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管理部上海消防研究所信息研究室 秦文岸
中學生消防安全教育就是讓中學生了解家庭、學校(包括學校宿舍)等不同場所的防火安全常識;知道引起火災的條件、原因、危害及分類;知道火災初起(包括油鍋起火、電器起火等)時的簡單應對方法;懂得不同場所的緊急應對方法。高中生可掌握滅火器及消防軟管卷盤等消防滅火設施的使用方法,撲滅初起火災,能應對逃生中的緊急情況,并能幫助他人迅速逃生。
本文介紹了建筑火災的發展階段、建筑火災的煙氣蔓延等火災基本知識,并從家庭火災的預防(制定家庭火災應急方案)和火災的應對兩部分介紹中學生需要掌握的消防安全實訓知識要點,將中學生消防安全實訓所需的知識點進行了梳理概括。

對于建筑火災而言,最初發生在室內的某個房間或某個部位,然后由此蔓延到相鄰的房間或區域,以及整個樓層,最后蔓延到整棟建筑物。其發展過程大致可分為初期增長階段、充分發展階段和衰減階段。
初期增長階段從出現明火算起,只局限于著火點處的可燃物燃燒,持續時間的長短不定,是滅火和逃生的最佳時機。
火災的充分發展和衰減階段是通風良好情況下室內火災的自然發展過程。實際上,一旦室內發生火災,常常伴有人為的滅火行動或建筑中自動滅火系統設施的啟動,會改變火災的自然發展過程。條件合適也可能會出現余火復燃的情況。
建筑發生火災時,煙火在建筑內的流動呈水平流動和垂直流動,其蔓延的途徑主要有:內墻門、洞口、外墻窗口、房間隔墻、空心結構、悶頂、樓梯間、各種豎井管道、樓板上的孔洞、穿越、墻壁的管線和縫隙等。建筑火災的煙氣擴散路線一般有三條:
①著火房間→走廊→樓梯間→上部各樓層→室外
②著火房間→室外
③著火房間→相鄰上層房間→室外
火災中的缺氧、高溫及有毒煙氣是火場的三大殺手。
缺氧:在火災中,燃燒產生的煙氣和其他熱氣體如水蒸氣等一定程度上能置換火災現場中的氧氣,降低氧氣濃度,形成缺氧空間,對人體生命構成威脅。
高溫:高溫會灼傷人體呼吸道,造成喉頭水腫或其他損傷。嚴重時會導致腦神經中樞破壞而死亡。
有毒煙氣:火場上真正的殺手——煙氣。燃燒產物中含大量的有毒成分,如CO、HCN、SO2、NO2等,這些氣體均會對人體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在家庭火災應急方案中應有的幾個最重要的內容:
●家中消防設備情況(是否備有獨立式感煙探測器、逃生繩、應急手電筒、滅火器、滅火毯等)
●不同起火點的逃生路線選擇
●樓道通道上的情況(是否有堆物,樓梯門的開閉狀態)
●行動不便的老弱人員的撤離措施
●逃生后的戶外集合地點
●緊急的聯絡電話
找出欠缺的消防設備,應該立即加以完善。
根據兩個不同方向的逃生出口,確定逃生路線。通過思考哪里最可能起火、哪里起火最危險來選擇逃生路線。一般來說,住宅中最容易起火的地方是客廳、臥室及廚房。根據不同的房屋布局,選擇相對安全的路線。


●發現火情,要大喊:“著火了,著火了……”及時報告給家長及現場可能受火災威脅的人。
●如果身處安全的環境,撥打消防電話119,留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和姓名,然后到入口處等候,為消防車引路。
●如果身處設有消防報警設施的大樓中,可按下手動報警按鈕,發出報警。
●跑到物業管理辦公室或保安室、門衛室,告知相關人員,通報火情。
●疏散逃生到安全地后,如果火災沒有撲滅,可以撥打119。
●隔離法:將正在燃燒的物質與未燃燒的物質隔離,斷絕可燃物的來源。
●窒息法:隔絕燃燒條件中的氧化劑,使燃燒停止。
●冷卻法:將滅火劑直接澆(噴注)到燃燒物上,使燃燒物的溫度降到低于燃點,燃燒停止。
●抑制法:通過干擾抑制燃燒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中斷燃燒鏈式反應,使燃燒無法持續而停止。
●濕衣物:初期火勢不大,可用濕的毛巾、抹布、圍裙等,直接蓋住火苗將火熄滅。
●水:火災初起時,盛裝水的容器,例如水桶、水壺、水盆等都可以作為簡易滅火器材使用。但是,不是所有的火災都可用水來撲救的。比水輕而不溶于水的液體,如各種油、酒精等;遇水會發生燃燒或者爆炸的危險物質,如鉀、鈉等;電氣火災,如電視機、電腦等造成的火災等等都是不能用水滅的。
●蓋子:燒菜油煙過高著火時,不能用水滅火,在關掉氣源后迅速蓋上鍋蓋就可使火熄滅。另外,當酒精火鍋在加酒精時突然起火并引燃裝酒精的容器時,應該立即用杯蓋蓋緊,達到滅火作用。
●食鹽: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在高溫火源下,會迅速分解為氫氧化鈉,通過化學作用來抑制燃燒。所以,食鹽也是身邊很好的滅火器材。
●沙土:當發生汽油、柴油泄露引發的火災和活潑金屬的火災,用沙土覆蓋滅火,能有效地抑制火勢。
●根據煙層高度采取直立、彎腰等姿勢,沿疏散標志指示的方向撤離;
●沿墻探步,小心腳下臺階、障礙物;
●用手背碰觸墻壁,感覺溫度,或判斷是否有出口。
如果起火點不和自己同處一個空間,當逃生通道被高溫濃煙封堵,或者人們身處室內,用手背觸碰房門上方已感到燙手時,不可貿然穿過濃煙,可采取創造避難場所、固守待援的辦法。
首先應關緊迎火的門窗,封住門縫及所有煙可能進入的孔道,再打開背火的門窗,呼救。

當不能逃生,只能躲避,等待救援時,所選擇的躲避房間需具備以下條件:
●房門能擋住熱和煙。如果門上有鏤空裝置、塑膠材質、普通玻璃等,都不行。
●要有對外可開啟的窗戶,窗戶面積大,能容身通過。開窗可以讓進入房間的煙飄散出去,也便于呼救和被救。
●房屋結構完好,不易倒塌。煙、熱不易從窗口內進入。
●廁所一般不適合做避難間。目前,國內住宅樓的廁所一般要么窗口條件較差,要么門不符合條件,所以不建議用來做避難間。
●陽臺建議只作為逃往其他相對安全區域的通道。目前,住宅樓的陽臺一般和客廳、臥室沒有分隔或者為玻璃門分隔,所以如果室內起火后,盡管陽臺有直接對外的開口,但隨著火勢的發展,還是會被煙、熱所充滿,不宜在陽臺待救。陽臺只能作為另一條逃往相對安全區域(如相鄰的其他住戶,下一層等)的通道。
在逃生成功后還需做一下確認工作:
●是否已經報火警,還需要報嗎?
●在戶外集合地,清點人數,給消防隊員提供有用的參考信息。
●孩子撥打父母、親戚電話報平安,學校學生報告老師清點人數。
總之,對中學生而言,應該樹立消防意識,知道火災具有偶發性,會有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煙氣的蔓延途徑有一定的規律性。發生火情,第一時間要示警,而不是去滅火。火場求生的原則是“小火快逃,濃煙關門,躲火避煙”。根據火勢情況和所處環境做出是撲救、撤離還是固守的求生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