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榮祥
【摘 要】 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初中化學教育要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了在中考化學的復習中達到這一目的,本文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和同事的成功做法,提出在中考化學復習中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備課過程,以考點設計成的問題鏈為引領,構建問題框架,搭建思維導圖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相關知識點的整體框架,借助有代表性題目拓展學生思維。
【關鍵詞】 中考? 化學復習? 以考點設計的問題鏈? 問題引領
中考復習是強化學生學習能力,鞏固新課時所學知識的重要渠道。為了提高復習效果,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在中考中取得優異的成績。在教學中我嘗試把考點設計成問題鏈,以問題為引領,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復習。
以考點設計的問題鏈為引領的復習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在進行化學復習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先復習題目所對應的知識點,注重對答案呈現思路的講解,以及方法竅門的指導,從而讓學生在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同時,具備對問題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學生提出什么問題,老師只是單純地講解某一問題。這種方式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的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
一、中考化學復習的誤區
受過去應試思維和灌輸式教育理念的影響,目前在中考化學復習過程中很多老師還是以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為主,僅僅針對某一知識點進行反復的重復式習題訓練,忽視復習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理解能力的培養和應用能力的提升,這就致使學生在遇到靈活性題目時很難將題目內容與已經學習過的知識點相聯系起來。
在新課改背景下,新課標要求初中化學學習不僅要掌握一定的知識量,而且要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注重通過化學復習過程,幫助學生構架化學知識框架,在學生的思維意識中形成全面的學習觀念。然而在目前的化學中考復習中老師“就知識講知識”的現狀,學生或缺乏實戰演練,或缺乏實戰后的反思,不能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解決問題的實際能力,不能有效地理解知識點,也就無法舉一反三,只能就題論題,陷入惡性循環的題海戰,學生慢慢失去學習積極性,信心逐漸喪失,更談不上化學思維和能力培養了。
二、基于“以考點設計的問題鏈為引領”的中考化學復習策略
(一)注重備課過程,針對精選例題設置問題引導教學
隨著中考命題思路的變化,在中考中,化學試題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問題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的考察。因此在復習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建立化學學習框架,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將化學知識點融會貫通,容易在理解的基礎上,使知識點得到快速的回顧性記憶。
為了發揮化學復習對于學生化學知識框架的搭建作用,在復習教學中,老師要注重自我備課的過程,設置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引導,通過知識點之間的內部聯系,在學生復習新的知識點時引導學生回憶過去已經學習過的內容,同時對于接下來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拋磚引玉”,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通過這些問題的發問,引導學生挖掘知識點之間的關系,發現其中的規律并融會貫通。這樣做可以節約學生本來就很緊張的復習時間,提高學生的化學復習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復習效果。
(二)更新復習方式,借助問題搭建思維導圖
初中化學作為未來高中階段化學學習的基礎,其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然而初中化學與其他文科知識不同,化學知識點不僅多,而且比較瑣碎,涉及到物質的宏觀與微觀認識,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用途以及變化的方方面面,如果單純通過背誦的方式進行學習,不僅需要擠占學生較多的時間,而且學習效率還較低,通過圖表的方式對相關的知識點梳理,則有利于加深知識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提高其記憶效率。
例如;學生在學習完酸堿鹽的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的問題,基于問題讓學生構建知識點思維框架。通過對相關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匯總,則讓整個知識點變得清晰,通過對比的方法則有利于在對比中加深學生對相關物質的影響,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使整個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的簡單,達到了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借助接連的發問過程,進行實驗復習
探究性實驗是中考化學復習的難點所在,把考點設計成接連發問的問題則可以輕松化解這一難點。
例如: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往往在中考試題中被設計成壓軸的探究題。不論題目怎樣設計,考點不會變,考察內容和方向不會變,以不變應萬變,把這一考點設計成如下問題:二氧化碳長期放置,為什么會變質?檢驗是否變質只需檢驗是否含有哪種物質即可?能不能用酚酞試液?要想確定是完全變質還是部分變質,需要確定哪種物質是否存在?接下來需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解決了這些問題,不需要看題,則題目的答案早已呈現在心了!
三、結束語
中考對于每一位學生而言都是一次重大的人生轉折。為了提高復習效果,提升學生的能力和中考化學成績,老師可以用以考點設計的問題鏈進行復習教學。注重學生的化學復習過程,通過對中考命題思路、變化趨勢的分析,加強自身的備課過程,通過構建思維導圖和類比記憶框架,讓學生對知識的整體結構有更加清晰明了和牢固的認識,通過針對具有代表性的題目的方法指導與規律總結,使學生能夠觸類旁通,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真正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化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王錦萍.初三化學復習課中“問題鏈”教學的實踐分析[J].新課程,2020(32):106.
[2] 王換榮,何銀華,肖中榮.從真實情境到驅動性問題鏈的素養為本的教學——以“溶液的酸堿性”單元復習課教學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0(03):2-6+59.
[3] 何文斌.初三化學復習課的問題鏈接教學模式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7):178-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