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宇濤 劉吉雙 周潔璇
2017年12月,國務院同意設立中韓(鹽城)產業園,要求以新發展理念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示范區,共建“一帶一路”、深化貿易和投資合作的先行區。韓國人士逐步融入鹽城市民群體中,成為鹽城市民群體重要組成部分。2020年2月26日,中共鹽城市委書記戴源在鹽城開發區與韓國企業家座談時,首次提到鹽城“新市民”問題,他強調指出,在鹽城工作生活的韓國人士是鹽城的“新市民”,我們是一家人。研究在鹽生產生活的韓國人士“新市民”現狀、問題及培育策略,對于創新中韓(鹽城)產業園區發展,為加快形成“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發展新格局提供鹽城方案,具有重要意義。
市民概念的源起。最早起源于古希臘。在古希臘戰爭中希臘人將俘虜變成奴隸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而希臘人則稱為市民,擁有廣泛的自由權利。古希臘市民概念的核心內容和精神實質是擁有較多權利,這些權利包括自由權利、平等權利、參政權利等與自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權益,如果一個人能擁有眾多權利,并能較好使用這些權利就可以認定他就是市民,而不管他是農民、工人、還是商人。“新市民”的提出,進一步創新發展了市民概念。目前我國許多跨國公司已經與國內企業實現了同等國民待遇,在稅收、土地優惠、能源政策等方面與國內企業一視同仁。外國企業作為法人已經與中國企業法人做到了市場主體地位的平等,而且趨勢越來越明顯,那么,作為企業中的自然人在市場經濟權利方面也應該是平等的,除了有關政治權利外,其他的市民權利趨向一致也是必然的。“新市民”概念的提出,會給外國人帶來更多的歸屬感、榮譽感、安全感,對于推動中韓(鹽城)產業園區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
在鹽韓國人集中地是中韓(鹽城)產業園區。中韓(鹽城)產業園區發展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加快了韓國企業工作人士向江蘇省鹽城市的流動。
初建起步階段(2002-2008)
韓國起亞汽車公司是韓國最早的汽車生產制造商,也是當今世界最大的20家汽車企業之一。隨著韓國市場漸趨飽和,起亞汽車公司將目光轉向了市場廣闊的中國。2000年12月現代起亞汽車中國總部在上海成立,2001年全面進入中國汽車市場。2002年在江蘇鹽城建設江蘇最大轎車生產基地,利用當地的政策和資源優勢,對汽車進行組合裝配,之后再運回韓國本土進行銷售。使得鹽城成為蘇北地區唯一的汽車制造重鎮,韓國人士向持續鹽城流動,為鹽城市的經濟社會注入活力。
快速發展階段(2009-2016)
2009年江蘇沿海地區國家開發戰略獲得國務院批準,鹽城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中韓(鹽城)產業園區也出現了加快發展勢頭。鹽城初步形成轎車、新能源車、專用車及汽車零部件的汽車制造體系,以汽車為主的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迅速成為鹽城經濟支柱產業。鹽城成為江蘇乃至全國重要的乘用車制造基地、東部沿海新能源汽車產業孵化基地。在鹽生產生活韓國人士達到2萬人,韓國成為鹽城最大的外資來源國和貿易伙伴國。
穩步調整階段(2017-至今)
2017年以來中韓(鹽城)產業園區按照國務院的要求進行了重新規劃和定位。形成了以國家級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為核心區的“一園二區”發展格局,重點發展汽車(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車)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到2030年,形成產業鏈條比較完整的現代產業體系,建成國際一流生態園區、營商和居住相宜的現代化新園區、對韓開放體制機制新園區、韓國游客首選目的地城市。
道路交通管理能力有提高。當地的公路上路況較韓國相對復雜,部分電動車會有違法亂紀的現象,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公交方面,BRT線路依舊不足,郊區農村交通不發達,開發區的公交班數、站臺太少,公交車的晚班車結束較早,且到站時只有中文報站,這給許多韓國人出行帶來不便。
餐飲、出行方面服務有待完善。大多韓式餐廳的服務質量偏低, 消費者雖然進的是一家韓式餐飲,但整體上還是中式氛圍,感受不到真正的韓式服務和文化。在食物口感方面,鹽城的韓國食堂味道也并不正宗,菜肴多為中國和朝鮮廚師所做,缺少韓國味。韓國本地人一年四季喝的都是冰水,而鹽城大多數情況下是熱水。當地的娛樂休閑場所并不多,大型的國際商場幾乎沒有,享受不到國際化的服務。韓國人士來到當地后,不習慣使用微信和支付寶。
醫療教育方面水平需要進一步提升。當地與韓國合作的大醫院寥寥無幾,韓國人的就診還有不便的地方。教育方面,有專門的外國語學院供韓國人的孩子讀書,但沒有較高檔次的大學,人才素質相對薄弱,不少韓國人士都因為語言的不同而陷入困境。當地人英語水平較差。
第一,大力加強文化交流,通過人文往來促進韓國“新市民”對鹽城的認同
鹽韓兩地需要加強文化溝通、密切人文聯系。一是舉辦各種博覽會,進一步密切人文往來。通過舉辦貿易博覽會,如投資貿易博覽會、農產品貿易博覽會、數字經濟貿易博覽會等,可以了解對方經濟優勢,尋找雙方合作新的增長點。二是加強高端智庫的往來。眾多學者聚會,是一種人員交流和溝通,有利于兩地文化的傳播。三是加強鹽城院校與韓國院校的廣泛聯系。在會議研討,本科生招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培育等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第二,大力提升鹽城發展“軟實力”,細化措施做優“新市民”品質服務
當前,“軟實力”正在成為區域經濟發展重要推動力。一要持續加強交通道路管理,樹立鹽城市良好交通秩序。二要積極發展韓國特色商貿、文化創意、餐飲、健康醫療、韓式金融等,布局韓式商業、休閑娛樂場所。三要健全人才便利化服務機制。支持園區給予高層次人才在出入境、醫療、子女入學配偶安置等方面更加便利的服務。對園區符合條件的韓籍高層次人才,要主動跟進并提供口岸簽證、長期簽證、居留許可等便利舉措。
第三,大力彰顯“世界自然遺產”效應,打造“環黃海生態”新市民共同體
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申報自然遺產的成功,為打造鹽韓“環黃海生態”新市民提供了新機遇。一是宣傳好同是“環黃海生態”新市民的概念。在保護候鳥和濕地方面,鹽城與韓國有著共同的利益、共同的語言、共同的行動。申遺成功為鹽城和韓國增進生態保護共識提供新的語境。二是推介好鹽城濱海濕地風光。鹽城要依托獨特的生態旅游資源,廣泛開展與韓國地方政府和民間的生態環保、健康養老、文化體育、觀光旅游、青年交流等領域合作水平。三是促進中韓(鹽城)產業園區生態化、生產綠色化、生活空間美麗化,進而帶動美麗鹽城建設。為形成我國對外開放新優勢,加快“雙循環”發展格局形成的進程貢獻鹽城路徑。
[本文系基金項目:江蘇省2020年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重點項目“新冠疫情對中韓(鹽城)產業園發展的影響與對策研究”(編號:202010324002Z)階段性成果。]
(鹽城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歐陽峣.中日韓汽車產業合作優勢及發展前景[J].商業時代,2007(29):35-36.
[2]朱益民.努力打造中韓(鹽城)第四代產業園區[J].唯實,2016(08):18-22.
[3]戴源.對標一流國際園區建中韓合作標桿[J].群眾,2019(03):10.
[4]馬強.推進鹽城創建國家級韓國產業轉移集聚示范區的戰略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5(01):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