析后,給予患者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有效地預防此類情況再次發生,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服藥護理:在給予患者服藥前,首先需要對患者的病情展開全面評估,為患者選擇針對性藥物進行治療,并且為家屬介紹服藥后可能會出現的不良反應,確保患者服藥安全性;同時告知家屬在服用降糖藥物時盡量避免在早晨和晚間,針對患者在服藥期間可能會出現肝功能較差者,則需要對患者的血糖濃度、肝功能進行動態監測,或者選擇其他藥物代替治療,保證達到最佳治療效果。(2)飲食護理:在對患者進行飲食控制時,需要指導家屬正確地安排患者服藥及進餐時間,并且盡量為患者選擇維生素高、營養豐富的餐食;同時需要在服藥后及時地進餐,才能有效地避免患者出現低血糖情況;并且針對平時存在飲酒喜好的患者,在治療期間告知其飲酒對疾病的危害性,督促其戒酒,才能避免出現低血糖情況[4]。(3)運動干預:在患者治療期間,需要指導患者進行適量的運動。包括指導患者進行散步、太極等運動,運動量及運動時間需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而制定,并且家屬應陪伴患者運動,避免患者出現意外情況。醫護人員還需要為患者及家屬介紹運動能夠提高機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可有效地對血糖進行控制,改善患者的病情[5-6]。
綜上,針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現低血糖的原因進行分析后,再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提高患者病情恢復速度,同時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