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軒銘
(彭澤縣農業農村局,江西 彭澤 332700)
發展經濟和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要求。只有強化推廣農業技術才能夠將農業科技在第一時間轉化成現代化的生產力,只有讓農業科技真正進入尋常百姓家才能夠有效地實現科技富農。但是最近幾年來我國農技推廣方面還是會存在諸多方面的問題,專業人員需要提出有效的措施。
目前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中重點存在如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多數情況是在推廣基層農業技術時都缺乏一定的推廣資金。從農業部門有關的內容可以看出我國農業科研推廣的費用較低,甚至都不能夠達到農業生產總值的0.3%。資金不足也給農業技術的推廣帶來了很多的困難。例如,江西某些地方因為自然因素的影響而使得當地的地形非常崎嶇,自身土壤肥力也會有所下降,最后甚至會出現土壤結塊的現象[1]。而很多農民當看到農業技術不能夠發揮更好的作用時,就不愿意再向內部直接投入。此外,資金的短缺更會直接引發與推廣人員工資福利待有關的問題,會使推廣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下降。
目前,多數農業技術推廣的方式還是顯得較為單一,并沒有實現全面覆蓋。多數農技站在推廣農技的過程中還是會采用廣播、電視和報刊等方式。因此,未來可以將手機和互聯網直接融入農技推廣的過程中,才能夠提升農技推廣的效率。圖1顯示了某位農技人員為推廣技術而設計的標志,這種推廣標志可以直接豐富推廣的方式。
江西很多農技推廣人員自身的素質并不高。例如,江西50%的農技推廣人員只有中專學歷,20%是大專學歷,10%的只有本科學歷。很多推廣人員對農技知識缺乏了解,所以在推廣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諸多問題。有一部分學歷較高的人員對農民態度不好,在工作中缺乏責任心,所以農業技術推廣效率不高。
多數人在進行農技推廣的過程中會忽視農民的實際發展要求,也無法結合當前決策者的意圖、推廣人員自身喜好和學科的特點等內容來開展工作,所以我國多數農業技術推廣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可能會讓推廣的農業技術和農民的實際需要不能相互符合,使得諸多農業技術無法在第一時間發揮更大的效果。
圖1 農技推廣標志
很多縣級的鄉鎮農技站會實行雙重管理,并將“管錢、管人、管事”分離開來。有的縣級鄉鎮農業技術推廣站雖然已經將工資和人事歸到縣內,但是內部的業務還是很多,鄉鎮政府在實踐中隨意讓從事農技推廣的人員來從事政府工作[2]。如果長期崗位人員不匹配,會使得農技推廣的功能弱化,最終影響本職業務的順利進行。
農民群眾是接受農業推廣的重要主體。農業技術推廣的效果實際和農民的領悟能力以及應用能力有著直接的關系。隨著大量的勞動力開始轉移,農村中大批青壯年會選擇外出務工,真正留守在農村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孩子,整體的綜合素養普遍較低。他們不僅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新事物,更無法在較短的時間內接受培訓,所以多數推廣技術都一直處于相對尷尬的位置。
政府需要通過加大資金投入來加強基層農技推廣的有效性。第一,可以借助財政資金來讓政府更好地重視農業技術的發展,這樣才能夠有更多專項的資金來提升農技推廣工作的效率。第二,農技站需要在發展中強化與企業的合作,為的是借助農技內容獲得一定的報酬,讓農技工作推廣變得更加方便[3]。第三,可以在基層增加一些素質較高的推廣專家并鼓勵高學歷的專家和人才到基層進行技術推廣工作。第四,注意讓農業機械生產廠商進行合作來讓農業機具生產朝著機械化的方向不斷地發展,更有利于環境保護。第五,讓農民在生產時都能夠獲得一定的報酬,從而更好地支持農技推廣。
在推廣農業技術時注意重點考慮農民的實際需求,并充分以農民的需求為重點來進行推廣。第一,越來越多的農村面臨老齡化的現實問題,很多年輕人會離開農村到城市去打工,農村內部缺少最基礎的技術人才。第二,農民對于農業技術推廣的認識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在發展中并沒有看到長遠的成效,所以在推廣中一定要充分考慮農民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推廣。例如,有的農民主要從事糧食種植,則應該讓他們學習與糧食種植方面的技術;有的農民從事養殖業,則應該讓它們學習與養殖業有關的技術。
需要從多個方面來創新推廣技術。第一,可以借助手機來直接推廣農業技術。注意先將不同的農民進行分類,再對不同類別的農民推廣對應的農業技術,可以提升推廣的有效性。第二,通過深入田間地頭來進行技術指導和推廣,可以讓更多的農技人員學習更多的農技知識[4]。第三,充分學習成功的案例和大公司的先進經驗。傳統模式下主要依賴報刊、廣播和電視來推廣農技。在新的模式下,可以通過組建實地推廣小組來向更多的農民展示有關的技術,才能夠更好地擴散農技的使用范圍。
農技推廣人員自身的素質也會直接制約基層農業技術的發展,因此一定要讓高素質的農技人員能夠融入隊伍中。第一,盡量引入高素質的農技人員進入隊伍中,為的是最終提升隊伍的整體素質。第二,注意在平時開展農技培訓,并從專業技能、心理素質和道德素質幾個方面來更好地提升農技人員自身水平,最終為農技的推廣打下更好的基礎[5]。第三,通過采用多樣化的培訓方式來讓更多在農村的農民可以接受農技科學知識。一般采用面對面或者參加活動的培訓方式確實可以更好地提升培訓效果。圖2展示了提升農技推廣人員素質的主要架構,最核心的是讓農民將理論和實踐有效地聯系在一起。
可以通過將人、財、物有效地歸入農業局內部管理才能夠更好地解決鄉鎮農技推廣中的相關問題,并從根本上直接更正鄉鎮政府對農技管理的錯誤認識,從而更好地擺脫鄉鎮的中心工作和行政事務之間存在的沖突,確保所有農業技術推廣站和人員的職能更好地發揮出來。
圖2 培養農技人員的主要方式
綜上所述,基層農技推廣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不少的問題,勢必會在未來對農村經濟的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農機推廣專業的人員需要在端正對農技認識的基礎上有效地從資金、技術、農民需求和其他方面進行強化,才能夠更好地提升農技推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