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孟涵 徐麗軍
中小企業作為國民經濟體系中數量最多,經營方式最靈活的主體之一,其生存和發展關系到國家就業的好壞和財政收入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的帶動作用。然而,由于中小企業過于受制于市場環境,經營發展過程中抗風險能力較弱,資金鏈經常出現短缺等不良現象,易導致其生產經營產生危機,甚至破產。而中小企業由于經營規模較小,償債能力不足,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愿意借款給中小企業,導致融資成為中小企業發展亟待解決的重大難題。當前,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迅猛發展,催生了互聯網金融諸多融資方式的產生。創新性融資方式的產生無疑為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更多的融資選擇,一定程度上能夠進一步滿足市場主體融資方面的需求。因此,如何將互聯網金融與中小企業融資相結合探究嶄新的融資路徑,已經成為當前學者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互聯網金融的界定
互聯網金融是當下信息時代的重要產物,是指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及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將互聯網作為企業及個人等主體進行融資的媒介,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各種服務及交易的一種金融活動。互聯網金融相對于傳統金融來講,具有共同的出發點,即滿足企業以及個人等主體金融需求,并以此獲取相應的收益。雙方之間不同之處是前者相對于后者來說交易更便捷、手續成本更低等等。互聯網金融的產生是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下的新變革,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社會公眾和企業等主體在新時代下的新需求。
互聯網金融下創新融資模式
1.互聯網眾籌模式
互聯網眾籌模式是基于眾籌線上平臺,為亟需資金且具有發展潛力的企業及個人提供籌資來源的一種融資方式。其融資的對象主要是有發展前景、產品有特色、融資金額不太大的中小微企業。當企業通過眾籌模式需要融資時,需將自身企業經營發展現狀的有關材料上傳至平臺,并設置相應的融資金額和融資時間。而平臺主要通過手續費來獲取運營利潤。當眾籌平臺審核通過企業提供的有關材料時,那么民間投資者在瀏覽眾籌平臺的融資項目時,可按照項目的好壞進行一定金額的投資。如果企業規定的時間內尚未籌集到設置的融資金額,則所籌金額需全部返還。由此來看,該模式非常適合科技方面突出的企業。
2.P2P網貸模式
P2P網貸模式是指具有資金需求的企業通過網貸平臺向外界傳達借貸信息,以期獲得借貸資金的一種融資模式。在企業申請借貸資金時,網貸平臺需聘請相關審查機構對借貸企業進行全面的檢查。依據借貸企業的信貸資信、償還能力等來劃定貸款限額,然后將借貸企業的基本情況上傳平臺,由眾多投資者自行申購。而網貸平臺主要通過收取相關手續費和借貸利率來進行盈利,借款企業可通過平臺與投資者之間進行商討利率的分高低。目前來看,大部分的P2P網貸的全部流程均在互聯網線上進行完成,為借貸雙方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渠道,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對較低的融資成本滿足企業強烈資金需求,便于實現涉及三方之間的共贏。
3.第三方支付模式

第三方支付模式是指第三方平臺與銀行建立線上交易的協定,企業或者個人等主體通過第三方平臺進行資金的交易與支付等業務活動,同時企業或個人也當需要借貸資金,第三方平臺承擔交易擔保方的角色的一種融資模式。在實際生活中,支付寶和財付通等就是典型的第三方支付模式。在第三方支付模式中,由于第三方為擔保方,一定程度上分擔了銀行向中小企業融資的風險,也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的成本。該模式下,中小企業進行融資的全部流程均可通過互聯網平臺,彌補了傳統金融模式審批時間長、效率較低等弊端。在實際的生產生活中,該模式受到了企業及社會公眾的鐘愛。
缺乏完善的信用評估體系
目前,我國大部分的中小企業受限于自身發展規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信用評估機制。一方面中小企業對于自身公司的財務信息的披露不明確,甚至一部分中小企業從未披露自身公司的相關財務信息,無法使外部投資者對依據財務情況進行信用評定。另一方面,中小企業缺乏完善的財務機制致使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向中小企業發放貸款時,對于中小企業的財務情況一無所知,致使很多金融機構不敢向信用情況不明的企業進行貸款。與此同時,政府并沒有進一步明確中小企業參與信用評定機制的重要性,致使很多中小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忽視了信用建設,易產生中小企業信用情況不佳的刻板印象。中小企業較低的抗風險能力、較高的經營風險以及誠信用建設的缺失促使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了規避自身借貸的風險,會向中小企業采取消極的借貸政策,不利于其正常生產經營。
中小企業融資渠道較為單一
中小企業在面臨資金鏈短缺的困境時,大部分會依賴于當地的商業銀行,寄希望能夠獲得滿足于自身需求的貸款。然而當金融市場不穩定時,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非常旺盛,銀行等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更愿意將資金發放給公司規模較大,融資風險更低的國有企業或者上市民營公司。當中小企業迫切需要融資資金時,假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愿意借貸資金給中小企業,那么中小企業也會付出更沉重的成本,進而加重企業的運營成本,形成經營發展的惡性循環。同時,中小企業較高的債務違約率促使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進行發放借款資金時,會提高中小企業的借款條件,增加審批的環節等,從而影響中小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計劃。
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完善的信用評定體系
中小企業想要更好的利用互聯網金融的融資模式,首先需要滿足的條件是企業信用評定到達標準。而當下由于中小企業的數量較多,對于企業的信用評定并不完善。因此,政府應積極督促有關部門積極利用互聯網等大數據技術,對各地中小企業以往的資信情況進行歸集和整理,以對中小企業的信用情況加以評定,并納入信用評定數據庫。建立中小企業信用評定數據庫不僅可以改善銀行等金融機構對于中小企業的觀念偏見,而且可以便于中小企業利用互聯網融資模式滿足自身資金需求。同時信用評定體系的完善會促使以往存在債務違約等不守信現象的企業重視自身資信情況,并不斷更新自身的財務管理機制,更利于中小企業發迎接互聯網金融模式的新渠道。
堅持融資渠道多元化
面對目前互聯網金融的多種融資渠道,中小企業需不斷轉變融資思維,在融資時更傾向于更具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融資渠方式。一方面,中小企業的管理者應加強對于有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的認識和學習,詳細了解各種融資渠道的優缺點,以保證在融資時能夠依據自身融資需求選擇最優的融資方案。另一方面,各地政府有關部門應定時組織有關互聯網金融融資的專家對中小企業管理者進行線上或者線下的培訓,宣傳互聯網金融對企業融資發展的重要性,以期在中小企業管理者融資觀念方面接納互聯網金融方式。只要中小企業在融資途徑方面多元化,才可以一定程度上較低企業的融資成本,提升企業融資的效率,保證企業面對融資危機時,能夠快速轉危為安。
改善互聯網金融發展環境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整體發展相對于國外發達國家來說較為滯后、還不夠成熟,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市場環境還亟待進一步改善和優化。為保障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在中小企業融資發展中的應用。首先,政府應出臺相關的規章制度,加強對于融資平臺的監督力度,按照規定剔除并封殺不良的融資平臺,從而降低中小企業的融資風險,凈化互聯網融資平臺的環境。其次,政府應加大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在中小企業中的宣傳力度,給予互聯網金融融資模式更多的關注度,以為互聯網金融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最后,政府應加大對于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扶持力度,幫助并扶持互聯網金融平臺與銀行等金融機構建立合作關系,以保障互聯網金融平臺能夠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穩定的融資來源,促進其良性發展。
(沈陽大學商學院)
參考文獻:
[1] 董春麗.互聯網金融背景下中小企業融資風險與路徑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9(02):73-80.
[2] 馮建本.互聯網金融環境下中小企業融資模式與實現路徑[J].財會通訊,2018(23):13-16.
[3] 王羽潔.互聯網金融模式下中小企業融資路徑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8(01):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