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宣

青島西海岸新區(何清杰 攝)
2014年6月3日,膠州灣畔,黃海之濱。在中國經濟的新版圖上,山東省迎來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青島西海岸新區,肩負起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新支點的歷史使命。
2020年,新區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721億元,海洋生產總值實現翻番,以工業互聯網、5G、集成電路為代表的新動能加速崛起;經濟總量位列19個國家級新區前三強、山東136個縣市區首位、青島市當之無愧的龍頭……這些都成為青島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的注腳。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強化一馬當先、走在前列的發展意識,當下,青島西海岸新區瞄準“高質量發展引領區、改革開放新高地、城市建設新標桿、宜居幸福新典范”目標定位,彰顯經略海洋、自貿試驗區建設、國家級新區體制機制創新等國家戰略疊加優勢,一座開放、現代、活力、時尚的國際化新城正從“藍圖”之上躍然而出。
作為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海洋經濟是青島西海岸高質量發展的主課題,也是“海洋強國新支點”的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以船舶海工、航運貿易金融、海洋生物醫藥等六大產業集群為支撐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已在西海岸初步構建。以船舶海工產業為例,新一代超大型40萬噸礦砂船,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養殖設備、世界首座全自動深海半潛式“智能漁場”……數年間,一個個船舶海工重器從西海岸新區啟航,奔赴全球各地。
2020年,青島西海岸新區總投資963億元的40個重點涉海項目落地見效,海洋生產總值完成近1400億元,實現“十三五”期間總量翻番的目標。
海洋是主題,引領靠創新。整個“十三五”期間,青島西海岸新區新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99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達1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突破700家、居全市第一;隱形冠軍企業達20家,省級以上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5家,上市企業17家。2020年,青島西海岸新區國家科技型企業突破1000家,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完成1800億元,占規上工業的58%。
放眼西海岸2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處處都是熱火朝天的攻堅戰場,展現了磅礴強勁的開拓力量。
2018年1月1日,《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條例》正式實施,這也是黨的十九大召開后,全國范圍內制定出臺的第一個國家級新區條例,西海岸新區被賦予省級行政管理權限,為先行先試提供了更為堅實的法治支撐。
有了法治支撐,西海岸在深化改革的路上蹄疾而步穩:
在全國首創“一證(照)通”改革,把過去一個行業多個審批事項整合為一張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或者營業執照,59類行業平均審批環節、申辦材料分別減少56%、36%,從根本上破解了“準入不準營”的問題。
在全國率先取消建設施工圖審查,全面推行勘察設計質量安全承諾制、終身責任制和責任保險制;將分散在12個部門、41個科室的業務整合,設立項目集中審批中心,推行“首席審批員”“2號公章”“模擬審批”等舉措,為537個項目完成集中審批,審批時間壓縮到極限。
在全省首推電子投標保函,以“互聯網+招標采購+金融服務”為平臺,把線下現金形式的保證金轉變為線上保函。2020年電子保函替代率達91.34%,釋放社會資金19.17億元,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
截至目前,青島西海岸新區共有240項省級賦權事項順利承接,96項改革列入國家和省市試點,20余項改革闖出了全國經驗。
先行先試、善作善成。青島西海岸新區省、市改革開放領頭雁、排頭兵的地位愈加凸顯。
踏上膠州灣西岸的土地,現代、時尚的濃郁都市氛圍撲面而來:號稱“亞洲第一灘”的金沙灘景區西側,鳳凰之聲大劇院與金沙灘啤酒城毗鄰而居,每個啤酒泡沫飄香的夏天,這里都會迎來五湖四海的賓客;西到唐島灣,南岸是世界大師一手打造的西海藝術灣,北岸則是唐島灣金融科創區;躍至靈山灣,這里有全球聞名的青島東方影都,是全省影視產業的龍頭項目,《流浪地球》《瘋狂外星人》等票房新貴在這里誕生;沿濱海大道蜿蜒而至的是占地3000畝、東北亞區域極具代表性的濱海國際博覽城……一路向西,在西海岸,城市不再是鋼筋混凝土的單調灰色,而是處處洋溢著五彩斑斕的青春活力。
究其緣由,正是青島西海岸新區將“一核引領、三點布局、陸海統籌、智變融合”產業規劃與“三山九水”城市布局深度融合,實現產業與城市的共生共榮。
2018年12月,青島西站啟用、青島地鐵13號線開通,讓青島西海岸新區一舉邁入高鐵、地鐵“雙鐵”時代。然而,在城市交通迎來質變的喜悅背后,很多人也會發現,無論是青島西站的所在地,還是地鐵13號線的一半站點,竟然都在鄉村當中,這樣略顯“超前”的設計值得嗎?
青島西海岸新區用“城鄉融合發展”作出了肯定的答復。在青島西海岸新區的“鄉村振興規劃”中,無論是功能區對鄉村振興的引領輻射作用、交通軸帶對城鄉要素雙向流通的支撐作用,還是都市郊區型鄉村振興樣板,都可以看到城鄉融合的影子。
走馬西海岸,無論是駕車,還是騎行,置身這座青春之城,感受城市的靚麗時尚與鄉村的田園風光交相輝映,城市建設新標桿的意味也就不言而喻了。
島、灘、灣相連,山、海、城共生,青島西海岸新區的自然稟賦為這座活力新城贏得“半城山海半城綠”的美譽。
踐行“兩山”理論,青島西海岸新區統籌規劃治理全區已關停的閉坑礦山地質環境,修復生態總面積達166.47公頃;累計清理海域養殖池600萬平方米,陸域附著物面積256萬平方米,綜合整治國家森林公園面積12萬平方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得到不斷滿足。
“十三五”期間,青島西海岸新區社會民生事業取得新發展:城鎮年均新增就業14萬人,累計扶持創業3萬人;新建改擴建學校172所,超過前20年總和,新增學位數占全市1/3,普通高中錄取率提高近20%;引進大型醫院12家,醫療衛生健康機構達到1339家;建成文化場館1200處;3106戶貧困戶和65個貧困薄弱村全部脫貧摘帽;退休職工養老金增長26.9%,累計實現“十六連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