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自“一帶一路”的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市場經濟發展對整個國際經濟的影響力進一步提高,特別與沿線國家與地區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在這一發展形勢下,商務從業人員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已經成為加強交流互動,促進國際貿易活動的重要技能。高職院校作為向社會輸入商務人才的重要培養陣地,應當緊密跟蹤國際經貿發展趨勢,加強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以此為學生將來的專業對口做好鋪墊。為此,需要從高職英語的課堂教學尋求切入點,探索提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有效教學策略,全面提升學生對英語的實踐應用能力。
有助于適應國際商貿活動交流需要,增進交流互信
從歷史考察的角度來看,“絲綢之路”途徑多個國家和民族,開展商貿交流,應當掌握不同民族文化領域的風土人情,積累廣博的人文地理知識。當今社會,英語已經成果國際經貿往來的“通用語言”,并應用到多個領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國文化的交流,也成為貿易談判的基礎性語言工具。但語言并不能完全打通各民族文化的界限,作為一種長期積累沉淀而形成的民族精神力量,各國家和民族要堅持“求同存異”的交流,尊重其他民族的歷史與文化。因此,在進行商貿交流與談判的活動中,不僅要掌握流利的語言,還要從對方的文化背景出發,強化跨文化的交際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加強高職學生商務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助于適應國際商貿活動交流需要,增進交流互信,為進一步促成商務合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有助于促進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強化綜合素質
新時代的高職英語教學更加突出核心素養的發展,在評價機制層面更側重于英語的實踐能力的應用。伴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高職英語課程必須將學生的專業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有機的結合起來。為此,高職英語教師要結合在“一帶一路”倡議背景下的經貿形勢的變化,調整授課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夯實專業基礎的同時,主動地進行對話交流,特別是結合職業規劃的“商務化”交流。通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提升實踐難度的同時,也為課堂教學擴展了新的發展空間,引導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還要深入考察交流對像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促進英語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強化綜合素質的有效發展,無論是對課堂改良還是學生自身能力的提升都具有良性的促進作用。
樹立跨文化意識,強化語言駕馭能力
高職英語教育要結合相關的文化背景,搭建語言與文化直接的橋梁,相互融匯貫通。在“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英語教學工作者更要高度關注課堂教學的改革方向,注重發展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樹立跨文化的教學意識,以適應當代國際貿易發展的實際需求。事實上,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目標就是發展學生的英語交流對話能力,通過語言的載體,實現文化層面的傳播互動。為此,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文化背景的關注,更有助于學生了解語言背景的深層內涵,深化交流的層次,為專業發展做好鋪墊。一是要注重塑造具有文化背景的教學情境,可以輔助閱讀文本進行全面的介紹,重點是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是文化習俗進行梳理。二是要夯實高職英語專業基礎,在語言與文化的教學方面做到統籌兼顧,不偏不倚。事實上,過度重視語言訓練,缺乏針對性地實踐應用,忽視文化層面的灌輸,容易使學生陷入“考試”的泥潭,只會答題考級,不會交流互動;同時,片面追求課堂教學的“創新”,無節制地植入文化背景,忽視基礎知識的講解,也是一種“舍本逐末”的行為。為此,要在課堂教學中統籌基礎教學與文化灌輸的關系,強化學生對語言的實際駕馭能力,才能為將來的專業對口做好鋪墊。三是要在教學中有意識的樹立文化自信,融合課程思政理念做好學生的價值觀培育工作。樹立跨文化的教學意識,加深對異域文化的認知,其核心目的在于促進國際商務中的交流互動,實現求同存異,合作共贏。但需要注意的是,了解異國文化,并不是放棄自己的民族文化認同,全盤接受外來思想。要引導學生增強價值鑒別,強化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在跨文化交流互動中堅持文化自信。
開發跨文化課程,注重商務交際實踐
培養高職院校學生的商業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也需要從課程改革層面入手,豐富英語課程的內涵,強化商務交際的實踐應用,多角度推動學生綜合素質和交流能力的提升。一是開設跨文化校本課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程作為一門必修科目,側重于基本知識與基本能力的培育,是落實課程標準與大綱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可以進一步根據學生的職業發展規劃,開設具有跨文化意義的校本課程,豐富課程內涵,將基礎知識應用到跨文化的交際當中,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現狀,發掘其也有的文化內涵和民族意識。二是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意識,能夠尊重并理解各國文化的差異性,通過英語文學、電影、藝術等文化載體,鍛煉學生在翻譯應用中提升對各國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力,能夠辯證看待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的關系,克服“普世價值”的錯誤思潮的影響。在深化高職英語教學內涵的同時,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學目標層面上要格外重視,使學生養成正確的文化辨識能力,特別是要意識到“一帶一路”倡議之所以能為多個國家的積極響應,并不是依靠強有力的文化意識灌輸,而是在尊重其他民族文化與歷史的前提下,深化交流,實現合作共贏。這也是“倡議”與“戰略”的區別所在。三是要搭建高職學生商務實踐交際的平臺,增強交流互動的針對性。為此,不僅要片面地增加課程教學中的實踐課時的比例,還要深化實踐教學的內容,在難度和深度層面上要有所遞進,更能體現當代國際貿易中的實際,為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養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依托新媒體技術,創新課堂教學模式
“一帶一路” 倡議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更應當適應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在跨文化的思想意識、交際能力、文化涵養等方面下足功夫。從現實來看,無論是能夠流利、準確地進行英語進行商務交流,亦或是積累豐富的外國文化知識,形成獨有的文化底蘊,都需要長期的鍛煉和堅持。但英語學習方法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付出的學習時間,掌握高效的方法,學習也會事半功倍,特別是在當今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習方法也迎來了創新革新的機遇。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高職教師要有意識的依托新媒體技術,改良課堂講授模式,為具有創新意義的學習方法創造生成條件。一是要營造跨文化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異國文化的了解和興趣。為此要加強“硬件”和“軟件”兩方面的文化載體建設。在“硬件文化”建設中,可以在教室和聽力實訓室中張貼“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特色文化標志的圖片和宣傳貼,如標志性建筑、民族節日、地域農產等,以此營造特有的教學文化氛圍中,使學生的思想浸入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格局中,促進學習能力的發展。二是加強商務英語的“第二課堂”建設,組織高職學生英語類社團特色文化活動,如“商務英語文化節”“一帶一路專題講座”“英語文化沙龍”等等,可以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籍人士的交流互動,利用好地方高校的留學生資源,展開文化論壇,深化對彼此的了解,進而擴展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張力。三是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組織課堂教學,營造交互式的信息技術教學環境,增強教學的代入感,突出情感滲透與德育滲透。通過新媒體的呈現,教師可以選擇符合學生語言能力及認知層次的素材或英文名著選段讓學生閱讀和分析,通過閱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文學作品中精彩片段提升學生對異國文化的鑒賞和認知能力,擴展學生的文化視野,為下一步開展跨文化領域的交流創造良好的機會。
(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龐曉紅.“一帶一路”背景下高職英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策略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1):187-189.
[2]周維利.“一帶一路”視野下“英語+跨文化交際能力”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0,4(31):193-195.
[3]朱茜.順應“一帶一路”倡議的高校跨文化交際外語教學改革初探[J].海外英語,2020(18):194-195+200.
[4]劉元琛.“一帶一路”視域下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之研究[J].長江叢刊,2020(27):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