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利鋒
(廣西國有高峰林場,廣西 南寧 530002)
傳統林業發展模式為“向林地索取”,也就是林木的種植與木材生產,但是新時期人們更加重視生態建設,所以需要轉變傳統林業發展理念,融入時代特色及需求。林下經濟的發展能對傳統林業發展模式進行革新,拓寬林業經濟發展領域,在提升群眾收入的同時也能兼顧生態平衡,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文章首先對林下經濟的內涵進行介紹,然后分析林下經濟的發展模式,最后展望林下經濟的未來發展。
林下經濟屬于新型林業發展模式,在發展期間通過林業資源的合理應用,生態建設等多種渠道,共同實現農民收入多元增長,是對林業經濟結構進行優化的一種林業發展模式。在社會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對于林下經濟的認識也在不斷更新與擴展,相比于過去,人們對林下經濟的內涵進行了極大豐富與創新。目前人們認為林下經濟是一種經濟生產活動,也是一種經濟產業。總體來看林下經濟屬于一種生態友好型經濟發展模式,林下種植、養殖等都是林下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新時期,林下經濟發展需要肩負更多社會責任,比如扶貧開發、林業經濟結構調整、美麗鄉村建設等具體要求。
林下經濟發展模式比較多樣,具體選擇何種模式需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確定林下經濟發展模式,在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后,可以結合多種模式,共同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
林下種植是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是“生態+經濟”與拓寬林場職工和農民致富路的模式。林下種植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在發展過程中可以帶動農民增收,提升林業經濟發展活力。林下種植的經濟作物可以選擇中藥材、菌菇、花卉等,形成“林藥、林菌、林花”發展模式,在提升林區植被覆蓋率的同時,也能帶來一定經濟效益。以種植林下草果為例,能促進林下經濟的發展,帶來良好的生態與經濟效益,實現農民多元增收。在林下種植作物的選擇上,要符合當地實際情況,這樣才能確保作物種植的效益。
林下養殖是一種綠色養殖模式,在發展當地養殖業的同時,也能兼顧生態效益。林下養殖家禽,可以避免家禽糞便對村莊、庭院造成污染,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幫助。同時也能通過林下家禽養殖,保持村莊的衛生情況,避免各類動物疫病對人們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林下養殖除了家禽,還可以養殖奶牛、兔子、肉豬等牲畜,降低畜牧養殖成本,提升養殖效益。林下養殖期間產生的動物糞便可以實現循環利用,動物的糞便可以為林木提供養分,促進林木的健康生長。
在發展林下經濟過程中,可以通過林苗、林草發展模式的開展,確保林下經濟模式的多元化。當在造林期間,造林的密度為3 m×3 m時,就可以開展林苗發展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苗木進行選擇時,以耐蔭性較強的為主,常見的林苗有小葉女貞等。林苗模式也可以選擇玫瑰等育小苗。林苗模式的應用,能夠結合林區實際情況,培育苗木,提升林區的綜合利用率,緩解土地資源短缺問題,降低林苗培育成本,提升林苗經濟效益。林草模式就是在林下種植牧草,可以針對林區實際情況,種植優質牧草,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保障[1]。一般情況下林草模式適應于郁閉度80%以下的林地,常見的牧草有苜蓿、黑麥草等。
圖1 林下種植草果
圖2 林下養雞
通過休閑觀光采摘果園建設,能實現“生態、休閑、科普”于一體的立體化林下經濟發展模式。休閑觀光采摘果園能為當地群眾帶來經濟收入,具體方式為吸引游客進行現場采摘、觀光旅游、科研等活動,用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為種植戶帶來經濟收入,還能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激活林業經濟發展動力[2]。在果園建設期間,需要針對當地的具體情況開展,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確保果園建設的有效性。在采摘果園基礎上,可以發展采摘果園種養復合模式,例如在果園內放養一些動物,比如牛、羊等,從而實現林下經濟的多元化,提升林下經濟效益。
為促進林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需通過加大林下經濟的宣傳工作、重視龍頭企業的培養、加大政策、科技扶持力度等多種手段,為林下經濟發展提供支持。未來,在各方支持下,林下經濟的發展會向以下幾個方面發展:
森林康養屬于一種新型發展模式,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康養發展模式相對比較滯后,所以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需要積極發展康養模式,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方式[3]。在發展林下經濟過程中,需要將康養與醫療服務結合在一起,共同促進康養模式的有效發展。森林康養對生態環境、基礎設施、醫療服務等要求較高,所以在發展康養模式前,需要做好調研與準備工作,確保林下經濟產業鏈的形成,促進綠色經濟的發展。所以未來在發展林下經濟期間,需要向森林康養的模式發展,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高端、優質的服務。康養模式的發展過程中,要制定可行的實施計劃,借鑒發達地區的發展模式,確保在實際應用中的可靠性與合理性。
雖然目前在林下經濟發展過程中,也開始結合扶貧開發工作,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整體水平較低,難以滿足實際需求。所以在未來,需要加大林下經濟扶貧開發力度,為更多群眾帶來效益。脫貧攻堅的開展需要林下經濟產業的支持。扶貧開發與林下經濟結合期間,要加強科技創新,展現科技的力量。比如林下種植,要積極培育新品種、優化種植技術等,利用科學技術,不斷提升林下種植產品與品質,確保林下種植的健康發展。同時,也能降低種植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助力脫貧攻堅。發展林下經濟,助力扶貧開發,需要提供“產、供、銷”一體化服務,能滿足社會需求,為社會提供豐富的林下產品,同時也能打通銷路,提升群眾的經濟收入。
森林生態旅游是發展現代林下經濟的一種重要模式,能有效實現林業經濟的發展,滿足人們的多元化需求。這些年人們的收入不斷提升,對旅游的需求持續增加,發展森林生態旅游意義重大,能提升農民收入。森林生態旅游不僅能觀賞美麗的自然景觀,還能體驗各種農務活動,比如農產品采摘、抓雞、撿雞蛋、喂羊等,讓觀光者能深入體驗,深化森林生態旅游的深度,豐富旅游體驗活動,讓觀光者能在趣味活動中盡情體驗,感受不一樣的鄉村旅游。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國林業生產發展過程中,需轉變傳統發展理念,與時俱進,促進現代林業經濟的發展。新時期在發展林下經濟期間,需緊密結合當下的政策與戰略規劃,同時也要拓展發展思路,不斷創新,為林下經濟發展模式的確定提供支持。在發展期間,也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理念創新,提升林下經濟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