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靜怡 王艷敏
(嘉興學院,浙江 嘉興314001)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工作生活壓力等原因,精神疾病患者越來越多。色彩是一種直觀的感知覺體驗,對人的生命活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能刺激人的心理,影響人的情緒。由于色彩能夠對人起到心理暗示作用,影響人們的情緒,以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和心理健康,所以醫療界也早已將有關色彩的理論運用到了臨床治療和康復中去,稱之為“色彩療法”①。醫學證實,除了生理藥物治療之外,色彩刺激干預對精神疾病患者康復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②。基于病理學對色彩刺激干預與精神疾病治療之間關系的研究已經比較成熟,而從設計應用視角進行的相關研究還存在諸多不足。
本文針對精神疾病患者的行為空間環境特點,依據色彩心理相關原理,通過創新設計以適合的設計載體形式融入精神病患者的生活環境之中,兼顧設計方案的實用性和美感體驗,通過色彩的潛在刺激干預實現對精神疾病的積極治療作用。因此,從設計角度進一步研究色彩刺激干預與精神疾病治療之間關系,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設計實踐價值。
色彩療法也稱為“色療”,在幾千年前便得以應用的一種促進人心理健康的特殊治療方法,即將一些特定的顏色運用到精神疾病患者的生活環境中,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而非直接的藥物治療)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也可以稱之為患者與色彩的一場精神博弈③。
因為光譜中的每一種顏色都會給人帶來不一樣的心理感受與情緒變化,不同的顏色在光的照耀下呈現出不同的波長與頻率,能量的呈現也會因此不同,人的細胞吸收了該類能量,從而對某些組織器官以及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而色彩療法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論基礎,利用和放大色彩對人產生的積極影響對精神疾病患者進行輔助性的治療。且人是具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動物,不同的顏色也會引發人們不同的回憶與看法。人們對于某種顏色的偏愛或者厭惡也能證明不同色彩給人來的不僅是視覺上的差異。
大量的醫學研究與實驗表明,色彩的不同確實會影響精神疾病患者的心理與情緒,因為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的特殊性,他們對周圍環境表現得更為敏感,心理承受能力也比常人更弱,對色彩的反應度也會更強④。而不同的顏色往往具有消極與積極的兩種內涵,就例如紅色有著熱情似火的積極面,也有著暴躁、血腥的消極面,所以,單一的環境配色實際上不僅不能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可能還會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現在治療精神疾病醫院的病房大多都是統一的白色墻體,雖然白色能給人帶來一種干凈整潔的感覺,但是大面積的白色卻會產生致幻作用,給人營造一種空洞絕望感,這顯然對于該類患者是非常不利的。
在色彩療法的專業運用上,瑞典老年康復中心的空間色彩設計及其設計理念在全世界范圍內被競相模仿與學習。因為在人的視功能感知中,色彩具有優先性,所以瑞典老年康復中心摒棄了文字冰冷的指示,多采用具有美感的色彩搭配與色彩設計來起到指引老人方向的作用。考慮空間設計的受眾群是老年人,所以他們采用了較為沉穩與耐看的灰色系和深棕的色彩搭配,既考慮了老年人的色彩偏好,又考慮了康復中心內部環境的美觀度。他們用最為直觀易懂的方式提示老人每個房間的作用以及當前腳下的道路通往何處,這種基于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而設計出的產品受到了瑞典人民的廣泛稱贊。
除了康復病房這類房間配色以外,綠植空間的環境色彩搭配也可以起到相同的效果,且綠植本就自帶蓬勃向上的寓意,更能帶給精神疾病患者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風景畫是一類將自然風光景色作為主要內容繪制的作品,其色彩的選擇與繪制都是以現實中真實的風光為參照。
自古以來,不同的風景就承載著人們不同的情感:有抒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豪情壯志,也有感嘆“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的悲情。在作文的撰寫里,更是有一種名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由此可得,人們內心深處無法直言的情感,可以用“景”來表現。秋風蕭瑟的風景會帶給人凄清與凄冷的感受,反之,壯闊宏偉的風景自然也會給人一種心胸開闊的釋然之感。而每一類別的風景都有它們自己的“色彩法則”,只要能通過科學的方法找出能令人心曠神怡的風景畫的色彩共性,便能利用這些色彩進行精神疾病患者的色彩干預治療。
在傳統的研究中,往往基于視覺的感性認知,歸納得到的結論也往往缺乏直觀的量化的參數依據。通過利用色彩提權技術對收集到的大量源圖進行色彩提取。源圖主色提取及色彩搭配關系的獲取至關重要,這是保證源圖色彩風格意象在二次設計應用中能否再現的關鍵⑤⑥。經過色彩提取后,對獲取的色彩信息進行Excel數據記錄,構建的風景畫色彩數據庫部分展示,如圖1所示。該方法通過對風景畫主色提取及色彩搭配關系的量化分析能很好的實現新的色彩設計與源圖色彩意象的一致性。區別于以往人們肉眼的感性判斷,可以嚴謹有依據地提取源圖中的主色,并構建色彩網格,直觀得知主色相鄰連接關系,構建主色比例表,及其準確的RGB色彩值。

圖1風景畫色彩意象數據庫
以“源圖色彩意象數據庫”為基礎,進行設計應用,利用色彩配色技術,進行配色方案的生成,基于提取主色可以隨機批量形成多個色彩搭配方案,實現色彩設計的創新價值,為設計應用提供豐富的配色方案⑦⑧。
利用設計插件對風景畫進行色彩提取之后,下一步最關鍵的就是將色彩運用到新設計的幾何圖案中,從而實現源圖的色彩意象。將風景類圖片經過設計化處理,以新的圖案進行配色設計,突出圖案設計的美感。相比起其他紋樣,幾何形體更具理性與冷靜的情感,經過設計優選,最終選定了四種圖形方案,如圖2所示。

圖2待配色圖案
再將風景畫色彩數據庫中歸納的色彩配色運用到上述的幾種幾何圖案中,同時在圖形不變的前提下,借助相關配色技術對配色方案就行多方案變換,已得到更多樣的配色方案,通過設計優化和局部色彩修改,已得到最優的色彩感覺,如圖3所示。

圖3圖形配色
將設計完的圖片附著于精神疾病患者一日中能夠經常使用到的物品上,或是大面積的活動空間墻紙的運用,增加精神疾病患者對圖片的注視時間,提高注視頻率,以最大化發揮色彩對精神疾病的刺激干預作用。這里選擇將圖案放置在敞口杯上,敞口杯作為平常飲水必備的用品,體積不大,在不同裝飾風格的病房或是養老中心放置都不會顯得格外突兀。

圖4設計應用方案
單純的杯子造型加圖案設計會讓產品變得單調,而材料則是制造產品個性的重點。若只是一個普通材質的杯子,用戶的目光在圖案上停留的時間就取決于用戶對這個水杯圖案喜愛度。而用了熱敏顏料,用戶或許會被好奇心所驅使,著重觀察杯子上的圖案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延長了用戶視線在杯子上的注視時間。
本產品運用到了熱感變色材料,即在外杯壁上涂抹一層熱敏材料,這種材料可以增加產品的視覺內涵,延長用戶對于產品新鮮感⑨。隨著杯中的水溫不斷變化,杯子上的圖案也會隨著水溫不斷的浮現與消失,使得圖案不再是單一的樣式,可以實現圖案色彩的隨機變換,不僅增強了產品自身的趣味感,更重要是變幻的色彩圖案會對精神疾病患者起到更好的治愈作用,帶給患者更好的感官體驗。
針對精神病患者的色彩偏愛進行風景畫源圖的篩選和色彩提取,通過色彩搭配和圖案設計來輔助精神病患者的情緒治療。色彩療法作為一種輔助療法,可以在潛移默化中緩解人的情緒,有利于患者的情感協調,起到治愈精神方面疾病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風景畫色彩的科學提煉,進而應用于新的衍生品設計之中,從設計視角對色彩療法在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作用進行了新的探索。
注釋:
①王宇.色彩介入精神疾病的治療研究[J].藝術科技,2014(02):449-450.
②黃仕善,許愛,周愛花.色彩心理在疾病輔助治療應用中的研究進展[J].全科護理,2020(03):288-290.
③張碧云,馮佳森.色彩心理學意義的繪畫藝術治療探析——以焦慮癥為對象[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3):339-343.
④吳玉婷,梁晶.基于環境治療理論的居室色彩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8(29):111.
⑤趙露唏.中國傳統文化色彩網絡的大數據分析技術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6.
⑥余雄,張著洪.基于顏色特征的自適應圖像分類算法及其應用[J].貴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01):62—65.
⑦趙宏偉,陳霄,石景海,等.綜合顏色和形狀特征的交通標志圖像檢索算法[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13(S1):128—132.
⑧劉肖健,曹愉靜,趙露唏.傳統紋樣的色彩網絡模型及配色設計輔助技術[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6(04):899—907.
⑨臧鳳銳.光致變色材料在產品設計中的運用[J].藝術研究,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