嵐山
5月9日到15日,是第30個全國城市節約用水宣傳周。今年活動的主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節水型城市”。從課堂上的節水公益講座,到街巷里的節水志愿活動,再到城市的節水改造工程……
水是萬物之母、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當前,我國水資源不足的問題依然突出,水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這其中,既有我國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等自然因素,也有污染加劇、生態惡化等人為因素。為此,黨中央明確提出“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方針,把堅持節水優先、強化水資源管理貫穿于治水的全過程,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各方面。截至目前,全國130個城市創建成為節水型城市,共建成落實“海綿城市”建設理念的項目達到4萬多個。
節水是解決我國水問題的根本出路,絕不能出現“一方面水資源緊張,一方面用水方式粗放”的現象。處理好水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是做好節水工作的必然要求。農業生產大水漫灌、城市管網跑冒滴漏……消除這些浪費水、污染水的亂象,就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發揮水資源的剛性約束作用,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倒逼發展規模、發展結構、發展布局優化,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水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
讓惜水愛水護水理念深植人心,是做好節水工作的題中之義。日常生活里,用完水龍頭有沒有擰緊?洗車、淋浴、洗衣用水是不是合理?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卻一樣是保護水資源的重要內容。節約用水,不是過“苦日子”,而是學會“適量使用”“一水多用”。只有每個人都從點滴做起、從身邊做起,才能營造全社會的節水氛圍,樹立綠色文明意識、生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