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錚 宋現允
綜合保稅區是我國目前開放層次最高、政策最優惠、功能最齊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本文主要借鑒國內外綜合保稅區發展經驗,分析秦皇島綜合保稅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利用秦皇島綜合保稅區發展契機,提出務實招商、推動區港、區區聯動,實現區域協同發展等發展對策,改善我市對外開放環境,促進秦皇島對外經濟的健康發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的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自由貿易港是現有自貿區的升級版,自貿區是我市在出口加工區基礎上在建綜合保稅區的升級版。我市亟待加快綜合保稅區發展推動對外開放新格局,為2040年初步實現國際化城市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秦皇島出口加工區于2002年6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設立,2003年9月15日通過海關總署等八部委聯合驗收,正式封關運作。2017年,全力推進二期封關驗收及優化提升綜合保稅區工作。2019年11月,國務院正式批復秦皇島出口加工區整合優化為秦皇島綜合保稅區。這是繼曹妃甸、石家莊、廊坊之后河北省獲批的第4家綜合保稅區。通過發展秦皇島綜合保稅區,提升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采購、分銷配送、商品展示等行業快速發展,吸引境內外關聯企業聚集,提升秦皇島對外開放水平。
京津冀協同發展為秦皇島市放眼國際謀劃發展新格局帶來了新機遇。秦皇島市充分利用綜合保稅區這一平臺,立足京津冀,將秦皇島應全力打造首都濱海功能區和展示國家形象的綠色發展“國際名片”,建設現代物流結算中心和臨港物流基地,對內是打造現代物流產業新高地,對外是打造國際貿易交流基地,形成國際康養旅游目的地。將秦皇島對外開放水平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度,形成新的城市發展格局。
秦皇島綜合保稅區主要包括加工貿易企業和保稅物流企業。多年來完成進出口總額和在全省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經濟指標增幅方面位居河北省內前列。近年來,綜合保稅區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完善產業功能配套,提高項目質量。合理優化管理體制,形成合力和快速反應機制;因地制宜調整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實現園區的轉型升級。現有以出口輪轂為主的中信戴卡公司大型物流基地,海東青物流有限公司為主的冷鏈物流企業正在積極拓展從日本北海道和新西蘭進口海產品業務;中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主要從俄羅斯進口糧食,以此為原料并形成聚乳酸生產項目、冷鏈加工和儲運項目,拓展產業鏈條,提升企業競爭力。
國外研究現狀
John R.Micntyre(1996)等論述了綜合保稅區的區位特征和談判砝碼的內在關聯,同時提出區內的國外資金引進,實現共贏目標。John D Kasarda(2004)指出,成熟的綜合保稅區其最大特點是政府管理職能范圍的有限性,即政府職能范圍越窄。Jhie(2015)在綜合保稅區的建設發展為研究背景的基礎上,建議對與之相關的法律進行改革。
國內研究現狀
郭子成(2012)對當前我國綜保區的主要功能進行了界定,并分析了綜保區內的空間組織模式。陳凱杰(2013)根據政府的發展方針,基于開放性發展戰略,分析了綜保區建設的重點和發展的最佳模式。苗建琳(2017)認為,我國建設綜保區最主要的意義是利用海關保稅等特殊條件發展外向型經濟,使綜保區成為新的開放型經濟增長點。
秦皇島綜合保稅區在原來進出口加工區的基礎上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一定的經濟基礎,但是從出口加工區到綜合保稅區的轉變過程中還存在的一些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如下。
秦皇島開發區負擔沉重,無法支撐綜合保稅區投資
綜合保稅區現由秦皇島開發區負責,入區企業除繳納廠房租金和企業所得稅以外,開發區基本沒有財政收入,但還要投入大量資金用于出口加工區基礎設施建設,開發區很難長期支撐綜合保稅區的投資,需要秦皇島市財政的支持。
綜合保稅區現階段配套不完善
綜合保稅區位于冀遼邊界,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從行政上屬于秦皇島開發區但是離開發區較遠,離山海關區較近又沒有行政上隸屬關系,不列入山海關區的規劃范圍內,給企業生產生活帶來不便。
物流成本高
綜合保稅區的核心是港口,山海關港建設至今尚未完工,面臨被國家停建的風險。出口加工區企業大多“兩頭在外”,原料和成品只能通過天津港或秦皇島港運輸,成本增加,導致企業不愿入駐出口加工區。
綜合保稅區招商力量不足
秦皇島綜合保稅區的招商主要由開發區招商局負責,綜合保稅區自身沒有招商局,招商力量過于薄弱,限制了綜合保稅區的快速發展。
制定區域優惠政策
借鑒唐山市曹妃甸區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的規定,制定鼓勵先進制造業發展的相關優惠政策,給予在綜合保稅區的新建項目和擴大投資項目一定額度的資金支持,對于出口企業每完成一美元的出口額度給予一定的返還;加強財政支持政策,出口加工區的后續配套設施建設應列入市財政建設項目。要支持引導大中型物流企業進駐,努力降低區內企業成本;加大技術創新支持力度,將綜合保稅區納入秦皇島市技術創新體系之中,支持前景廣闊、經濟效益顯著的高新技術攻關項目,由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協助申請扶持發展資金,推進加工區企業人才、技術成長。
推動區港、區區聯動,實現區域協同發展
將綜合保稅區在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和港區交通便利優勢相結合,實現港、區一體化運作,在輻射帶動上創造新空間。目前山海關港的水下工程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地上建筑,港區已初具雛形。同時,將綜合保稅區、開發區東區、山海關臨港產業園區統一規劃,在區域合作上有新作為。秦皇島綜合保稅區是更高平臺上利用外資、發展加工貿易、促進技術引進和人才成長、帶動秦皇島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建立聯席會議制度
綜合保稅區區與秦皇島市的高新區、重點產業園區、產業聚集區等共同構成了各具特色、優勢互補、有機統一的功能區域,是優化秦皇島產業結構的重要陣地。秦皇島市委、市政府每年例行召開專門聯席會議,召集有關部門研究出口加工區發展工作,在項目擺放、推介等方面重點把控,避免各自為戰。
支持龍頭項目入駐綜合保稅區
綜合保稅區區作為秦皇島對外開放的窗口,在政策上有著鮮明的特點,可以為外向型的企業提供獨一無二的政策支持。將綜合保稅區政策更多的宣傳到相關企業,鼓勵中信戴卡這樣具有帶動作用的龍頭項目引入綜合保稅區,吸引帶動上下產業鏈條企業進入,既解決企業的外向型發展需求,也為綜合保稅區區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為秦皇島市的對外開放水平做出更大貢獻。
優化人員隊伍,加強基礎設施配套
綜合保稅區管理委員會作為市政府的派出機構,全面負責綜合保稅區的建設與管理,設立有綜合管理部、建設規劃部、經濟管理部的工作機構,部門人員較少,還有多人為借調人員,人力資源支撐已經不能適應全面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的發展要求,應增擴人員隊伍,完善配套設施,改善對外開放營商環境。綜合保稅區長期發展滯后,主要原因在于硬件配套不到位,缺乏國際航線,貨物要轉運天津,運營成本居高不下,積極爭取山海關港的建設,只有山海關港的建立才能解決這一難題。
成立招商機構,拓展招商范圍
目前綜合保稅區招商工作由開發區招商局負責,招商局要注重加大綜合保稅區項目引進力度。秦皇島市委、市政府整合開發區、綜合保稅區、市招商中心和各類園區的招商力量,設立專門招商機構,充分發揮綜合保稅區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的載體作用,加大綜合保稅區招商引資力度,著力提高引資質量和水平。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國家發展戰略,既要注重廣撒網式的全面招商,更要注重精準招商;既要注重區外招商,更要注重本土企業上技改、延長產業鏈擴規模的二次創業招商。用足用好綜合保稅區相關的稅收和通關政策,切實加強與周邊地區特別是秦皇島市出口企業的溝通聯系,研究出口需求,幫助企業算好經濟賬,促其入區生產經營,實現區企雙贏,推動秦皇島高質量發展。
通過發展秦皇島綜合保稅區,提升倉儲物流、對外貿易、國際采購、分銷配送、商品展示等行業快速發展,吸引境內外關聯企業聚集,提升秦皇島對外開放水平。隨著正定、雄安、曹妃甸等片區化為自由貿易區,秦皇島綜保區可以吸收和借鑒相關發展經驗,加速秦皇島綜保區向自貿區的轉型升級,最終實現自貿區秦皇島片區的設立。
[本文系基金項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河北省自貿區現代服務業發展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200202038);2020年秦皇島市社會科學發展研究立項課題“秦皇島綜合保稅區發展對策研究”(課題編號:2020-161)的研究成果。]
(河北農業大學海洋學院)
參考文獻:
[1] 李宗濤.用足用好綜合保稅區政策增加區域經濟開放度[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