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星
(衡水學院 河北 衡水 053000)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深化產教融合。隨著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轉型,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應用能力,產教融合是一條必由之路。產教怎樣融合,歸根結底要落實到課程上。
美國工業設計教育排名前八位的學校都非常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均以工作室課程和合作教育為抓手,凸顯和強化對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工作室課程以項目為導向,讓學生熟悉完整的產品設計過程,為學生從事該領域的全職工作奠定基礎。瑞士則利用學徒制實現校企合作,同時課程依據崗位特點進行安排。法國的教育與企業的合作則更加深入,除了實習環節和合作,還在培養方案、專業設置、教學內容以及實踐教學等方面協商探討,共同擬定,尋找最佳契合點。
當前,數字媒體技術專業本著應用型本科辦學定位,突出實踐性、應用性,以就業為導向,深化“引企入校”改革。《數字音視頻技術》課程實踐性、應用性很強,且是數字媒體技術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目前對于該課程改革國內已有部分人員做了一定的研究,因此本項目是在其基礎上結合本校特點開展,擬突出實踐、職業崗位引領。
《數字音視頻技術》是衡水學院數字媒體技術專業在大二下學期開設的課程。本課程講述了在數字音頻和數字視頻資源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經常用到的相關技術和技巧,主要包括數字音視頻基礎知識、音頻資源的獲取及編輯、視頻資源的獲取、音視頻資源的設計和編輯、電子相冊的制作等內容。在技術方面,介紹了音視頻的基本特性、音視頻數字化過程、數字錄音、數字音視頻的獲取方法、常用格式及轉換方法等;在軟件方面,涉及Premiere Pro、Audition等軟件工具的使用。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數字音頻、數字視頻相關概念和知識點,掌握處理數字音視頻的相關軟件和技術,能夠設計與制作音視頻數字產品,為后續電視節目制作和微視頻創作訓練等課程奠定基礎。
3.1 課程內容解構與重構設計。課程內容從學科體系向行動體系的轉變,一方面能夠推動學科知識與行業實踐的緊密關聯,借行業項目重構課程知識體系,實現實踐操作項目化、真實化,職業化;另一方面,扎根產業行業,服務衡水地方需求,依托課程,尋求真實項目。
該課程把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融入15個真實實踐項目中,項目設計綜合獨立又具有一定的創新性,能夠啟發學生的創新思維與藝術設計能力。同時,在內容的安排上也融入了思政元素。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教學任務工作化,工作任務課程化,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崗位技能。該課程部分內容解構與重構具體見表1。

表1 《數字音視頻技術》課程內容解構與重構
3.2 教學方法設計。在教學方法上重視情景設置,將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互式學習方式與課堂集體授課、交流合作、教師指導有效結合,既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本課程利用超星學習平臺進行在線學習與課堂學習的有機融合,通過真實項目的引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對課程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3.3 教學過程設計。首先,在平臺上傳教學資源,供學生下載查看和課下整理,同時上傳往屆優秀學生的案例,調動興趣、激發動力。其次,設置學習任務點,在線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再次,上傳作業。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教學方式克服了傳統集體講授教學方式的弊端,在教學資源豐富性、師生深度交互、異步交互、多信道交互、學生主體性發揮、差異教學的實施、教學內容延伸、培養學生高階能力等方面有突出的優勢,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具有指導意義。最后,設計職業引導問題,如通過對網絡播客這一職業的介紹引導學生認識新生的互聯網職業,并與課程項目設計保持一致。
3.4 課程考核。考核方式擬采取多種考核相結合的方式,既考察平常多個小項目的完成情況,也考核綜合性大項目的完成情況;既重視自我評價,也重視項目組成員的互評,互評是作業布置后的重要環節,既可以讓同班同學彼此激勵,共同進步,也能在觀看別人作業的同時,提高評判與鑒賞能力;還要重視項目提供者即客戶的評價。最后由多個量化指標綜合構成最后的考核定級。
該課程依托真實的任務環境,通過行動體系重構,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活動以及評價方式等教學要素重新做了系統的組織與設計。在任務完成過程中既發揮了教師的組織、引導、啟發、監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有效地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探究能力與專業實踐能力,優化教學效果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