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鋒
青島市即墨區田橫衛生院,山東 青島 266211
糖尿病腎病是一種常見的糖尿病并發癥,患者早期無典型的癥狀,若不及時治療便會發展成為腎衰竭,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將對腎內科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臨床特點及治療效果展開分析。
1.1一般資料 筆者選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我院腎內科接受的糖尿病腎病患者50例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治療方法將全部患者分成2組,每組25例。對照組男女患者分別為20例、5例,平均年齡61.5歲;觀察組男女患者分別18例、7例,平均年齡65.5歲。兩組資料比較,差異不顯著,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臨床檢查和治療。
觀察組采取綜合治療:
為了避免患者病情發生惡化,應對患者的血糖水平加以控制,引導患者口服降糖、胰島素藥物,對藥物劑量嚴格控制,同時對患者采取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治療。對于糖尿病腎病患者而言,日常飲食至關重要,護理人員應對患者飲食結構加以調整,對蛋白質、鹽分的攝取加強控制,遵循少吃多餐的原則,同時指導患者日常運動,保持合理的作息,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2.1患者臨床表現分析

表1 患者臨床表現分析
2.2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治愈10例、13例有效、2例無效,總有效率92.00%;對照組治愈7例、有效10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68.00%,兩組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2.3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兩組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滿意度比較
2.4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情況

表4 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前后空腹血糖水平情況
2.5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存在,有統計學意義。詳情如下:

表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6比較兩組患者各指標的變化情況

表6 兩組患者各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糖尿病腎病疾病機制尚不明確,經研究該疾病與高血壓作用、血管活性物質代謝障礙、高血糖、腎臟動力學障礙相關。在早期糖尿病腎病患者中,應對患者的血糖水平嚴格控制,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為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還應充分發揮護理干預效果,還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與管理,提高其專業護理水平,構建科學、可行的護理工作計劃。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92.00%;對照組總有效率68.00%,兩組差異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觀察組發生率8.00%;對照組發生率16.00%,數據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在我院糖尿病腎病患者中采取綜合治療手段,可改善患者各指標,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具有臨床應用價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