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屯,張瑞青,陳建軍,祖軍
江蘇省泗洪縣分金亭醫院呼吸科,江蘇泗洪 223900
臨床上,慢肺阻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屬于發病率較高的呼吸系統疾病之一,病程長,易反復發作,主要表現為呼吸困難、咳嗽等[1-2]。現階段,臨床并沒有完全明確該疾病的具體發病機制,通常認為是個人易患因素、環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結果[3-4]。以病情發展階段為依據,可分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與慢阻肺穩定期[5]。一般而言,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病情較為嚴重,該發病階段炎性細胞浸潤,氧自由基、髓過氧化酶以及蛋白酶被大量釋放,進而使得支氣管黏膜以及肺實質嚴重受損[6-7]。為此,為了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預后,減輕疾病給患者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帶來的不利影響,需及時尋找合理治療方案[8]。鑒于此,該研究主要針對該疾病治療中霧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并選取該院2018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報道如下。
以該院收治的115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對研究中所用藥物不存在禁忌證;②經影像學檢查可觀察到肺部炎癥改變;③出現喘息、痰多、氣促以及胸悶等臨床癥狀。排除標準:①過敏體質;②處于穩定期;③合并其他呼吸道、肺部疾病;④合并嚴重肝腎功能損傷;⑤合并重度心血管疾病;⑥不能嚴格遵醫囑接受治療。以隨機數表法分為兩組,甲組患者共57例,男性29例,女性28例;年齡50~93歲,平均(65.18±3.28)歲。乙組患者共58例,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齡51~32歲,平均(65.02±3.25)歲。研究獲得患者同意,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甲組:患者入院后,行吸氧、平喘、祛痰等常規治療,給予患者靜脈滴注多索茶堿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93103規格10 mL∶0.1 g),0.5 g/次,1次/d;給予患者靜脈滴注鹽酸氨溴索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13358,規格2 mL∶15 mg),用藥劑量為45 mg/次,2次/d;給予患者布地奈德霧化劑(國藥準字H20203063,規格2 mL∶1 mg×5支×6袋)霧化吸入,4 mL/次,2次/d,連續行10 d治療。
乙組在甲組治療基礎上,于200 mgN-乙酰半胱氨酸(國藥準字H20183107,規格3 mL∶0.3 g)中加入20 mL生理鹽水,給予患者行超聲霧化吸入治療,2次/d,連續行10 d治療。
對比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血氣功能指標變化情況。
肺功能指標[9]:治療前后,采用肺功能測定儀對兩組患者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VC(用力肺活量)、FEV1/FVC進行測定。
血氣指標[10]:治療前后,采用全自動血氣分析儀對兩組患者PaCO2(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aO2(動脈氧分壓)進行測定。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甲組比較,乙組各項癥狀消失時間均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表1 兩組癥狀消失時間比較[(±s),d]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d]
組別 呼吸困難 肺部啰音 咳嗽 喘息甲組(n=57)乙組(n=58)t值P值4.85±0.15 2.18±0.08 119.386<0.001 5.18±0.63 3.72±0.12 17.333<0.001 4.18±0.28 2.05±0.18 48.610<0.001 3.65±0.58 2.12±0.12 19.668<0.001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表2 兩組肺功能指標比較(±s)Table 2 Comparis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
組別甲組(n=57)乙組(n=58)t值P值FEV1(L)治療前 治療后FVC(L)治療前 治療后FEV1/FVC(%)治療前 治療后1.15±0.15 1.18±0.12 1.185 0.238 1.21±0.22 1.58±0.35 6.774<0.001 2.02±0.12 2.04±0.11 0.932 0.353 2.18±0.22 3.15±0.38 16.714<0.001 49.15±2.63 49.18±2.61 0.062 0.951 62.15±2.98 75.89±3.18 23.899<0.001
兩組治療前各項肺功能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均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甲組比較,乙組治療后各項肺功能指標水平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治療前各項血氣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治療后PaCO2降低,PaO2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甲組比較,乙組治療后PaCO2更低,PaO2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mmHg]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Hg]

表3 兩組血氣指標比較[(±s),mmHg]Table 3 Comparison of blood ga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s),mmHg]
組別PaCO2治療前 治療后PaO2治療前 治療后甲組(n=57)乙組(n=58)t值P值62.15±2.58 62.18±2.52 0.063 0.950 58.15±1.05 42.15±0.28 112.074<0.001 45.69±2.15 45.61±2.12 0.201 0.841 63.15±3.28 88.18±4.18 35.683<0.001
慢肺阻在臨床十分常見,在全球范圍內流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明確,通常認為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11]。慢肺阻病情具有進行性發展特點,患者肺功能日趨降低,直到最終進入終末階段,所以及早采取一種有效方式治療該疾病十分重要。研究顯示[12],除了炎癥反應參與了慢肺阻發生、發展過程中之外,抗氧化與氧化失衡、抗蛋白酶與蛋白酶失衡也在該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具有重要參與作用。慢肺阻患者黏膜上皮分解層中嚴重缺乏抗氧化劑成分,氧化水平相對較高,過多氧化劑會將存在于血清中的蛋白酶抑制劑破壞,增加黏蛋白分泌量,使得氣道分泌物難以順利排出,損傷肺功能。鑒于此,該研究在該疾病治療中采用了N-乙酰半胱氨酸,結果顯示,乙組癥狀消失時間、肺功能均優于甲組,乙組治療后PaCO2為(42.15±0.28)mmHg,低于甲組,PaO2為(88.18±4.18)mmHg,高于甲組(P<0.05),提示霧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療效顯著,利于改善肺功能與血氣狀態。任芳萍等[13]學者也經研究發現,觀察組治療后肺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同時觀察組治療后PaCO2為(40.8±2.8)mmHg,低于對照組,PaO2為(68.1±4.6)mmHg,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該研究結果高度一致。究其原因,N-乙酰半胱氨酸屬于一種經典化痰藥物,能對彈性蛋白酶活性、肺部炎癥進行抑制,同時還具備抗氧化作用,對痰液溶解與痰液排出進行促進,利于對慢肺阻病情進展進行有效控制;該藥物能有效增強呼吸道纖毛運動反射,對氣道中廢物運送進行促進,進而達到祛痰、化痰目的;該藥物能將細胞抗氧化能力增強。與此同時,采用霧化吸入方式能促使藥物以更高濃度、更快速度進入病變部位,發揮局部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霧化吸入N-乙酰半胱氨酸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臨床療效顯著,能明顯縮短各項癥狀消失時間,使得患者肺功能、機體血氣功能狀態得到有效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