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曾繼仁
1.普寧養可腎析血液透析中心,廣東普寧 515300;2.惠來養可腎析血液透析中心,廣東惠來 515200
血液透析治療作為一種腎功能衰竭患者的常用腎臟替代治療方法,其可通過對機體血液進行凈化回輸處理,進而起到較好的電解質及酸堿平衡效果,同時可有效清除體內多余水分及代謝廢物,從而顯著改善機體癥狀表現。但依據以往的臨床經驗可得知,透析治療雖可起到一定的腎臟功能維持效果,但長期透析干預亦可導致機體出現不同程度的慢性失血表現,從而可引發腎性貧血癥狀,進而可嚴重影響機體健康水平及透析治療效果[1-2]。當前,臨床方面多主要采用促紅細胞生成素補充治療方法為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患者開展治療干預,但由于多數患者在貧血基礎上均伴有一定的鐵缺乏表現,進而可導致紅細胞生成無法達到理想水平,因此需在上述治療內容基礎上,為患者進行有效的鐵劑補充[3-4]。相關研究資料指出[5-6],通過采用靜脈補鐵方法為患者進行鐵劑輸注,可有助于提升鐵劑與轉鐵蛋白結合速度,同時有效維持骨髓造血功能,進而可顯著提升補鐵效果。為進一步驗證上述研究觀點的臨床價值,該文選取了2019年7月—2020年8月期間普寧養可和惠來養可兩腎析血液透析中心的72例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患者,分析蔗糖鐵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普寧養可和惠來養可兩腎析血液透析中心的72例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患者依據入院順序平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中,男21例,女15例;年齡為18~79歲,平均年齡為(49.3±6.1)歲。觀察組中,男20例,女16例;年齡為22~78歲,平均年齡為(49.5±6.3)歲。納入標準:病情經綜合診斷確診為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排除標準:合并患有血液系統相關疾病;對該研究所應用治療藥物存在過敏表現。研究獲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或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間基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 (國藥準字S20010018,規格5 000 IU/0.5 mL/支)藥物治療,用藥方法為靜脈注射,用藥劑量為5 000 IU/次,1~3次/周。
觀察組給予蔗糖鐵聯合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藥物治療,其中,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的用藥方法與對照組相同。蔗糖鐵(國藥準字H20055756,規格5 mL/100 mg鐵與1 600 mg蔗糖)的用藥劑量應根據具體缺鐵情況進行合理調整,基本用藥劑量為100 mg/次,將蔗糖鐵置于劑量為100 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混勻后進行靜脈滴注用藥,根據患者具體情況確定用藥頻次,2~3次/周。兩組患者均治療8周。
對比兩組血液相關指標、臨床療效及用藥不良反應情況。
臨床療效評價標準:①顯效:治療后,機體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指標恢復至正常水平,且貧血癥狀得到顯著改善;②有效:治療后,機體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指標水平得到明顯提升,且貧血癥狀得到有效改善;③無效:治療后,貧血相關指標及癥狀表現均未得到改善。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相關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明顯改善,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液相關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血液相關指標對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blood-related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值P值血紅蛋白(g/L) 紅細胞壓積(%) 血清鐵蛋白(μg/L) 轉鐵蛋白飽和度(%)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77.6±11.5 77.9±11.6 0.110 0.912 90.4±13.4 115.3±16.9 6.927<0.001 21.4±6.5 21.6±6.4 0.132 0.896 26.9±7.3 33.5±9.1 3.394 0.001 97.4±20.4 99.0±20.7 0.330 0.742 166.4±30.7 407.9±50.3 24.589<0.001 14.6±1.5 14.9±1.7 0.794 0.430 20.9±1.9 37.4±3.5 24.859<0.001

表2 兩組的臨床療效對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兩組的用藥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n(%)]Table 3 Comparison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血液透析腎性貧血作為一種由血透治療所引起的慢性失血性疾病,可導致機體出現一系列貧血相關癥狀,最終會給透析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并嚴重影響透析患者的生存質量[7-8]。目前,臨床方面多主要采用促紅細胞生成素補充方法為上述疾病患者開展治療干預,但由于多數患者均伴有一定的缺鐵表現,且均對口服鐵劑存在一定排斥反應,進而可導致補鐵效果受到明顯限制[9-10]。但相關研究資料指出[11],通過為腎性貧血患者于促紅細胞生成素補充治療基礎上,開展鐵劑靜脈注射治療,可在獲得顯著貧血糾正及鐵劑補充效果基礎上,有效提升整體療效。
該文進一步驗證了上述治療方法的應用效果,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相關指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均明顯改善,觀察組治療后血紅蛋白、紅細胞積壓、血清鐵蛋白及轉鐵蛋白飽和度分別為(115.3±16.9)g/L、(33.5±9.1)%、(407.9±50.3)μg/L和 (37.4±3.5)%均明顯優于對照組相關指標(P<0.05);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2.2%(P<0.05);兩組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進而證明,為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患者聯合開展蔗糖鐵及促紅細胞生成素藥物治療在改善貧血相關指標方面的效果明顯優于單純促紅細胞生成素藥物治療,可顯著減輕貧血病癥表現,蔗糖鐵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血液透析腎性貧血可有助于提升整體療效,且不易出現用藥不良反應,治療效果較為確切。李昌艷等人[12]的相關研究中亦指出,為維持性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患者聯合開展蔗糖鐵及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藥物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治療后觀察組的血紅蛋白、紅細胞積壓、血清鐵蛋白及轉鐵蛋白 飽 和 度 指 標 數 值 分 別 為 (114.25±10.26)g/L、(32.71±2.76)%、(420.54±42.68)μg/L和(36.21±4.77)%,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且治療總有效率為92.68%明顯好于對照組的80.49%(P<0.05);同時兩組的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上述指標均優于對照組;由此證明,蔗糖鐵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血液透析腎性貧血可獲得更為理想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為血液透析腎性貧血患者聯用蔗糖鐵及促紅細胞生成素開展藥物治療的效果較為顯著,可有效改善貧血表現,提升臨床療效,且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概率較低,具有臨床推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