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德國、英國特約記者 青木 紀雙城 ●王會聰
“歐盟正式對谷歌廣告技術展開反壟斷調查。”美國《華爾街日報》22日稱,這是迄今為止著眼于谷歌該業務支柱的最廣泛調查,谷歌或遭受巨額罰款。近來歐洲多國密集推動針對美國科企的反壟斷舉措。然而與此同時,歐洲也意識到本土科技產業實力薄弱,無法同美國巨頭,甚至中國新興科技企業競爭。為此歐盟及英國紛紛推出產業扶持和科研基礎強化計劃,力爭在科技產業對標中美。
歐洲憂慮科技產業落后
德國政府21日宣布,將對iPhone制造商蘋果疑似違反市場競爭行為展開調查。蘋果公司也成為這幾周內繼亞馬遜、谷歌、臉書后,第4家遭到德國當局調查的美國科技業巨擘。
德國《商報》22日報道稱,這是依據今年1月生效的一道新法,給予德國監管機關更大權限來管制大型科技企業。德國聯邦卡特爾局局長孟特表示,該劇將檢視蘋果是否利用專屬的iOS作業系統,來圍繞iPhone建立跨越數個市場的強勢數字商業生態系統。調查的一個主要焦點將放在AppStore的運作,許多案例顯示,它讓蘋果有權對第三方商業活動有所影響。
凱度公司本周公布的最具價值全球品牌榜單前十中,前7名都是科技公司并被中美瓜分,美國科企擁有5席,其余兩家為中國的騰訊和阿里巴巴。歐洲公司最高排名21位。
德國外交政策協會的一項新調查研究表明,歐洲在全球科技競賽中,在五大未來技術芯片、云產業、人工智能(AI)、5G移動通信和量子計算上都落后美國和中國。54%受調查者的支持歐洲走自主獨立的發展道路。
“21項措施”提升科企實力
在上周結束的法國最大科技展Vi?vaTech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提出打造歐洲本土科技企業的倡議。在峰會上,歐洲的170多位創業者、投資者、研究人員共同起草一份“21項措施”計劃,目標是十年內在歐洲催生出10家價值都超過1000億歐元的科技巨頭。
這一建議旨在通過改革提升4個關鍵領域助力歐洲科技企業:投資、人才、深度科技研發和初創企業合作。
在投資方面,政府應利用在歐盟層面提供公共融資的“倍增效應”,打造有利于科技企業在歐洲股市上市的生態體系,提升私人對績效良好的風險投資資產類別的融資,并繼續開發二級市場。
在人才方面。政府應該賦予歐盟人才更加明確的科技人員地位,同時為非歐盟人才打造簽證快速通道和優惠稅收體系,還應建立具有競爭力的股權計劃。
在深度科技研發方面,政府應打造標準化的專利轉讓框架,加快技術走出大學同初創企業與大公司實施技術轉讓,同時推動歐洲金融、創新機構適應深度科技研發的需求。
在初創企業合作方面,政府應為投資歐洲初創企業的歐洲法人團體設立稅收減免機制,為科技行業制定允許員工在初創企業和更大公司之間無縫流動的交流計劃。
實際上,最近幾年歐洲國家一直在推動科技企業的發展。德國早在2015年就推出“工業4.0”戰略。2018年德國又出臺了“高科技戰略2025”,旨在提升德國在電池制造、人工智能、移動網絡等科技企業的競爭力。
打造聯盟促進研發
除了反對美國科技巨頭壟斷,各國推動本國企業創新外,歐盟也不斷打造各種科技聯盟,比如在電池技術上,已經組建了兩個聯盟:2019年12月歐盟批準了一個電池聯盟,注入32億歐元支持電池領域的研究和創新。今年1月歐盟又批準一項歐洲電池革新項目,將為包括特斯拉等42家公司一共提供29億歐元的資金援助。歐盟還正打造由意法半導體、恩智浦半導體、英飛凌和ASML等組成歐盟半導體聯盟,以期到2030年將歐盟在半導體領域的市場份額增加一倍達到20%。
英國政府本周宣布,未來每年斥資至少149億英鎊,推動科技產業發展,力求將英國塑造成科技大國。英國天空新聞21日引述英國首相約翰遜的話稱,政府已經為此新增了一個科技戰略辦公室,由政府首席科學顧問瓦倫斯負責。該機構設法將大學和研究機構的發現轉化為幫助公眾的產品和服務。
盡管同美國科企摩擦不斷,但歐盟仍表露出與美國科技產業合作的態度。歐盟上周宣布將同美國成立一個新的高級別貿易和科技委員會,旨在幫助西方盟友在開發和保護關鍵和新興技術方面更好地與中國競爭。不過觀察家認為,歐美在科技企業層面很難組成聯盟,美企完全主導了歐洲市場,歐盟也很難承諾不再以反壟斷為名制裁美國巨頭。▲
環球時報2021-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