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萌
(西安美術學院,陜西 西安710065)
陳之佛幼年便對繪畫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年輕時的日本留學使他有了研習工藝圖案的機會?;貒蟊汩_始了美育和圖形設計。他傳承了傳統花鳥畫的精妙之風,與宋元相仿,同時吸收了圖示的表現手法,畫作通常在當代圖樣中表現出精致秀逸、淡雅明麗的古樸氣息。喜刻畫寒梅、山雀、晚菊、枯荷、沙汀、大雁這類題材,不論是大幅亦或小品,筆墨都十分精妙、入微的刻畫,真切感人。他精專研于繪畫的技法,不太表達對藝術之外的事的意圖,固然他創作以清冷之蔌瀟的情調,過著清苦隱居的生活,獨善其身的同時追尋著他的藝術,才有了陳氏的獨特風格。
陳之佛認為寫生和臨摹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寫生是對自然的觀察,生動的師法自然。而臨摹則是學習古典傳統名作,可以積累傳統經典的寶貴經驗。這種習慣是創作傳統工筆畫的必要前提。傳統花鳥工筆畫要求形式美,優秀的花鳥畫作品是富有形式美感的藝術作品。他認為關于形式美在花鳥藝術中的表達,在構圖和設色兩個層面有著具體體現。他在長遠的藝術創作與學習探索中,積累出寶貴的經驗,使得技巧越發純熟。
有著多年實踐經驗的陳之佛認為線描中的構圖,特別是對傳統花鳥畫繪畫中的構圖提出了深刻的見解:“傳統花鳥畫具有一些局限性,它始終不會同人物那么多樣,也不會與山水繪畫那樣起伏山巒,煙云出沒,變化無窮,縱然花也有多樣的花,鳥有多種的鳥,終究僅僅是花和鳥?;B畫更容易產生千篇一律的問題。這也是—個主要的原因。如果要花鳥畫有較多的變化和生氣,就必須思考線條與構圖在形式法則中的妥善處理。”他還認為:“線條決定構圖,而構圖的關鍵所在,是要深入研究部分與部分的關系,主次關系也是部分與題材的關鍵問題。畫面上關鍵的部分和其次的部分必須清晰明了。他們之間的關系不清,就缺失了統一性,沒有了重心點,固然在作品的線條構圖上,必須考慮賓主、大小、多少、輕重、疏密、虛實、隱顯、俯仰、層次、參差等等關系?!薄皞鹘y花鳥繪畫的構圖審美,特別容易暴漏問題。有的時候只是一個細節的處理不當,哪怕是一個枝葉,或一只鳥的位置不當,便會影響整個畫面而失去了觀賞的愉悅感。固然在線稿中,構圖這個環節須精細考慮,取舍其中。要割愛處就得割愛,要夸張處就應夸張。”“要借形式美的處理助長其精神?!比f源歸一,就是要畫者在線稿的制作時,就要開始構思和考慮,單從構圖來說,對畫面的變化與統一、對比和調和、節奏與均衡等關乎于形式美的理論和規則。
對于這種認識,陳氏畫作對線稿和構圖尤為重視。陳之佛經常對某一個主題創作出很多變體的小型線稿草圖。然后從這些小稿子中選出滿意的的進行創作。他尋找完美的構圖理念始終在他作畫的過程貫穿始終。不但是在線稿中不斷推敲,在從草圖到創作的線稿,線稿到拷貝稿、一直到最后創作的宣紙上,都在調整。直到勾線設色后,發現不足的方面仍要調整修正,一直到特別滿意后才肯作罷。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用線,繼承傳統繪畫線描的基礎,同時又將西方繪畫中素描的線和他研習的裝飾繪畫中的線予以深造。融會貫通,使其靈活運用在規劃之中。極大的豐富了花鳥畫在工筆中線的變化,讓人嶄新的感受。
早在上個世紀40年代,陳之佛在重慶舉辦第一個個人畫展時,著名的評論家李長之就非常關注陳之佛的線描和線條。李長之說:“陳之佛先生的畫,卻有許多地方是新的,例如他的畫,樹干就是全然超出前人蹊徑的。《暗香疏影》,可以作為純粹新畫風的代表。他慣于用細線條,又因為造詣圖案藝術之深,他的樹干故意寫作平面之形,精細到連木紋都看得出來了。這是令人感到很有趣的地方。”雖然這幅畫不知流向何處,可是我們從他這次展覽的很多線稿作品中,仍可尋覓至這類風格的蹤跡。如《玉蘭臘嘴圖粉本》、《貓戲蝶梅月清音手稿冊頁》、《秋菊飛鳥》、《寒梅小鳥》等,都是用細線描畫臘梅的枝干,飛鳥的羽翼,刻畫得極其精妙,細致精到。把木頭質感自己動物的生命力表現,在繪畫效果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感到他線描的生命力與無限魅力。
他的線條以傳統工筆繪畫手法,取其意氣,嚴謹細膩且栩栩如生,吸取了傳統繪畫的優勢,不同于傳統的刻板。在小稿線條的圖示上,強調視線凝聚力。先是四周物象的漸漸虛化,隨后是畫面主體距離視線越來越近,不同的線條以不同的曲線的在物象的繪制中加強了視覺向心力。同時他遵循傳統理學中所謂“格物致知”啟發,“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格猶窮也,物猶理也”,相信繪畫線條語言的力量,像齊白石、黃賓虹等藝術大師一樣,在傳統中國畫中堅持東方審美。這種自信,有著相信傳統審美判斷的高尚品質。
閱讀陳之佛花鳥畫線稿作品,可見他的線在其幽遠具有禪境的理想中,流露出活潑的生命感受。陳之佛精于在草圖中捕捉物相稍縱即逝的動態,振翅欲飛的飛鳥,青石上的流水,林間的微風常被捕入畫面之中。這些瞬間的樣態,稍縱即逝。他將這些短暫的美記錄在畫稿中,選擇其一二成冊,這里便包含著虛空與永恒、世事無常的樸素哲理。即便是靜態的作品,也并不是一片死寂,而是在靜謐中探尋動,用動襯靜。

圖1陳之佛繪畫作品一

圖2陳之佛繪畫作品二
一朵臘梅,一片殘葉,一撇枯枝,雖不讓人注意,卻有著時間的美感。在畫面深處,使觀者冥想,仿佛在靜靜的觀照之中,自然中不同的美與觀者內心的情感在他畫面的線條中相互交融,煩惱與功利被撇到一邊,精神得以凈化,進入了不知“我為世界,世界為我”的“物我一如”的禪宗世界。他的花鳥工筆兼取五代的徐熙、黃筌二家長處,同時對宋代院體花鳥工筆作品尤為有研究。在畫面表現上,畫面工整寫實,融合裝飾繪畫線條的特點,形成了雋逸、典雅的藝術風格。所作深沉靜穆,無浮靡之氣,表現精神的內在。線條淡雅冷逸,對飛鳥的形體、神態、動作進行了細致的描繪,傳神中流出生動,同時充滿詩意。
陳之佛的工筆花鳥畫稿,線條用工整,均勻而生動的墨線,刻畫物體形象,對他來說,細的線條仿佛更加習慣使用。因為對圖案的造詣研究之深,他的線在刻畫樹木時偶爾故意寫作平面樣式。細膩得看得到木紋。這是使觀者感到有趣的方面。很多人認為他的花鳥工筆繪畫汲取了埃及的繪畫風格。從而開辟了全新的繪畫風格。那么,如果他早期追求的風格是受埃及繪畫的啟發。那他中后期的藝術作品,便是在中國傳統繪畫的偉大基礎上,融通了樸素民族美術和西方繪畫的基礎方法。創新出了既有強烈的民族性又有時代色彩的新式工筆花鳥藝術,為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