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恩澤

他是蘭州拉面的品牌推廣人,硬是把名不見經傳的地方飲食“拉”成享譽天下的品牌佳肴。近期高達10億元以上估值的投資意向書,蘭州拉面三個品牌獲得風投青睞,他功不可沒。
他是蘭州牛肉拉面協會會長、蘭州金鼎飲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馬利民,2021年3月獲“2020中國經濟十大匠心人物”榮譽。組委會給他的頒獎詞是:“帶領協會成員和公司員工始終以時不我待的憂患意識,積極謀劃協會和企業發展新舉措,從事餐飲行業40多年來,以自己的深刻體會和市場發展眼光,大膽創新,拼搏奮進,在蘭州牛肉拉面傳承和清真餐飲發展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華夏美食數不勝數,但能夠以單一美食吊起人們的胃口,撐起一家小店門面的,唯有蘭州牛肉面。從西向東,由南到北,行走在任何一個城市,你總能與一家蘭州拉面館邂逅。一碗來自大西北黃河之濱的牛肉面,正像它的“勁道”特色一樣,執著堅韌地征服著全國食客的舌尖,“勁頭”猛,且“筋力”足。
西南相鄰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號稱牦牛之鄉,毗鄰的河西走廊是春小麥種植地,蘭州本土則盛產多種蔬菜瓜果。蘭州人憑借一雙巧手,將這些食材進行完美“組裝”搭配成“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黃”的面點。其中“清”是指牛肉湯,“白”是指白蘿卜,“紅”是指紅辣椒,“綠”是指綠蒜苗,“黃”則是指黃面條。在蘭州這個黃河穿城而過的古城,有著一千多家拉面館,市民每天大約要吃掉一百萬碗以上的牛肉面。勁道、柔韌、麻辣、滾燙的口感是蘭州拉面令人贊不絕口的特色。
“自己每天的生活都是從一碗牛肉面開始的。”作為土生土長的蘭州人,馬利民如數家珍,“這碗面,有肉,有湯,有面,既是美食,又是主食,既是小吃,又是正餐。湯、菜、面、肉、葷、素一應俱全,簡單快捷,方便實惠,是跟肯德基、麥當勞一樣的快餐。”
身為蘭州拉面行業協會會長,馬利民在企業經營實踐中積極探索,不斷豐富西北清真菜肴品種,努力填補民族文化特色菜肴和風味小吃的空白,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
馬利民倍感肩頭的責任重大,他說:“我們會舉行業之力,使蘭州牛肉拉面真正成為世界快餐品牌。”
1999年,蘭州拉面被國家確定為中式三大快餐試點推廣品種之一,迄今已在全國開館達5萬余家,帶動就業上百萬人,成為不容忽視的一大產業。
蘭州拉面還走向海外。一位在北京留學的日本小伙子,回國20年后,仍念念不忘蘭州牛肉面,后專程到蘭州學習牛肉面制作,學成回日本東京開了家“蘭州馬子祿牛肉面”,竟成為當地最為火爆的拉面館。
而今,蘭州牛肉面已經落戶40多個國家和地區,國外發展網點200余家。
蘭州拉面的技術含量,離不開拉面師傅的工匠精神。
食客的味蕾是騙不過去的。一碗拉面要想有勁道,必須經歷和面、甩面、拉面和煮面四道工序,每道工序都不能敷衍、摻假。首先是和面,先將面粉用水和勻,充分吸收水分,然后將面團反復地揉、搗、抻、摔,讓面團結構緊密、軟硬適中;其次是甩面,將面條的走條溜勻,必須掌握手的平衡性,甩出面條的彈性;再次是拉面,速度要快,拉出的面條才能粗細均勻不斷裂;最后是煮面,面條下鍋要排開,每一根都要煮到,到一定火候再放牛肉、佐菜,保持色澤鮮艷。這一系列的操作技術性很強,必須由專業的拉面師傅完成。
生于1963年的馬利民是吃蘭州拉面長大的,對蘭州拉面有特殊的感情。20世紀八十年代高中畢業后,馬利民覺得一團面被拉成頭發細一樣很神奇,于是到一家牛肉面館當學徒。
當了學徒的馬利民發現,一碗面從拉制到煮熟上桌,看似簡單,只有幾分鐘時間,但其背后卻有著很深的門道,局外人不知其中的奧秘和艱辛。他整天盯著師父操作,看面條怎么拉,肉怎么煮,蘿卜怎么切,湯怎么熬怎么澆。看花容易繡花難,這其中的奧妙需要用心揣摩。好在馬利民學得勤快,起早帶晚,師父更是對他特別喜歡,手把手地教他絕活。
蘭州牛肉面的面型目前已多達12種,馬利民掰著指頭舉例:牛肉面條寬泛地分為圓形面、扁形面、異形面。圓形面可以細分為毛細、細面、三細、二柱子;扁形面可分為毛韭葉、韭葉、薄寬、大寬;異形面分為蕎麥棱、四棱子、空心面。“要想拉出這些規格的面條,不但要臂力過人,還要講究力道。”
要想讓其他地方的人喜歡,面條就得堅持“和而不同”,既要恪守傳統,又要敢于創新。基于這一點,牛肉面會根據不同地區的飲食習慣對味道進行調整,在上海,熬湯時就會放糖;在廣東,熬湯時就會放人參;在四川,可以加一點點的海椒和花椒……
“我們一直以來都堅持品質為本,堅持工匠精神,讓蘭州牛肉面在不變味的同時得到長足的發展。”他說。
回顧從業經歷,馬利民不無感慨:“當初參加這個工作是因為喜歡,此后就對這碗牛肉面有了不解之緣,如今從事這個行業40多年了,和它有了深厚的感情,我們會發揮工匠精神,把每一碗面做精、做細、做好。”
人們還記得三年前首屆中國面條博覽會在蘭州舉辦的盛況。北京炸醬面、麻辣涼面、重慶小面、山西刀削面、剪刀面,刀撥面、臊子面、蘭州牛肉拉面、山東熗鍋面、河南燴面、揚州長魚面、陽春面、廣東云吞面、武漢熱干面等數十種享譽全國的“中國名面”匯聚一堂,上演了一場中國面條文化與餐飲品牌的饕餮盛宴。
蘭州牛肉面格外醒目。在本屆博覽會上,蘭州牛肉拉面行業協會公布了《蘭州牛肉拉面行業標準》,牛肉拉面官方認證服務平臺正式上線啟動。
多年來,牛肉拉面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由于傳統小店思維濃厚,蘭州拉面發展雖遍及全國各地,經營者多以親友或者夫妻檔經營為主,開店就是為了保證一家人的生活,靠的是手藝吃飯,并沒有什么產品、服務意識,也沒有什么品牌意識。有的店鋪開在位置一般的街邊或者城中村,經營者都是夫妻檔或者家族為主,裝修又是五花八門,沒有統一的“著裝”,沒有統一品牌特色。而且制作工藝和技術底蘊欠缺,有的偷工減料,用機器制作代替手工拉制,各地蘭州牛肉拉面質量、口感良莠不齊,對蘭州牛肉拉面的品牌聲譽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保護蘭州牛肉拉面刻不容緩。
把優質面粉、牛肉、蔬菜等食材“組裝”起來,成為蘭州拉面,只是完成了工程的一半。要讓蘭州拉面走出蘭州,走出甘肅,走向全中國,走向世界,才是實現品牌化的歸宿。
為了繼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振興蘭州拉面,樹立新形象,馬利民在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文化形象,做大做強品牌產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通過一系列品牌推廣運作,如制定蘭州牛肉拉面技術標準、分等定級標準,安排所管理的金鼎公司率先進行牛肉面企業現代化運作等,以全新的快餐模式,發展連鎖經營,走品牌化道路。他協助注冊“蘭州牛肉拉面”商標,并先后協辦了歷屆中國蘭州牛肉拉面節、中國蘭州牛肉拉面國際博覽會、首屆中國面條博覽會及許多大型牛肉面展覽和論壇等活動。通過一系列舉措,為蘭州牛肉面的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牛肉面標準化連鎖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行業呈現出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整體檔次上了一個新臺階。
馬利民認為,要加大品牌保護力度,培育龍頭企業,發揮協會作用;加大宣傳力度,發掘特色文化,依托互聯網融合發展;推動標準化的連鎖發展,以新標準、新模式、新形象推動蘭州牛肉面經營和服務水平上臺階。
回過頭來再看蘭州拉面為何會被資本盯上?無論是馬記永,還是陳香貴、張拉拉,這些行業內紅人的裝修、營銷方式、就餐體檢,都已經顛覆了消費者對于傳統蘭州拉面店臟亂差、價格低廉、無服務無管理的街邊店形象,開啟了品牌化運作。
新的賽道已然呈現,如何有序競爭,進一步將一碗面條做得更大,考驗著包括馬記永在內的從業者的匠心與智慧。
作者系財經媒體專欄作家,晶蘇傳媒首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