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 王偉

據韓聯社22日報道,韓國國防部和駐韓美軍當天向位于慶尚北道星州郡的“薩德”反導基地運入施工建材等物資。韓美本月以來每周向基地運入兩次物資,此次補給距離上次僅時隔4天。反對“薩德入韓”的市民團體和當地居民100余人當天上午6時起在相關道路上靜坐示威,警方對此則進行了強制驅離。清場后,裝載各種物資的20多輛車輛于上午8時許進入基地。到底美韓軍方頂著巨大的反對聲浪運入“薩德”基地是什么呢?“薩德”系統在入韓將近5年時間后,目前處于什么樣的狀態,與“愛國者”系統完成融合了嗎?
《韓民族新聞》報道稱,進入今年以來,圍繞“薩德”基地運送物資問題,當地居民與警方已發生15次沖突。特別是進入5月以后,韓美向“薩德”基地運輸物資頻率越來越快。韓國國防部對外的解釋是,過去5年很多基礎設施施工“已經延遲”,必須要保障基地內官兵的基本生活條件。有質疑聲音認為,在5月韓美首腦會談前后,兩國或許就“薩德”基地改擴建達成某種協議。雖然韓美對外聲稱進行的是“改善官兵生活條件”工程,但具體的施工日期等一概對外隱瞞。
駐韓美軍并沒有對外發布相關建設的具體內容與進展,不過從美國相關領域的官員的表述可以有所了解。
“駐韓美軍‘薩德與‘愛國者導彈系統兼容問題或許進入收尾階段”,韓國“NEWS1”網站6月15日報道稱,美國陸軍導彈防衛司令官丹尼爾·卡布勒當地時間9日向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書面報告,表示美國陸軍為了解決“愛國者”導彈老化問題,正在持續推動相關硬件和軟件升級工作,其中包括“愛國者”系統和“薩德”系統的兼容問題。卡布勒稱,改造完成后,“薩德”系統的預警雷達與“愛國者”預警雷達將實現信息共享,可以更大范圍進行導彈預警,這將大幅提高“愛國者”導彈的實戰性能。駐韓美軍將在今年夏季率先實現“薩德”和“愛國者”系統的兼容,此后2023年度將拓展到全球美軍“愛國者”導彈系統。
有分析認為,從卡布勒的報告內容看,駐韓美軍從數年前開始推動的所謂“聯合禁止作戰要求(JEON)”構想已經在某種程度達到完結程度。駐韓美軍JEON構想主要內容包括三個階段,即實現對“薩德”導彈的遠程操控,利用“薩德”遠程預警雷達發射“愛國者”導彈,利用“薩德”預警雷達對“薩德”導彈和“愛國者”導彈的聯合運用。
美國國防部核導防御政策官員9日向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的書面材料也表示,美國最近完成了在韓國“愛國者”導彈的性能提升。每個“薩德”發射單元包括6具發射架和一部遠程預警雷達,同時還有電子裝備、管理裝備、冷卻裝備、發電裝備車輛各1臺。此前“薩德”發射架和雷達、管控系統必須有線連接,但現在即使雷達、裝備車輛與發射架距離數十公里,也不影響其實戰效果。未來如果JEON完成,那么“薩德”系統的雷達可以同時為“薩德”和“愛國者”提供預警信息,這意味著兩大反導系統實際上合二為一。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JEON系統的完成也意味著韓國實際上已經納入美國主導的導彈防御系統(MD),對此中國政府有可能作出強烈反應。此前駐韓美軍部署“薩德”后導致中韓關系惡化,以文在寅總統2017年10月訪華為契機,韓國政府對華作出“三不承諾”,即不允許“薩德”系統追加部署,韓國不加入美國主導的MD系統,不發展韓美日軍事同盟。
韓國紐西斯通訊社6月11日報道稱,美國陸軍導彈防衛司令官丹尼爾·卡布勒當地時間9日向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提交書面報告時表態,駐韓美軍“薩德”反導系統和“愛國者”系統的融合工作將于今年夏季結束。
美國導彈防御局局長約翰·希爾也于9日公開表示,去年已經進行了首次利用“薩德”預警雷達信號發射“愛國者”導彈的試驗,今年將進行第二次試驗。據報道,“薩德”是能夠攔截高度40-50公里的高層導彈防御系統,而“愛國者”導彈則是韓國彈道防御系統的核心裝備。“薩德”系統雷達的探測距離要遠遠大于“愛國者”系統的雷達,如果兩者兼容,那么“愛國者”系統將獲得更多預警時間。
一位中國軍事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如果這種融合成功后,不僅可以提高韓國軍隊及駐韓美軍的反導能力,使得“薩德”系統和“愛國者”系統實現無縫銜接,還可以增強其反隱形作戰能力。因為“薩德”系統X波段雷達功率很大,對低雷達反射面積的目標也具備很遠的探測能力,如果用這種雷達制導“愛國者”防空導彈,會對隱形飛機構成一定威脅。而“薩德”本身的攔截彈目前還不能攔截2萬米以下的飛機。▲
環球時報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