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子
近日,“電動車進電梯爆炸起火燒傷多人”上熱搜令人揪心。在成都叢樹家園小區一電梯內,電動車突然起火爆燃,事故造成5人不同程度受傷,其中5個多月大的嬰兒及其外婆傷情嚴重,已被轉至華西醫院接受治療。
近年來電動車火災事故頻發,嚴重威脅著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數據顯示,電動車起火后,3分鐘火溫可高達上千攝氏度,30秒毒煙可覆蓋整個房間,其潛在的高風險必須引起人們重視。正因此,拒絕電動車進樓入戶漸成常識,各地小區物業也在加強管理,規范非機動車的充電停放行為。
放眼全國,電動車“進樓入戶”“人車同屋”現象也很普遍,成因也更多元。漫步小區,隨處可見放置于走道、樓梯間等公共區域的電動車,它們就像隨時都會引爆的炸彈。老舊小區缺乏電動車集中停放的充電場所,新小區的智能充電停放站供不應求,即使運氣好能找到一兩個充電口,也要忍受收費過高的問題。此外,電動車停放的安全問題也是困擾民眾的一大難題。即便如此,“電動車進電梯”也絕不應被允許!
雖然電動車是不少居民的剛需品,但對人民生命財產的保護卻不容有彈性。根治電動車亂停放充電亂象,如何將政策善意注入具體舉措?采用行政手段加強監管,比如上海就亂停現象開出首張罰單;動員民眾積極參與整治行動,比如北京可撥打“12345”進行舉報;運用高科技手段監控違規行為,比如山東鼓勵安裝電動車禁入電梯智慧監控裝置;發揮信用體系的作用,比如湖北將違規停放者納入個人征信。此外,完善小區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智能充電停放站和充電口的供給,加強宣傳引導等工作也要扎實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