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國賽”導向下,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和“以賽代考”的評價機制已經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且傳統備賽方式也違背了職業教育面向廣大學生群體的原則。隨著職業教育的深入開展,探索賽教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必然趨勢。
【關鍵詞】國賽;賽教融合;教學模式
1.國賽概念及內涵
“國賽”,即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它包含烹飪基礎理論測試、宴席設計、宴席制作、宴席展評等項目組成,從菜品命名、原料選材、烹調技藝、盤飾造型、餐具臺布搭配、菜單和臺面設計、操作規范、食品衛生等多方面進行考評,重點突出參賽宴席的設計主題。國賽是全國專業覆蓋面最廣、規模最大、參賽選手最多、社會影響最廣泛、規格最高、聯合主辦部門最全的國家級職業院校技能賽事。舉辦職業技能競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方針的重要舉措,是職業教育工作的一項重大制度設計和創新,是培養和選拔技能人才的重要平臺,也是對職業教育近年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加快發展成果的一次重要檢驗。大賽給各院校提供了一次展示自己辦學水平的平臺,是對學校教學成果的一次大檢閱,在大賽中獲獎情況是各院校專業建設評估或專業展示的亮點之一。因此,全國各職業院校對國賽的重視程度日益上升。
2.傳統教學模式與國賽機制不符
近幾年來,社會各界和各職業院校越發看重技能競賽的成績。高職院校更是把比賽成績作為彰顯學院辦學實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師職稱評審中加分的關鍵項目。這使得部分學校、教師、學生忘記初衷,為了競賽而競賽的現象普遍存在。個別學校為了在技能競賽上取得好的成績,會提前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選拔極少數幾個學生,聚焦競賽規程,進行單獨的強化訓練。同時學校在指導教師的安排上也相對固定,由指定的教師對提前選拔出來的學生進行培訓,甚至有些學校不惜重金聘請行業上的技能競賽高手作為專家指導教師,這樣或許會取得好的成績,獲得優秀獎項。但是,過于功利的行為影響了競賽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其余學生也有失公平,同時這也和職業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存在較大偏差。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傳統教學模式與國賽機制不符導致。在這一現實背景下,亟需將技能競賽與課堂教學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大賽對專業建設和教學改革的促進作用,使其真正成為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推進器。
3.賽教融合
將“國賽”的賽項相關內容融入常規教學過程中,形成“以賽促學,賽教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在“國賽”導向下,各院校烹飪專業高度重視且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巨大。但往往投入與收獲結果不成比例。且現在許多院校面對比賽的做法歪曲了技能大賽核心宗旨,也對參賽選手的全面高素質培養造成了困難。因此,進行烹飪專業賽教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些問題,促進專業教師從理論型向技能型的轉變,節省比賽項目經費,解決課堂資源與比賽資源重復濫用等問題。
4.烹飪專業賽教融合教學模式探索
4.1精準構建課程體系
傳統課程體系建設主要圍繞培養學生專業技能所應學習掌握的學科專業知識方面入手,而在新的賽教融合教學模式下,還要求提高學生競賽所需的能力,包括實操技能、心理抗壓能力、身體體能等,注重課程內容的銜接和難度的升級。
4.2流動共享國賽資源
院校要將國賽中使用的資源比如器具設備、餐具桌布、裝飾物品等與比賽相關的資源分級分類流動共享到每一班級學生當中。教師可在演示環節將國賽的用品用具使用起來,豐富課堂教學,讓學生知道競賽的標準和水平,開闊學生的眼界,合理化的將前期購置的比賽器具物品流動共享能最大程度的利用比賽資源,從標準化、盤飾、菜品份量再到菜品間的相互搭配,很多內容實景的教學講解效果也會更好。當然,這對于實訓管理會提出更高的要求。
4.3大力舉辦烹飪競賽
各院校應該培養學生積極參加烹飪比賽的信心、技能和應變能力。從大一開始,每年都可對照課程體系,設置不同賽項,邀請專家評審,舉辦不同級別的比賽。每一次的期末實訓考試也可以競賽的方式設定評分標準,將比賽常態化的在學校中進行。同時提高學生的心里抗壓能力和身體素質。
4.4提高教師指導能力
院校想要在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除了重視學生競賽能力的培養外,更應著力提高教師的競賽指導能力,包括對賽項技術文件的分析、自身的烹飪專項技能、宴席設計創新能力、科學高效指導學生的方法等方面的能力。
4.5搭建備賽選手梯隊
隨著國賽的舉辦,各院校可搭建備賽選手梯隊,有組織、有計劃、有安排的進行備賽選手的培養。大一結束后,可以預選基本功較好的同學進入第二梯隊,大二一年時間可以對學生進行分項訓練、拉練和校內比賽,同時梯隊采取競爭淘汰機制,對考核不通過的同學予以淘汰,通過一年階段性訓練的學生在大三轉進入第一梯隊,在絕大部分同學參加頂崗實習期間,第一梯隊的同學可進行集訓備賽,同時參加各級各類比賽。這樣的梯隊人員配置名額,面向所有同學公開競爭,有助于學生綜合能力和自信的提高,同時有利于構建最具競爭力的人才梯隊。讓學生在大一大二打好基礎,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學好各類通識課程和專業理論課程,不能因為比賽而犧牲掉學習其他課程的時間。同時合理利用學生的平時課余、周末、寒暑假以及節假日等時間進行有計劃的訓練,為競賽做好準備。
5.結語
對接世界技能大賽,我國開始了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和從2020年起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技能大賽。這是中國職業教育的一大里程碑,也對職業院校傳統教學模式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技能大賽對于建設高水平的技能人才隊伍,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就業和脫貧攻堅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國賽”導向下高職烹飪專業開展賽教融合新教學模式需精準構建課程體系、流動共享國賽資源、大力舉辦烹飪競賽、提高教師指導能力、搭建備賽選手梯隊等,用科學的方式,秉承節儉備賽、注重實效的原則進行以賽促學,賽教融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探索。
參考文獻
[1]楊林.技能競賽對職業教育科學發展的影響與思考[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8):120-121.
基金項目:重慶商務職業學院2019年度校級科研項目“‘國賽導向下高職烹飪專業賽教融合教學模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XJKTYB45)。
作者簡介:周勤怡(1993—),女,重慶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為烹飪教育、食學食育、菜系理論。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烹飪教育研究創新團隊? ? 重慶? ? 4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