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懷英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各國政府頒布相應措施預防疫情擴散,疫情抑制了全球市場,對各國經濟造成巨大沖擊。依據我國2020年第一季度經濟發展數據調查報告,新冠疫情期間我國傳統對外貿易發展大幅度下挫,而跨境電商業務發展顯著提高。本文淺析我國跨境電商在疫情期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從應對市場多樣化和合理布局兩方面對進行探討。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明確提出:“電商平臺等在抗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要再次出臺新政策支持該產業鏈,全面推動‘互聯網+,打造數字貿易新優勢。”國內跨境電商在疫情期間迅速發展,同時也面臨著各國政策和物流遇阻的挑戰。本文以全球新冠疫情為背景,討論國內小微跨境電商發展路徑,為國內小微跨境電商發展提供發展建議。
研究背景
新冠疫情在全球爆發,各國國際貿易均為重災區。各國為應對疫情采取了不同政策,全球經濟一體化,世界貿易一度陷入停滯狀態。不難預測國際市場在疫情后將會出現新的參與者補位,國內小微跨境電商要提前做好準備,待時機成熟進入國際市場,搶占國際市場份額。
研究目的
指導意義:全球疫情期間,跨境電商對全球經濟復蘇有重要作用,對全球抗擊疫情也發揮了重要作用,該研究對探討跨境電商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填補意義。
實際意義:提高國內小微跨境電商應對市場多樣化的能力,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幫助其梳理新的發展路徑。
國內外研究現狀
國外學者對跨境電商進行了有關研究,Rezaei(2009)等對沙特132家中小型企業進行實證研究,總結出影響跨境電商發展的七類影響因素:信息內容單位構造、管理人員支持、管理方式、科學知識、總體目標、資源分配和基礎設施建設;R.Krnia等(2009)研究了新加坡100家中小型企業,得出影響跨境電商的條件包含:機構提前準備、領域基礎、國家支持、消耗和環境壓力。
國內研究現狀
國內對跨境電商的發展路徑研究較少,朱愷(2015)認為下列六個方面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尤為重要,即網絡平臺特性、公司戰略定位、用戶體驗與訴求、公司環境因素、工作強度、領導心態及公司規模。
各國貿易政策破壞現有國際秩序
疫情爆發后,中國面臨的世界經濟環境呈現惡化態勢,各國采取貿易限制政策,短期內保護本國人民不受疫情侵害,長期阻礙中國經濟發展。依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分析,2021年貿易是否復蘇需視各國疫情防控成果而定。貿易體系因為缺失中國的供需市場遭到嚴重破壞,對我國外貿經濟比重影響較大的經濟地區短期內經濟發展呈現負增長,對經濟一體化全球而言,中國作為世界重要外貿市場,限制政策也會影響本國外貿發展,國際外貿秩序遭到破壞。
國際貿易供給遭到嚴重沖擊
國際產業鏈早已變成目前國際商品重要的生產模式。不存在某單一國包含從原料、設計產品、產品研發、生產制造、拼裝、市場銷售和售后維修服務等全流程國際貿易。中國和東亞各國以生產制造為主導,生產制造產品供給需求市場。高效率的職責分工在全球疫情期間遭到嚴重破壞。從控制疫情的視角,各國限制政策對防疫品生產構成破壞。世界貿易解鏈影響防疫物資的生產制造,阻礙了全球抗疫進度。
國際貿易總量供需失衡
世界經濟短期內的衰落已難以避免,疫情擴散嚴重影響世界各國出口消費能力,進口消費同樣受到影響。依據美國經濟組織的研究,疫情爆發以后美國居民申請辦理福利金總數發生明顯提高。美國雖采用各種政策確保居民生活水平,但政策難以覆蓋整體居民。歐盟國家和英國同樣為疫情重災區,本國產能不足以滿足疫情需求,限制性貿易政策阻礙了供應方出口,全球外貿總量供需失衡。
做好國際市場數據分析
市場供需調配產品生產供應,國際貿易需求方對產品標準和制作工藝有明確標準,供應方在生產制造前應進行準確的數據分析,分析需求方真實需求與支付能力,避免國內小微跨境電商處于不利市場地位;分析本企業產能,幫助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明確市場地位,追逐合理利潤,提升企業競爭力;分析企業競爭優勢、劣勢、機會、挑戰,更好地把握此次進入國際市場機會。
做好站外引流,建立私域流量
國內小微跨境電商要明確KOC策略,更貼近客戶,取信客戶,由于業務真實發生,更易于打造私域流量。小微跨境電商在滿足需求的基礎上,雖初入國際市場不具備市場優勢地位,但可以配合海外客戶做出靈活的價格、產品、機制的調整,影響海外客戶的最終決策行為,提升國內小微跨境電商整體國際市場競爭能力。
梳理供應鏈和物流方案、保持現金流

小微跨境電商應當對加強供應鏈管理,降低庫存量,增加與供應商溝通頻次,增強對經銷商的產能修復、庫存量狀況及物流等重要信息的關注,精細化管理監管,對物流方案做出創新和升級,積極掌握市場趨勢。對不同的狀況制訂應變措施,例如,銷售相對穩定情況下,考慮產品臨時提價,充分獲取利潤;避免庫存積壓.進行貨物分批運送,減少風險;增強對企業現金流的關注,把握疫情下的市場供需地位,向需求方提出合理條件,保證本身現金流狀況,任何小微企業現金流都是生命線。
跨境電商打破了國家間的物理空間屏障,促進全球經濟貿易的轉型。對企業而言,跨境電商網絡的對外開放,拓寬了國內小微跨境電商進入國際市場的路徑,推動了多邊合作資源的效率;跨境電商使消費者選購他國商品更容易。疫情背景下的全球經濟調整與洗牌對國際市場參與者是巨大的考驗,作為國內小微跨境電商,唯有不斷思考和發展新的生存路徑,才能在國際市場生存并獲利。
(渭南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
[1]湛秋絲,張純,馮冬鳳,呂曉慧,馬翠平.淺析新冠疫情對中小跨境電商企業發展的影響[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0(12):136一137.
[2]孟利航.新冠疫情下C2C跨境電商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商展經濟, 2020(12):31一33.
[3]陳青.疫情下義烏小微跨境電商企業生存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1):34一36.
[4]孫黎,李翔宇,江祉健.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對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及啟示[J].理論探討,2020(06):39一44.
[5]石昊.后疫情時代中國跨境電商發展的思考[J].中國物流與采購,2020(20):36一37.
[6]諶樂芳.新冠疫情下中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路徑研究[J].商展經濟,2020(08):29一31.
[7]盧藝芬.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下我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思考[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03):17一23.
[8]邱陽,陳青.浙江中小企業跨境電商創業交易額提升路徑研究——以義烏為例[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27):239+238.
[9]馬述忠,潘鋼健.從跨境電子商務到全球數字貿易——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下的再審視[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7(05):119一132+169.
[10]盧藝芬.疫情沖擊下跨境電商面臨的挑戰與對策[J].天津商務職業學院學報,2020,8(04):71一76.
[11]劉卜菲,楊宏玲.新冠疫情下我國跨境電商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中國商論,2020(16):34一35.
[12]洪濤.2020上半年中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報告[J].中國商論,2020(15):1一10.
[13]梁灼銘.新冠疫情后小微企業跨境電商發展路徑研究——以江門市為例[J].商場現代化,2020(14):31一33.
[14]弓永欽.新冠疫情給我國跨境電商帶來的“危”與“機”[J].北京勞動保障職業學院學報,2020,14(02):37一41.
[15]朱賢強,何朋,胡豫隴.跨境電商對我國服務貿易競爭力的影響及應對[J].經濟縱橫,2020(06):109一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