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敏 王婷 陳會芹
聊城市東昌府區婦幼保健院,山東 聊城 252000
基于現代醫學領域發展,抗生素類藥物對臨床治療的影響逐漸增加。雖可將其藥用價值充分發揮出來,但臨床用藥仍存在合理性問題,為此,需針對抗生素治療開展藥學干預,以增強用藥科學合理性[1]。以下將重點闡述抗生素藥學干預的相關內容。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間70例行抗生素治療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序號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每組均35例患者。對照組男18例,女17例,中位年齡(42.22±5.03)歲;實驗組男19例,女16例,中位年齡(42.25±5.06)歲。比對兩組入組時資料提示P>0.05。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藥學干預,結合患者病情針對性選擇抗生素。
實驗組應用加強藥學干預:
其一,開展用藥教育。應組織此類患者定期參與與抗生素用藥知識相關的講座活動,使其能夠熟練掌握抗生素的注意要點和禁忌癥等內容。
其二,注重查房重要性。在查房過程中,臨床藥師也要積極參與其中,并科學干預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狀況。若抗生素使用缺乏合理性,需及時登記并加以糾正[2]。
其三,監測與監督。將重點監護所需使用的抗生素要重點列舉,并實時監測有禁忌癥的抗生素使用情況,科學點評抗生素處方,對不合格的處方進行登記后向上級部門反饋。
1.3評價指標 (1)對患者用藥依從性進行評估。
(2)對比分析兩組治療時間、用藥頻度、藥物利用指數。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軟件SPSS23.0版本客觀分析所得數據,P<0.05作為統計學差異基礎表達形式。
2.1實驗組、對照組用藥依從性研究 前者總依從率高于后者,P<0.05。(表1)

表1 比較兩組用藥依從性(n/%)
2.2對比患者治療時間、用藥頻度、藥物利用指數 實驗組各項指標與對照組相比,P<0.05。(表2)

表2 實驗組、對照組治療時間、用藥頻度、藥物利用指數分析
臨床治療中,抗生素是使用最為廣泛的藥物類別,其抑菌效果與抗炎功效明顯,因而也被稱作抗菌類藥物,一般在因病原菌引起炎癥感染疾病臨床治療中常見,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病原菌本身的活性,在DNA復制方面同樣發揮了明顯的阻斷作用。然而,伴隨抗生素藥物的廣泛化應用,以及臨床抗生素藥物指征的放寬,很多病原菌對于抗生素藥物均形成了耐藥性,使其抗菌效果受到直接影響。為此,要想在臨床中合理應用抗生素,就必須采取干預措施[3]。
對于藥學干預而言,具體指的就是以臨床藥師為核心所形成的指導臨床用藥的一種模式。長期以來,醫護工作人員在用藥護理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需要對患者加以指導,使其能夠按時按量用藥治療。但因其自身缺乏豐富的藥學專業知識,所以在指導用藥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在加強藥學干預的過程中,能夠將藥師主導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專業性特征十分明顯。而且,藥師均具有較高的藥學專業教育能力,因而在醫院人才隊伍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加強藥學干預過程中,藥師主要負責用藥教育,在參與臨床用藥期間,通過對專業藥學知識的運用提高了患者用藥的合理性。而且,藥師在點評抗生素處方的基礎上能夠使不合格抗生素處方數量減少,進而規避抗生素用藥不合理情況的發生[4]。
在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經加強藥學干預后,較之于對照組各項指標,P<0.05。通過對比,加強藥學干預的應用,對于抗生素類藥物的使用合理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使患者的用藥依從性顯著提高,而且規避了抗生素類藥物濫用情況的發生,節省臨床治療費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藥物治療效果。總之,加強藥學干預在促進抗生素藥物合理用藥方面的作用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