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哲 曲鴻宇 張志娟
黑龍江省第三醫院,黑龍江 黑河 164000
乳腺癌是臨床常見乳腺上皮細胞增殖失控引起的惡性腫瘤疾病,臨床多通過手術來進行治療。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和人們要求的提高,以往傳統手術已經滿足不了患者對美的追求,如何在減少手術創傷和提高美容效果已經成為臨床重點研究的方向[1]。本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結活檢手術治療老年乳腺癌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2017年5月-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20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10例,年齡60-77歲,平均年齡(68.49±3.75)歲;病灶位置:7例外上象限,1例外下象限,1例患者內上象限,1例患者內下象限。研究組患者10例,年齡61-76歲,平均年齡(68.51±3.76)歲;病灶位置:6例外上象限,1例外下象限,2例患者內上象限,1例患者內下象限。患者同意參與研究,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傳統手術 實施保留患者胸大小肌的改良根治術,將乳房切除,并清掃同側的全腋窩淋巴結,手術范圍根據淋巴結分級確定。
1.2.2研究組保乳術聯合前哨淋巴結活檢術 患者全麻后呈仰臥位,術前15分鐘1ml亞甲藍注射在患者的乳暈邊緣處皮內,之后按摩5分鐘注射部位皮膚。并在腋下2厘米處做弧形切口,沿藍染后的淋巴管追蹤胸大肌外側緣,切除前哨淋巴結,然后將病理組織送去檢驗,陽性就擴大切除的范圍,陰性就關閉切口。
1.3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拔除引流管、手術的時間、引流管的總引流量和術中出血量等手術指標。
(2)應用醫院自制SF-36生存質量量表比較兩組精神狀態、情感狀態、社會功能及生理機能等4項生存質量指標,滿分100,分數越高越好[2]。

對照組的手術指標高于研究組(P<0.05),見表1。

表1 手術指標對比
對照組的生存質量指標低于研究組(P<0.05),見表2。

表2 生存質量對比(分,
近年來,臨床上的老年乳腺癌患者越來越多,但是因為老年患者的新陳代謝比較緩慢,和年輕乳腺癌患者相比,恢復起來比較慢,所以極易失去最佳的手術時機,且老年患者患并發癥的風險也比較高,患者的手術難度和風險也比較高,所以患者的預后并不能達到理想值[3]。手術仍是臨床主要治療乳腺癌的手段,如果患者病炤未出現遠端轉移,可以采用常規術式治療,術后根據患者情況進行放化療輔助治療。前哨淋巴結在淋巴結中最早出現轉移,一般通過此來判斷是否出現病炤轉移,故一般發現前哨淋巴結未轉移時,就立即進行保乳治療,使臨床療效得到顯著提高。表1、2顯示:對照組的手術指標高于研究組(P<0.05),對照組的生存質量指標低于研究組(P<0.05),提示前哨淋巴結活檢手術應用于老年乳腺癌的臨床治療中效果顯著,能改善生存質量,究其原因為:研究組的術式并不會對胸部美觀造成太大影響,還能有效達到預期治療效果,所以在臨床上視為首選治療術式,但是不是全部患者都能進行保乳術,要求患者的腫瘤直徑不得超過3cm,,也受腫瘤大小和緩和乳房比例的影響,還要求手術切緣不能殘留癌細胞,腫瘤邊緣和患者乳頭的距離不能小于3cm,患者不會出現淋巴結轉移或者淋巴結轉移的可能性不高[4]。
綜上所述,老年乳腺癌患者采取前哨淋巴結活檢手術治療效果顯著,能改善手術指標和患者生存質量,應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