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梅
【摘 要】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應充分體現“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觀念,因地制宜,運用農村的空間及地勢資源,優化幼兒的戶外游戲環境;立足鄉土資源,為幼兒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凝聚家庭教育合力,讓幼兒在自主活動中體驗游戲的樂趣,讓幼兒在玩樂中學會成長。
【關鍵詞】幼兒視角;農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
魯迅先生說:“游戲是兒童的天性,是幼兒生活的主要內容”。《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戶外自主游戲對增強體質,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培養兒童的創造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園以“幼兒視角下優化農村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的實踐研究”為研究課題,立足本地區實際,扎實開展實踐探究,發現當前農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主要存在以下誤區:一是場地規劃不合理,不僅存在安全隱患,還影響游戲效果;二是游戲形式單一,游戲內容缺乏趣味性,幼兒自主選擇的空間較小;三是主體地位缺失,游戲處于教師的高控狀態。以上這些誤區導致農村幼兒園幼兒戶外自主游戲熱鬧有余,實效不足。如何基于幼兒視角,優化農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我們認為可以采用以下策略,提高農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實效性。
一、巧用自然資源,優化戶外游戲環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對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戶外環境應該以兒童為中心,是生態的、自然的、可選擇性的、具有挑戰性和創造性的活動場所,讓童真在自然中綻放。“自然”二字主要體現在幼兒園讓現有范圍內的任何場地都能發揮“自主游戲的功能”,幼兒園應巧妙利用空間的“每個角落”,合理布局。比如將僅具觀賞價值的綠化帶改建成開放式富有鄉土特色的活動區,創設開心農場、樹林小屋、蕩床滑索;利用草坪、坡地、種植園的矮墻,設置樹樁,創設障礙迷宮。考慮戶外游戲環境對幼兒運動、啟智的發展作用,做到分布合理,疏密有致,我園地處南黃海之濱,能借助海濱資源,鋪設文蛤小路,設置漁業活動區,開設開心農場,讓幼兒在富有生命力的環境中探索自然的奧秘。
二、利用鄉土資源,豐富戶外游戲材料
游戲活動的開展需要大量的物質材料,不少農村幼兒園受經濟條件的限制,購置的戶外游戲器材不一定能滿足幼兒的活動需要。但農村有得天獨厚的鄉土資源,走出園門就是農村廣闊的天地,我們可以利用農村鄉土資源,自制各種游戲器具,豐富戶外游戲材料。我園教師根據本地區實際,和幼兒、家長一起收集身邊的自然資源,形成特色游戲材料,讓幼兒玩出特色。例如:我地是棉花產區,玉米等農作物豐富,可以組織幼兒收集棉花、玉米等各種種子制成各種各樣的沙包開展背、扔、踢、跳等戶外活動;竹園的竹子可以扎成花轎進行抬花轎,竹筒做梅花樁。春夏時節,利用河邊的蘆葦玩《騎馬》的游戲(我園的園本課程《蘆葦青青》曾獲得南通市幼兒園優秀園本課程資源展示一等獎),編制竹蜻蜓玩《捉蜻蜓》;秋季用稻草墊子擺在地上跳來跳去,或做成草球、草圈、草繩等玩踢、拋、滾;利用玉米、高粱秸稈做成鏢槍進行投擲,蘆葦桿扎成方形玩跳房子等各種戶外游戲,一物多玩。這些兒童親子參與制作的游戲材料,既激發了孩子參與游戲的興趣,更促進了幼兒創造力的發展,調動了幼兒游戲的自主性。
在幼兒戶外游戲活動中除了從田野取材以外,幼兒園還可以收集舊輪胎、油桶、廢木頭、稻草、蘆葦桿、舊報紙,教師和孩子可以一起給輪胎、油桶涂色,美化游戲材料;動手搭建木房子、草房子,布置游戲小屋,卷紙球、搓紙棒,自制游戲器械。在多種選擇和體驗中,充分發揮孩子的自主性,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成就感。
三、挖掘家長資源,拓展戶外游戲內容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農村幼兒園在組織戶外游戲活動時,要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充分挖掘和利用家長資源,拓展戶外自主游戲的內容。幼兒園對家長資源進行調查,建立家長資源庫,了解家長的興趣、特長、家庭產業等信息;對幼兒園方圓2公里范圍內的自然資源、社區資源進行調查,包括工廠、學校、超市、自然資源、特色產業等。搜集可利用的資源,對資源的教育價值進行分析、試用。將調查的信息進行匯總登記,將收集到地方的種田能手、各行業人員編進家長資源庫,發揮家長資源的作用,讓家長共同參與到游戲活動中。
(一)組織親子活動
春天可以讓家長帶領孩子在幼兒園種植區播種、植樹,做好標記,讓孩子觀察記錄植物成長過程,在種植的過程中可以促進家長與孩子親子關系,孩子觀察記錄中可以了解到植物的生長過程。夏天可以組織家長帶領孩子一起去野外郊游,接觸帶鳥,魚,螞蟻等各種動物及植物,帶領孩子觀察小動物的活動規律。組織戶外游戲競賽,體驗親子合作,分享共同成長的樂趣。
(二)參與游戲活動
我們有計劃、有組織地邀請一些有特長的家長參與我們的戶外活動,讓家長入園助教,帶領孩子一起進行戶外游戲。如海邊的家長擅長編織,就請他們教編織班的孩子編織戶外器械網籃、草繩;有的在磚瓦廠上班,我們就請他教孩子捏泥巴、學做磚胚、玩砌墻;有的家長是警察,就請他們給小朋友們上戶外交通游戲課,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體驗到了責任感,使家園形成了合力。
四、尊重兒童意愿,制定戶外游戲規則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為了戶外自主游戲能夠順利開展,必須在游戲中培養幼兒規則意識。教師要充分考慮游戲的自主性,考慮孩子的感受需求和理解能力,尊重兒童的意愿,鼓勵幼兒自主、合作,制定游戲規則。當幼兒與同伴的游戲意見存在分歧時,引導幼兒通過商議來達到規則統一,避免包辦代替。當然,這里的游戲規則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積極引導,通過規則制定促進兒童認知發展。
教師在組織孩子開展戶外自主活動之前,要和孩子明確活動的范圍,商量討論游戲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鼓勵幼兒提前制定自主游戲計劃、自由選擇活動項目、活動器械,自由結伴。當孩子在戶外自主游戲活動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從“朋友”的角度傾聽孩子們的想法,用兒童的行為、言語方式給予適當的引導,啟發孩子思考如何解決問題,怎樣選擇同伴學會合作,共同解決問題。在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兒童的自主性和主體性,保持愉悅的情緒體驗,在和同伴互動中感受游戲的快樂。
戶外自主游戲對孩子今后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立足農村幼兒園實際,充分挖掘身邊的教育資源,順應孩子天性,讓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樂,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琦.幼兒自主游戲中教師介入的時機及策略[J].教育科研論壇,2017(05).
[2]張懿彬.關于幼兒園戶外游戲的實踐與探索[J].甘肅教育,2017(20).
[3]郭麗玲.農村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探索[J].福建教育,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