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奕冰
長春市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吉林 長春 130000
現階段,出生缺陷及遺傳病開始成為社會整體發展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國家開展計劃生育以后,人口素質問題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出生缺陷會給產婦及其家庭造成負面影響,體現在經濟負擔和心理負擔方面,預防出生缺陷能夠保障人口出生素質[1]。現對2015-2019年間長春市主要出生缺陷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出生缺陷的發生規律及危險因素,通過做好圍產期的保健工作來加以預防。
1.1一般資料 對2015-2019年長春市主要出生缺陷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監測對象為觀察期限內的活產、死胎、死產、7天內死亡新生兒,記錄新生兒的年齡、性別、出生缺陷類型等。
1.2方法 整個研究數據的調取工作由專門負責出生缺陷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員來完成,出生缺陷按照國家出生缺陷監測方案的相關診斷標準來評估,內容包括圍產期新生兒的表現、體格檢查及輔助檢查結果等,符合出生缺陷的新生兒需要準確記錄其各項信息并填卡上報。
1.3統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據借助SPSS22.0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的表現形式為X2,借助卡方進行檢驗,P<0.05為數據間具備明顯差異的標志。
2.1五年間長春市主要出生缺陷的發生情況分析 對2015-2019年長春市出生缺陷的發生情況進行統計,常見出生缺陷有先天性心臟病、多指、并指、外耳其他畸形、腦積水、總唇裂、尿道下裂等,其中先天性心臟病、多指、外而其他畸形的發生率在2015-2019年間均位于前三位,見表1。

表1 2015-2019年長春市主要出生缺陷發生率(1/萬)順位
2.2出生缺陷的相關因素分析 對產婦的年齡進行統計,發生出生缺陷的產婦中年齡在35歲以上的占據74.36%,年齡在35歲以下的產婦占據25.64%,對比數據間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X2=47.473,P=0.000);發生出生缺陷的產婦中農村產婦占據53.27%,城鎮產婦占據46.73%,對比數據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855,P=0.355)。
3.1出生缺陷的原因分析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出生缺陷在35歲以上的高齡產婦中較為常見,與本次研究結果相符。而這類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隨著產婦年齡的增加,其卵巢功能會逐漸衰退,出生缺陷的發生率會高于低齡產婦[2]。除年齡等因素外,環境污染、放射線輻射、有毒物質、病毒感染史、發熱史等均屬于出生缺陷的誘發因素,需要得到重視[3]。
從調查數據來看,農村產婦和城市產婦的出生缺陷發生情況無顯著差異(P>0.05),其主要原因是農村醫療水平的提升,農村產婦接受了及時有效的優生優育知識宣導,具備基礎的孕期保健條件。農村產婦要避免長期接觸有機磷、苯等有毒物質,保障自身安全。
3.2出生缺陷的防范對策 (1)加強優生優育知識的宣傳力度 出生缺陷屬于社會公共衛生問題,應當做到積極的防范和干預,將出生缺陷的相關誘發因素找出來并加以杜絕,進而減少出生缺陷,提升出生人口的素質。優生優育知識的健康教育是預防出生缺陷的重要途徑,可以通過講座、期刊、宣傳單、廣播等方式進行傳播,提升產婦及其家屬對優生優育知識的認知,且杜絕近親結婚等行為,選擇最佳的受孕年齡生育[4]。(2)做好孕期保健工作 孕期保健主要是指產前的篩查和診斷工作,現代醫療技術發展迅速,可以有效篩查缺陷胎兒,從而及早終止妊娠,減少出生缺陷,保障產婦家庭的生活質量。終止妊娠一般需要在孕期前28周內,因此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尤為重要[5]。(3)避免高危因素的影響 要預防出生缺陷需要避免產婦接觸有害物質,在孕期內合理飲食,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定期做好孕期檢查和產前篩查工作,將各類出生缺陷的誘發因素扼殺在搖籃里。就孕期內產婦飲食來看,蔬菜、水果以及富含鋅的豆制類食物有利于增強自身免疫能力,應當增加這類食物的攝入量,最重要的就是產婦的自我保健意識,能夠自覺遵守相關醫師提出的建議,堅持正確的生活習慣,不挑食、不偏食、不吸煙、不酗酒。
出生缺陷作為社會公眾衛生問題,應當得到重視,積極調查其高危因素并通過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早期的孕期保健工作、針對性的預防措施等來減少出生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