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沁倩
財務共享模式是一種低成本、高效率財務模式,它的推進可促進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發展。本文簡要分析了財務共享模式的優勢及會計核算規范化影響因素,并通過優化企業業務結構、構建財務共享中心、改進財務共享系統、建立激勵監督機制等路徑,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使其具備堅實的會計基礎。財務共享模式主要具有物理集中、虛擬中心等類型,它的應用可為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建設提供重要助力,并且有利于企業早日完成財務轉型任務。據調查:我國2020民營企業500強上榜門檻為230億元,同比增長64%。這表明民營私企在發展階段應充分利用財務共享模式,規避會計核算風險,保障發展質量。
企業財務工作對于企業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應予以重視。而財務共享模式中涉及的運營理念、服務思維,有利于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具有顯著優勢,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職責分明
在企業財務管理中,經由企業財務共享模式,可避免出現會計核算重復事項。尤其在母子公司、集團制公司中,可直接將會計核算工作交由財務共享中心負責,并重新分配崗位職責,促使企業財務人員有更充沛的精力開展其他工作,從而達成提效降本目標,并且可幫助財務人員深入掌握崗位職責,便于為規范化會計核算給予保障。
明確主體
財務共享模式的實踐應用,需要借助財務共享中心,為財務人員提供輔助服務。同時,還可按照服務協議規定具體的會計核算要求、結算方法、工作期限等,以免因主體界限不明,造成會計核算不規范現象。
鞏固職能
在企業發展中若能在財務共享模式背景下構建財務共享中心,可實現人力資源的整合,促使會計核算工作趨于規范化。另外,也能杜絕人員包庇問題出現,最終促使企業財務部門的職能得到有效增強。
財務共享模式,要求企業應當實現業財融合,然而隨著財務共享模式的推進,也常受到下述四項因素的干擾,造成企業會計核算規范化發展受到阻力。
業務分隔
企業中設置的財務業務常存在分隔現象,造成業務部在工作中常因財務數據不準確或者不對稱,導致業務開展難度加大。據此,理應針對財務業務進行有效結合。
會計準則
企業常受新政策等因素的影響,而促使會計核算無法從財務共享模式中獲得便捷條件。比如新政府會計制度、新會計準則等,在企業實行財務共享模式時出現不相容問題,破壞了正常的工作秩序。
系統性能
財務共享模式下常需要企業應用財務共享系統,若單純依靠ERP系統,很難獲得顯著成效,還要求企業購進供應商對接系統、客戶交流系統等。
業務能力
一般在財務共享模式下構建的財務共享中心,其中財務人員的業務基礎不一致,常導致企業會計核算工作取得的工作成果質量不等。所以,理應從業務水平的普遍提高中實現財務共享的穩定建設,促進會計核算規范化。
優化企業業務結構
財務共享模式下,企業會計核算的規范化發展,還需要企業具有完善的業務結構,以此適應新財務環境,為企業的財務改革工作提供保障。由于財務共享模式具備長期性的特征,企業在借助財務共享模式助力財務會計核算規范化階段,可從業務制度、人員觀念等方面,為其打造全新的財務共享環境,以免出現財務分隔問題,影響財務共享的推進成效。通常情況下,企業應為業務部與財務部提供互動機會。通過走訪業務部門、分享會等方式,令財務人員走到到業務部門中掌握業務經濟價值與可行性,以此為后期編制企業財務報表、出具核算憑證打下基礎,以免發生信息不對稱現象,影響企業運營效率。通過走訪業務部門、了解業務部門,令財務人員可以從傳統財務走上業務財務甚至戰略財務的發展道路,最終確保財務人員在財務共享中心中發揮出真正效用,并從而定位自己的角色。
構建財務共享中心
財務共享模式下要求企業構建對應的財務共享中心。雖然財務共享中心能夠實現企業財務的統籌管理,但耗費的成本較大,一旦失敗,將造成企業承擔繁重的經濟負擔。因此,企業在提出構建財務共享中心的決策前,應充分考慮幾個關鍵要素:最高管理層的態度、明確業務范圍、明確工作計劃、實施深度合作、保證績效監控、注意質量管理、地理位置等,分析財務共享中心構建的可行性,使其成為會計核算規范化發展動力。從實踐經驗中可知:如今財務共享中心在各行各業都有所涉及并蓬勃發展,如大眾所熟悉的陽光保險集團、中興通訊、蒙牛、碧桂園、達能等,且為企業的會計核算工作帶來了便捷條件。

本文主要以陽光保險集團的財務共享中心構建成果為例進行討論,該企業于2012年正式應用財務共享模式,并在2015年獲得了“CGMA最佳獎項”。同時,該企業借助財務共享中心,在2017年成功研發出RPA、AI記賬機器人等多項技術,由此加快了該企業的創新速度,而且在會計核算工作中也形成了規范化流程,保證核算人員在固有環境下取得了突出成就。因此,財務共享中心若經過考察后發現具備構建條件,理應予以構建,為會計核算規范化開創新格局。
改進財務共享系統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形成的財務共享中心,企業需要全面建設管理會計信息系統,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會計與經濟業務活動有機融合,通過“數據集中、信息集 中、核算集中、管理集中”,有效整合財務資源與數據,通過業務信息的動態數據,實現業、財一體化,有效發揮管理會計的功能,避免造成企業無法完成會計核算規范化發展任務。一方面,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當代,財務共享中心的運營也必須考慮當下熱門的AI技術、自動化工具等高新技術,并培養對應的技術人才甚至專門開設技術部。財務共享中心的系統需要與時俱進,根據運營的需求、業務的需求不斷改進、提高效率。比如全球四大之一的“德勤”曾經在一場分享沙龍上,現場展示了“小勤人”(德勤機器人的昵稱)幫助企業解決財務工作的視頻。根據當初所展現的視頻來看,財務機器人的高效運作令大家嘆為觀止。再比如另一全球四大之一的“畢馬威”的流程自動化RPA財務機器人在某銀行也進行了試點,把以前需要大量人工的手工工作,通過RPA技術實現自動化,實現流程和員工效率的提升。比如中興通訊曾建立了“財務云模式”,不但為會計核算人員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對企業的運營管理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建立激勵監督機制
企業財務人員作為財務共享模式推行中的重要人員,需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也需要管理者塑造良性的組織文化環境,為共享提供持續的動力支撐,使之為財務轉型工作奉獻力量。另一方面,財務服務的專業化水平、業務流程標準化程度以及員工的技術能力將直接影響交付工作的質量。因此,企業需要制定一套成熟的培訓方案,涵蓋從入職的基礎培訓到后續的教育培訓等的相關培訓,通過建立學習型組織來實現員工的知識更新與能力提升,保持創新能力。而在實施激勵機制時,要監督和敦促財務和會計人員在精神和物質層面上做好工作,從而降低人為風險并確保會計標準化。通過文化建設形成協調統一的價值觀,透過完善的激勵監督機制進行科學、具有人文關懷的管理,最大限度地發揮員工的能動性。
綜上所述,財務共享模式開展會計核算工作,有助于規范核算流程,為企業的會計核算提供明確的創新優化方向。據此,應從企業業務結構、財務共享中心、財務共享系統、激勵監督機制等方面著手,為企業會計核算工作給予新的動力,使其符合新時代企業財務管理要求,促進企業的優質發展。
(畢馬威全球商務服務(廣東)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王思涵,胡付照.財務共享模式下民營企業集團會計核算規范化探究[J].技術與市場,2020,27(01):193-194.
[2]林麗青.企業集團財務共享模式下會計業務流程再造探討[J].納稅,2019, 13(20):131+134.
[3]郝銀平.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會計核算工作分析[J].中國產經,2020(24): 159-160.
[4]梁彩霞.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會計核算質量的探討[J].財經界,2020(12): 141-142.
[5]沈震林.基于財務共享模式的會計核算質量管理體系[J].知識經濟,2020(10):78-79.
[6]韓晗.財務共享模式下影響會計核算的因素與質量控制[J].全國流通經濟,2019(35):179-180.
[7]鄭熾.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會計核算質量的探討[J].當代會計,2019(04): 83-86.
[8]唐霜妮.財務共享模式下的會計核算質量研究[J].金融經濟,2018(18): 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