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鐘燕
山東省泰安市中心醫院,山東 泰安 271000
糖皮質激素作為腎上腺皮質類激素,對蛋白質、脂肪、糖類合成均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亦可發揮抗免疫、抗休克、抗炎作用,因此在臨床治療中使用率較高,但若使用劑量不合理會增加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應發生率,還會減弱藥物效果,增加藥源性疾病發生率,基于此本文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的用藥誤區進行分析,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現選擇2019.05~2020.05收治1000例患者研究,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納入本院2019.05~2020.05收治1000例患者研究,其中男(n=620)、女(n=380)年齡均值(51.32±15.42)歲,用藥周期均值(15.25±1.46)天。
1.1.1納入 ①在本院治療者;②嚴格遵醫囑用藥者;③無肝腎功能疾病者;④自愿進入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1.2排除 ①臨床資料丟失者;②隨訪丟失者;③嚴重臟器功能疾病者。
1.2方法 采集1000例患者基礎資料,匯總其用藥情況、出現不良反應等數據,總結各個科室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情況,參考《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應用指導原則》、《中國國家處方集》分析用藥誤區,提出相應的整改措施。
1.3觀察指標 ①分析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情況。
②記錄用藥誤區。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EXCEL記錄。
2.1統計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情況 1000例患者中20.00%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其中兒科20.00%、呼吸內科25.00%、骨科12.50%、婦產科30.00%、其他科室12.50%,詳見表1。

表1 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情況[n(%)]
2.2統計用藥誤區 200例患者中25.00%存在用藥誤區,其中適應證不適宜16.00%、遴選藥品不適宜12.00%、給藥途徑不適宜16.00%、用法用量不適宜30.00%、與其他藥物配伍不適宜26.00%,詳見表2。

表2 用藥誤區[n(%)]
2.3統計不良反應率 50例患者存在用藥誤區,出現消化道出血24.00%、失鉀過多8.00%、消化道潰瘍20.00%、藥物聯合作用減弱20.00%、藥物作用降低28.00%,詳見表3。

表3 不良反應率[n(%)]
臨床多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作為退熱藥物,究其原因是此類藥物可抑制體溫調節中樞,從而降低機體致熱源反應,但當機體因病原菌入侵發熱時,首先需進行病原體治療,而后選擇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進行退熱治療,主要是此類藥物不具有抑菌、滅菌效果,因此臨床用藥存在誤區,為避免不規范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增加不良反應需進行用藥管理[1-3]。
對策:(1)臨床醫師在用藥過程中需嚴格遵循藥物禁忌證、適應證,確保藥物可合理使用,提高糖皮質激素類藥物用藥效果;其次藥師需進一步加強對此類藥物使用前景的研究,使其可更好的服務于患者。(2)糖皮質激素類藥物除應用于發熱人群外,在支氣管哮喘、肺炎中也有大量應用,但大部分患者因長期使用此類藥物,導致出現消化道潰瘍、骨密度下降等不良反應,嚴重時會加重呼吸道感染癥狀,因此在用藥中需結合病情、年齡合理控制藥物劑量,還需縮短藥物使用周期,避免持續使用增加機體耐藥性[4]。(3)藥物配伍: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多與其他藥物聯合使用,在配伍過程中避免地塞米松避免與甘露醇同瓶輸注,究其原因是地塞米松中含有0.2%的亞硫酸鈉,其作為一種鹽析劑,若與甘露醇混合極易發生鹽析反應,藥物濃度越高鹽析反應發生率越高。(4)培訓:醫院需定期組織藥師、醫師進行培訓,使其掌握不同類型藥物適用人群,盡可能按照《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應用指導原則》合理用藥。
綜上,糖皮質激素類藥物使用中存在明顯誤區,建議臨床結合研究結果展開針對性管理,確保用藥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