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峰
巨野縣人民醫院兒二科,山東菏澤 274900
腎病綜合征是由于腎小球通透性增強使體內蛋白大量流失而產生的疾病,腎病綜合征的病理因素較多,例如系膜增殖性腎炎、微小病變、局部節段性腎小球病變等。腎病綜合征屬于兒童泌尿疾病,發病原因有原發性以及繼發性,但由于病理因素較多,因此病因仍未明確,腎病綜合征一般在3~6歲的兒童中高發,此疾病容易合并多種類型的感染,因此小兒腎病綜合征需要早發現、早治療。臨床對于小兒腎病綜合征主要利用潑尼松進行治療,臨床效果顯著,近幾年臨床逐漸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療患兒,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1-2]。該次對2018年6月—2019年7月期間在該院進行腎病綜合征治療的患兒進行選取,分析腎病綜合征患兒應用低分子肝素聯合潑尼松治療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抽取入院的腎病綜合征患兒50例,入組患兒及家屬同意參與此次研究,共同商討一致表示配合,納入標準:發生尿蛋白并持續在2周以上,出現高脂血癥,膽固醇含量>5.7 mmol/L;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有家族遺傳病史者;倫理委員會已經認定并批準該次研究,能夠實施。將符合以上條件的患兒作為觀察對象,利用隨機分配對患兒進行分組,分為研究組25例,男患兒14例、女患兒11例;平均年齡(4.4±1.5)歲。對照組25例,男患兒13例,女患兒12例,平均年齡(4.3±1.6)歲。分析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可將兩小組作為該次研究的對比研究對象。
為組間所有患兒實施消腫、調節體內電解質平衡、酸堿平衡及抗感染治療。
對照組采取潑尼松治療方案,實施潑尼松(國藥準字H41021039)治療,5 mg/次,2次/d;研究組實施低分子肝素配合潑尼松治療,潑尼松使用劑量與對照組相同,低分子肝素(批準文號:H20140281),1次/d,120 IU/(kg·次),兩組患兒治療時間為14 d。
將治療有效率、凝血指標、不良反應發生率、腎功能指標作為觀察指標進行治療效果判定。治療效果判定標準如下,有效:患兒腎病癥狀明顯好轉,腎功能恢復;無效:患兒癥狀無變化;顯效:癥狀異常等情況消失。治療有效率=(患者總例數-無效病例數)/患者總例數×100.00%。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將研究組治療有效率與對照組進行對比,研究組患兒治療結果有效率、顯效率患兒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情況對比[n(%)]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effective treatment rate of children in the 2 groups[n(%)]
治療前,研究組患兒凝血指標與對照組進行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兒凝血指標與對照組進行比對,研究組患兒凝血指標恢復情況更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情況對比[(±s),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oagulatio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

表2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凝血指標情況對比[(±s),s]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coagulation index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s]
組別APTT治療前 治療后PT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n=25)對照組(n=25)t值P值27.89±6.24 27.92±6.04 0.017 0.986 32.88±6.99 28.04±6.02 2.623 0.012 12.84±1.41 12.93±1.42 0.225 0.823 14.28±1.37 13.04±1.20 3.404 0.001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腎功能情況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3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腎功能情況對比(±s)Table 3 Comparison of renal function of the two groups of childre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組別研究組(n=25)對照組(n=25)t值P值Ccr(mL/min) SCr(μmol/L) BUN(mmol/L) 24 h尿蛋白定量(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52.89±4.24 52.92±4.32 0.025 0.981 61.27±4.38 58.01±4.34 2.644 0.011 92.84±9.41 92.93±9.42 0.034 0.973 79.28±7.37 86.04±7.20 3.281 0.002 8.04±0.17 8.03±0.21 0.18 0.854 7.35±0.35 8.04±0.22 8.345<0.001 6.31±1.34 6.32±1.36 0.026 0.979 0.94±0.41 1.42±0.33 4.560<0.001
治療前,研究組患兒腎功能(Ccr、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與對照組進行比較,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兒腎功能與對照組進行比對,研究組患兒腎功能恢復情況更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肝腎功能受損、頭暈、出血)發生1例(4.00%)與對照組10例(40.00%)研究組指標優,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研究對比[n(%)]Table 4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
在臨床中小兒腎病綜合征為兒童常見的腎病,誘發的因素包括小兒低蛋白血癥、水腫、尿蛋白過量以及膽固醇過高等[3-5]。其中男患兒的發病率相對于女患兒更高,腎病綜合征會給患兒的生活帶來不便,同時對患兒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脅,近幾年,臨床中小兒腎病綜合征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因此對于腎病綜合征患兒必須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現階段臨床對于治療小兒腎病綜合征的主要方法為給予潑尼松治療,有很好的抗炎、抗毒素效果,同時能夠起到防止小兒休克功效,對于小兒腎病綜合征的各項病癥都能有效緩解。低分子肝素屬于新型抗凝藥物,配合低分子肝素能夠起到有效抑制凝血酶的作用,達到抗血栓的效果。低分子肝素對腎小球系膜能夠有效抑制,同時具有抗腫瘤、抗炎的功效,能夠有效降低患兒出血量,兩種藥物結合能夠有效改善患兒凝血狀態,因此應用低分子肝素配合潑尼松治療,能夠充分發揮兩種藥物的功效,實現患兒腎功能改善,有效降低電解質紊亂、感染、血管栓塞以及急性腎功能衰竭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在治療過程中,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臨床效果顯著[6-11]。
該研究顯示,研究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1例(4.00%)與對照組10例(40.00%)對比,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更低 (P<0.05),研究組患兒治療有效率24例(96.00%)與對照組對比,研究組有效率更高(P<0.05)。
治療前,研究組凝血指標(APTT、PT)指標與對照組指標進行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凝血指標數據為(32.88±6.99)、(14.28±1.37)s均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腎功能指標(Ccr、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結果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腎功 能 指標結 果 為 (61.27±4.38)mL/min、(79.28±7.37)μmol/L、(7.35±0.35)mmol/L、(0.94±0.41)g,均優于對照組(P<0.05)這與白焱[12]的腎病綜合征研究中,治療前,研究組凝血指標(APTT、PT)指標與對照組指標進行比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凝血指標數據為(32.87±6.95)、(14.28±1.35)s均優于對照組(P<0.05),治療前,兩組患兒腎功能指標(Ccr、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腎 功 能 指標結 果 為 (61.27±4.35)mL/min、(79.27±7.35)μmol/L、7.36±0.34)mmol/L、(0.94±0.42)g,均優于對照組(P<0.05)的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應用低分子肝素聯合潑尼松治療腎病綜合征,能夠改善患兒的腎功能及凝血功能,藥物的安全性較高,能夠有效減輕患兒的痛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