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遙 周文清
南通玉蕙口腔醫院種植科,江蘇 南通 226000
人眼能夠分辨的最小距離是200um,距離目標越近,就越容易導致視覺疲勞,此外,伴隨著的年齡的增長,人類的視力將逐步出現退化,調節能力衰退[1]。口腔修復操作對精準度要求較高,需要依靠設備進輔助操作,以補償視力不足。放大鏡和顯微鏡是常用的兩種輔助設備,在口腔科中的使用十分廣泛[2]。基于此,文章對比了放大鏡與顯微鏡輔助下瓷貼面牙體預備的效果,并對我院在2016年5月-2020年4月期間收治的100例口腔修復患者進行了觀察,內容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100例口腔修復患者進行觀察,患者為我院在2016年5月-2020年4月期間收治,單雙號將患者分成兩組,放大鏡輔助操作用于對照組,顯微鏡輔助操作用于觀察組,每組50例患者。觀察組中患者年齡分布在21~54歲之間,平均(37.52±1.32)歲,包含男性17例,女性33例;對照組中患者年齡分布在20~55歲之間,平均(37.48±1.38)歲,包含男性19例,女性31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性對比P>0.05,患者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可以對比。
兩組患者操作均由同一組醫護人員進行,共計10名醫生,其裸眼視力或是矯正視力均在1.0以上,具有超過10例的臨床工作經驗,但無放大鏡或顯微鏡使用經驗。
1.2方法 放大鏡(2.5倍頭戴式放大鏡)輔助操作用于對照組,顯微鏡(8倍醫用顯微鏡)輔助操作用于觀察組,均進行右、上、中切牙開窗型瓷貼面牙體預備,操作間隔時間均為5min。使用金剛砂鉆針有深度指示功能,試驗過程中不告知患者試驗目的,記錄兩組操作所需時間、操作效果等。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主觀視覺評分、操作時間以及操作準確度。
使用VAS量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估預備體質量、患者喜好度,比較兩組預備體質量專家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納入SPSS23.0檢驗統計學差異,計數資料、計量資料分別以X2和t值檢驗,以百分數、(均數±標準差)表達,P<0.05為研究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操作效果分析 主觀視覺評分、操作時間、準確度優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操作效果對比
2.2兩組預備體質量主觀VAS評分、專家評分及喜好度主觀VAS評分分析
觀察組預備體質量主觀VAS評分、專家評分及喜好度主觀VAS評分較之對照組差異性顯著,P<0.05。

表2 兩組預備體質量主觀VAS評分、專家評分及喜好度主觀VAS評分對比(分)
從本次的研究結果來看,對于從未應用過放大鏡以及顯微鏡的臨床醫生而言采用放大鏡輔助實施瓷貼面牙體預備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更高,也更加受到患者青睞[3]。
目前,臨床中尚未提出口腔放大設備對牙體預備臨床效果影響的有關標準,也不存在研究模型及方案。對于瓷貼面操作來說,其成功的關鍵點在于牙釉質的保存。人體上中切牙頸部牙釉質厚度在0.3~0.5mm之間,在進行瓷貼面預備時,必須精準控制牙體預備量,故其對于口腔修復牙體預備的準確性要求較高,用于評估放大鏡和顯微鏡的輔助效果更加具有客觀性和代表性。
本次,使用VAS量表評估客觀和主觀操作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預備體質量主觀VAS評分,預備體質量專家評分,喜好度主觀VAS評分,較之對照組差異性顯著,P<0.05。因此,無論從醫生角度來看,還是從患者角度來看,放大鏡的操作效果都要遠高于顯微鏡。分析其原因在于:顯微鏡操作效率較低,不易準確掌握實際工作距離,操作視野一定程度受限,實際操作幅度往往超過了視野范圍,對于未使用過輔助設備的醫生而言,可能引起視覺紊亂和一過性模糊,加之適應時間不足,故而影響到了牙體預備效率,也最終對患者以及操作者的主觀體驗產生了影響,也說明了顯微鏡學習難度遠高于放大鏡。
從操作質量上來看,放大鏡下準確度較高,專家評分較高,操作時間更短。本次參與試驗的醫生均未使用過顯微鏡或是放大鏡設備。相比而言,顯微鏡的使用難度較大,操作更為復雜,對醫生適應能力要求較高,初次操作,易產生負面影響,從而對操作效果和工作效率產生不利影響。患者和醫生的喜好度結果相比,放大鏡下更高,放大鏡下醫生適應性強,比較容易過度,適應期短,操作簡單。
綜上所述:在瓷貼面牙體預備工作中,放大鏡與顯微鏡輔助操作相比,前者難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受到了患者和醫生的喜愛,適合初學者,建議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