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雪英
【摘 要】 小學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應當首先明確,學以致用,以理論指導實踐才是學習英語的真正目的,同時也是我們培育學生的核心目標。所以,在英語的執教過程中,能夠培育學生的語用意識與能力,引導學生在生活的過程中靈活的運用英語是尤為關鍵的。伴隨我國新一輪課程標準改革的普及,對學生英語學習的實際應用能力也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在保證完成課本內容的基本教學的基礎之上更應當著重于培育學生英語的語用意識與能力,促進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小學英語? 語用能力? 教學策略
由于語言類學科的特點,英語學科在小學教育中的地位也呈現上升的趨勢,在課程標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作為小學英語一線教師,在課本內容教學的基礎之上應當更加注重對學生英語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英語課程的過程中能夠讓實踐能力得到鍛煉,對英語學科的學習技巧與學科特點形成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在多方面因素的推動之下,學生可以以更加高效的姿態來投入到英語學習之中。筆者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來簡略分析在教學實踐中培育學生語用意識與能力的具體策略。
1. 創設角色扮演情境,推動學生身心投入
在英語課堂中積極創設角色扮演的教學情境可以更高效地推動學生口語交際的實際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展開分角色表演,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學生可以在實際情景中對文章內容理解更加充分,不失為一種優秀的鍛煉語用能力的方式。在小學英語的執教過程中,同時需要有機結合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提供更多機會、更多表現的舞臺來讓學生表現自己,在真實的角色扮演情景之下學習英語,在相互交流中推動著學生語用能力與意識的全方位培育。
2. 設計趣味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小學學生的心理年齡等特點,在英語課堂中融入趣味游戲,提高課堂的參與度,可以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英語知識,達到玩與學相互促進的效果,一方面可以減輕學生課業上的學習壓力,另一方面還可以活躍學生的英語思維與語用能力,留給學生更大的探索空間與時間,形成良性循環,更好地培育學生的語用意識與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感受到了在游戲中學習英語的樂趣,同時也讓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例如,教師在講授《It is red》相關內容時,以引導學生用英文表達顏色為核心目的,鼓勵學生前往講臺來利用英語表達顏色。隨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場摸色游戲,在輕松活躍且趣味性較強的課堂氛圍中鍛煉英語運用能力,在感受樂趣的同時鍛煉學生快速反應能力,同時也鞏固了英語的基礎知識能力。
3. 鼓勵故事續編,鍛煉應用能力
新課標中對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中指出,英語教師應當注重培育學生的思維與創造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為續寫故事留出一段時間,這也是語用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課堂中,教師可以圍繞課本中的基礎知識,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拓展與挖掘,并鼓勵學生對文章的后續內容進行合理想象、猜測,隨后進一步展開續編,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注入生活氣息,讓學生在語言應用的實際鍛煉中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也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性的訓練,發揮出想象力來推動思維的多元化發展,推動學生向全能型人才進一步發展。
4. 拓展教學資源,提高語用效率
英語的學習是一種長期、大范圍獲取知識的過程,而并非是對課本基礎知識的簡單傳授。無論是聽說還是讀寫,都是促進學生語言應用的重要步驟,而課本知識僅能將生活中的事物以一種相對抽象的方式展現給學生,難以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基于此,教師需要靈活的拓展教學資源,運用多種技術與手段來為學生展現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如多媒體等),才能拓展學生的知識范圍,提高學習興趣,推動課堂效率的進一步發展。筆者在這里以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在英語閱讀的教學實踐環節,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英文原版的文章來感受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理解與感受,借助原汁原味的英語文章來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英語。此外,教師在課外也應當為學生篩選出一批適合學生閱讀的課外英文書目,并留出一段時間對課外書籍中出現的重點知識與語句進行鞏固與梳理,通過課件來還原英文著作中的真實情景,可以采用中英對照等方式來引導學生感悟漢語與英語在表達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習慣,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探究欲望,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加了知識儲備與積累,進而實現語用能力與意識的進一步發展。
結語:
小學英語教學中語用的意識與能力是一個長期、持久的鍛煉過程,不可急于功利。在日常的教學實踐環節,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共同參與,采取課堂創設情境,設計趣味游戲,鼓勵故事續編等多種途徑來幫助學生正確地樹立起語言運用的意識,推動英語綜合能力的進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