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霽虹 張易南
吉林市永吉縣口前鎮第一小學在校長宋秀偉的帶領下,以“謀師生發展,創生機教育”為辦學理念,本著“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加快建設,重在應用”的宗旨,積極穩步地推進著學校的教育信息化工作。
口前鎮第一小學始建于1929年,擁有濃厚的文化歷史底蘊,學校現有教學班36個,學生1620人,教職工93人。2013年,學校實現了“班班通”;2015年完成了“三通兩平臺”建設;2016年引入百兆光纖進校園,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2017年投入資金建設錄播教室后,又建設了遠程視頻教室,實現36個教學班全部配備一體機、投影儀,教師均配備了筆記本電腦,辦公室配備臺式機、打印機,并步入了“省級電教示范校”和縣級“信息技術與建設先進單位”行列。2020年,學校進行網絡升級改造,實現500兆光纖入校園、入功能教室、入班級,做到了網絡無死角。
2019年以來,學校把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點,學校堅持“掃除網絡障礙、專題培訓、常規推進、評價促動、案例展示”的做法,進行了三步走和三個年度不同主題的重點推進:2019年,側重信息技術2.0能力點的學習和應用;2020年,在“停課不停學”大背景下,學校重點進行了直播教學技術的學習和應用;2021年,學校把“暢言智慧課堂”的運用作為重點,穩步推進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學校的信息技術2.0工作經驗在陜西省中小學教師信息能力提升工程高級研修班上做了交流,并在吉林省中小學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工作坊研修項目成果展示暨總結表彰活動中做了展示,學校還被評為永吉縣信息技術2.0工作先進單位。
應用信息技術
翻轉校本研修模式
宋秀偉認為,校本研修是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方式和途徑,傳統的校本研修工作,總有人員不齊、時間無法保證等局限,教師處于一種為研修而研修的“被研修”狀態。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在宋秀偉的帶領下,學校探索出了工作坊的新方式。
2015年,學校以全國中小學教師研修網“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為契機,按照教師進修學校要求,成立了“口前一小校本研修工作坊”,借助信息技術把校本研修由線下“翻轉”到線上,這種網絡研修新形式突破了研修參與性、時效性、針對性的局限。僅在2017年“金星引領示范課”活動中,這個議題就有跟貼、回貼近120條。
研修工作坊在對話的基礎上建構,每個團隊、個體可以自由發貼,教師既可參與組內討論,又可陳述個人觀點。討論的問題是教師在工作中無法突破的困惑,研究的方法是教師在自己工作中需要的,議題內容和自己的實際有了契合點,也就具有了實效性。近兩年來,學校工作坊圍繞120余個主題共開展活動157次,參與研討活動的教師達到42800余人次。
應用信息技術
轉變師生角色分配
宋秀偉帶領教師們積極探索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努力構建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模式。
目前,學校已經為全體教師配備了筆記本電腦,學校6000余平方米的教學活動區實現了無線網絡全覆蓋,保證教師可以通過移動終端隨時隨地上網查閱資源。學校還根據實際需求,采用加工組合再創造的方式建構生成性資源。現在,教師們可以熟練運用Word、Flash、PPT等文字、數據、圖像、聲音、視頻處理軟件自主開發教學資源。2018年以來,在吉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創新與實踐活動中,學校22件微課作品獲獎。
在宋秀偉眼里,應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師的能力只是基礎,為的是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可以大大提高課堂效率,因此,宋秀偉鼓勵教師多運用信息技術,并將信息技術的使用情況納入到對教師的考核當中。在這樣的環境下,近三年來,學校教師開展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公開課540余節,縣級以上研討課、觀摩課、優質課獲獎者達80余人次。在“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學校榮獲部級優課1節,省級優課4節,市級優課27節,在國家、省、市舉辦的信息技術應用活動中,學生的百余件作品獲獎,在市級以上論文、課件制作比賽中,教師獲獎達21人次。
應用信息技術
豐富德育教學途徑
宋秀偉覺得,對學生的培養不應只局限于成績,更應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的德育培養方面,學校積極探索應用信息技術豐富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以調動學生接受品德教育的積極性,從而做到知行統一。
學校改變了傳統的班隊會形式,組織學生觀看十九大開幕會、《開學第一課》等,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周圍發生的事件和國家大事,更全面、客觀地認識社會的發展和變化;組織學生參加“清明祭英烈”“向國旗敬禮”活動,學生通過網上簽名、寄語的方式緬懷革命先烈,祝福偉大祖國。
學校還充分利用信息化資源,使德育教育向廣泛、深入的方向發展。校園音樂節、美術節等活動中,學校通過室內、室外全彩LED電子屏、班級白板、手機等設備將學生活動錄制成視頻,或在課余、午休時間播放,或展示在網絡中,使每位學生都身在其中,從而創建了一個共享互動、陽光向上的學習環境,形成了良好的動態育人文化。
應用信息技術
促進大學區資源共享
在宋秀偉的推動下,大學區各學校通過釘釘軟件實現了跨校、跨區域的教研組聯合備課、網上讀書交流、網上教材解讀、網上師徒結對,并開展了“互聯網+”農村專遞課堂,有效緩解了學區活動難的問題。在學科資源共享方面實現了快速、高效的目標,5所學校的資源共同上傳到釘釘平臺共享、共用,促進了各校教學質量的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