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俞濤
(大連市現代農業生產發展服務中心,遼寧 大連 116036)
流膠病是果樹的一種重要病害,全國各地均有發生,主要危害果樹枝干,引起果樹枝干表皮開裂、流膠等,導致樹勢衰弱、枝條枯死,嚴重時整樹死亡。流膠病的發生與不同樹種、樹勢、土壤、傷口等多種因素相關,較難防治。本試驗受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委托,旨在通過土施松達生物有機菌肥、地愛硼和枝干噴涂松爾膜+多菌靈或干涂松爾膜,起到增強樹勢、保護樹干、殺滅病原菌的作用,探索防治大櫻桃流膠病的效果。
發生流膠病的紅燈櫻桃樹,樹齡為十年生。
松爾膜、國光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國光松達(有機質≥40%、活菌數≥0.2億/g)、地愛硼(15%硼)、石硫合劑。以上藥劑均為四川國光農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以清水為對照。
2019年10月28 日處理A、B、C,其余處理于2020年3月10日進行,施用1次。每個處理5株,每個處理重復3次,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供試藥劑試驗設計
1.4.1 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標記所有處理果樹涂膜或觀察最高點,并測量涂膜或觀察區域最高點離樹干基部的長度、離地面20 cm處周長。施藥前調查流膠基數,記錄每個處理各株的流膠數量,施藥后調查所有處理各株觀察區域內果樹樹干復流點或新增流膠點的數量。
1.4.2 藥效計算方法
防效從治療效果、預防效果和綜合防治效果3個方面進行分析,以復流率和單位面積內樹干繼續或新增流膠點數作為防效計算指標。復流率(%)=施藥后復流膠點數/施藥前舊膠點數×100;單位面積新增流膠點數=新增流膠點數/調查面積;單位面積流膠點數=繼續和新增流膠點總數/調查面積(調查面積=距離地面20 cm高處的樹干周長×調查高度/cm)。
由圖1可以看出CK的復流率最高91.13%,其他5個處理復流率相比對照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復流率最高的是處理A,為53.33%;復流率最低的是處理d,25.60%;處理B、處理C、處理e復流率均介于兩者之間。
經測量距地面20 cm處樹干平均直徑為10 cm,調查高度為50 cm,平均單株測量面積是0.157 m2。由圖2可以看出處理C的新增流膠點數為0;處理B和處理d的新增流膠點數均為0.42個/ m2;處理e新增流膠點數為2.12個/m2;處理A和對照新增流膠點數均為2.97個/ m2。但由于氣候反常,雨水較多,處理A的地勢比較低洼,可能對試驗結果造成一定誤差,具體有待進一步研究。
圖1 復流率(%)
圖2 單位面積新增流膠點數
由圖3可以看出各個處理單位面積流膠點數較CK均有減少,其中最少的是處理C和d,為3.82個/ m2;除CK外單位面積流膠點數最多的是處理A,其他處理流膠點數介于處理C和處理A之間。
圖3 單位面積流膠點數
由試驗得出,2020年春季松爾膜凃干大櫻桃流膠病的復流率最低,其次是2019年秋季土施松達+地愛硼、松爾膜加多菌靈進行凃干,效果最差的是2019年秋季進行松爾膜凃干。從流膠病的單位面積流膠點數來看,2019年秋季土施松達+地愛硼、松爾膜加多菌靈進行凃干和2020年春季進行松爾膜凃干效果一樣好,效果最差的是2019年秋季進行松爾膜凃干。由此得出,2019年秋季土施松達+地愛硼、使用松爾膜加多菌靈進行凃干和2020年春季使用松爾膜凃干防治大櫻桃流膠病的效果較好,可作為田間防治大櫻桃流膠病的措施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