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學志
(南京藝術學院,江蘇 南京210013)
票據一詞自古以來就有廣義與狹義之分,文中研究對象主要以廣義的票據為主,涉及債卷、提貨單、本票、車船票、商品票等一切與商業活動相關的票證,發展至今,已經具備七種功能屬性即,匯兌、支付、結算、流通、信用、融資、調節資金市場,其中融資與調節功能是在近代商業貿易交流中逐漸形成。
票據在東西方文明發展進程中呈現出類似的形態特征(早期都以匯兌功能為主),而它們的起源時間與地點至今卻仍未有定論。就西方而言,許多學者主張票據的最初起源可以追述到羅馬時期,他們認為早期羅馬出現的債權文書具有一定的票據法意可以被視作票據的起源。但另一批學者認為羅馬債權文書功能形式過于單一,只能被視作票據的雛形,他們認為歐洲近現代意義上的票據起源于中世紀意大利,并在貿易中不斷完善。
我國的部分學者認為唐代的“飛錢”是我國票據的起源,“飛錢”又稱“便錢”、“便換”,是唐朝的匯兌劵,類似于今天的銀行匯票,始于唐憲宗時期,分為官辦與私辦兩種形式。但由于唐代的“飛錢”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記名,限制了貨幣的制造與流通,只具備部分匯兌的功能。因此也有許多學者認為,唐代“飛錢”只是中國現代票據的雛形,而宋代的“交子”才真正具備了票據的特性?!敖蛔印笔窃凇帮w錢”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相較于“飛錢”而言“交子”的不記名性使其在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具備了更多功能屬性如流通、信用等。宋代“交子”在票據表面裝飾上也別具一格,除花押、圖章等印記外,有些票據表面還會夾帶民間生活場景,其在印刷史、版畫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中國票據經過唐、宋等多個朝代的發展逐漸成熟,在新中國建國、改革開放后隨著《票據法》等相關法案的出臺,國內票據體系基本成熟。
票據的種類可以從材質、填寫方式、用途等多方面進行劃分,從材質上看,一般多為紙質票據,紙質票據按印刷紙張的不同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普通紙張票據、有碳與無碳復寫紙票據,隨著科技的發展諸如電子、磁卡等采用新興材料的特種票據也相繼出現。從填寫方式上來看可分為定額票據、手寫票據與機打票據.從用途上看可分為交通運輸票據、債卷票據以及各類商品票據,在我國20世紀計劃經濟時代許多獨具特色的商品票據如糧票、飯票、電視票、自行車票相繼誕生,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內收藏與陳列地票據也多以該時代票據為主。
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如圖1所示)成立于2019年11月,是廣州市人民印刷廠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歷史文化科普基地,也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以票據為主題的文化活動場所,景區入選廣州市海珠區歷史文化親子研學項目體驗地,將線下體驗與線上文創產品營銷環節較好的結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票據的文創設計轉化。

圖1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
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線下體驗共分為兩個環節,分別為票據展示與現場體驗。館內收集并展出大量新中國各個時期的票據資料,以計劃經濟時期的各類票據如糧票、肉票、鹽票等日常生活消費票據為主,通過舊照片、各類歷史票據與相關文字說明等形式喚醒人們對上世紀新中國艱苦發展歷程的情感共鳴。
景區還與附近社區、學校合作,利用自身場地與文化資源優勢開設相關活動課程如活字印刷術課程及相關實踐活動,通過多元化沉浸式體驗活動讓周邊居民學生與景區游客一同感受中國古代印刷術的魅力,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文化自信與認同感。
景區線下體驗也為場館線上文創銷售建立了穩固的基礎與粉絲群體,將粉絲流量轉化為相應的經濟效益。
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共推出包括帆布包、膠帶在內的十余款票據衍生文創產品,并在淘寶平臺開設店鋪“人印人愛旗艦店”進行相關產品售賣。在文創產品設計過程中有意識地從票據的排版裝飾元素中提取設計元素,并將其與現代文化元素相結合。
以“許你暴富”帆布包產品(如圖2所示)為例,產品的圖案裝飾突出了廣印票品的品牌形象與部分歷史時代特征。該產品從中國早期金融票據上提取設計元素,將其轉化為裝飾性的邊框圖案,在產品中心放置具有現代審美特征簡約、可愛的小女孩形象,將歷史票據元素與現代文化元素巧妙的結合在一起,畫面中大小不一的元寶圖案不斷呼應著產品“渴望暴富”的主題,通過“愿望清單”、“許你暴富”等圖像文字進一步強化產品的概念。

圖2“許你暴富”帆布包
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線上線下運營環節皆存在一定的缺陷,首先就線下環節而言,場館內的展示、體驗區域受到場地大小的限制,展出的票據數量較為有限,體驗區域無法應對較大人流量的沖擊。而線上環節則面臨著顧客人流量不足,缺少宣傳引導,文創產品種類過于單一,同質化現象嚴重等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可以提出四點改進建議:
(1)建立票據展示云平臺及相關歷史資料線上數據庫,通過網絡打破場館固有面積,讓游客能夠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網絡社交平臺獲取相關資料信息,逐步提升場館歷史文化影響力。
(2)利用短視頻、直播視頻軟件等新興宣傳媒介,對館內設施、歷史文化背景與文創產品進行相應的宣傳推廣。
(3)加大文創產品設計研發力度,研發沉境式體驗類文創產品讓游客在家中就能直觀感受場館歷史文化,通過文創產品帶動景區良性發展。例如河南博物院推出的“失傳的寶物”系列沉浸式體驗類文創產品,將當下熱門盲盒文化與古代文物相結合,讓消費者運用“考古工具”在家中發掘文物,在游戲中掌握相應的考古知識與歷史文化背景,產品一經發售即供不應求,原本不見經傳的河南博物院一時間聲名遠揚。
(4)通過舉辦各年齡段文創設計大賽,提升場館影響力,將優質參賽作品直接轉化為相應的文創產品。
在對票據進行文創設計轉化的過程中,應當將其看作特定的歷史文化元素,從票據自身特殊的文化背景入手,注入現代潮流文化特征。利用當下先進的科技手段為其賦予新生。同時在設計的過程中還應結合情感導向設計思維,通過產品的功能、造型與互動環節,讓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
潮流文化是當下新興概念,具有很強的時代變化性,與街頭文化一樣從屬于流行文化,受眾人群多以年輕人為主,具備較大的用戶體量與傳播載體數量,以其娛樂性著稱。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潮流文化影響力與日劇增,逐漸成為城市更新與發展的熱點,打破了社會階層的隔閡,村上隆、草間彌生等知名藝術家都是潮流文化代表人物。除此之外,當下熱門的網紅經濟也可以被視作潮流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
大英博物館推出的小黃鴨系列文創產品充分的體現了潮流文化與文創設計的結合,它將小黃鴨這一家喻戶曉的產品與各國文化相結合,運用潮流文化設計思維,將小黃鴨裝扮打造成羅馬騎士、日本武士、埃及法老、獅身人面像等卡通形象,采用環保塑膠材質,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
在針對歷史票據進行文創產品設計研發的過程中可將票據元素與潮流文化結合,將潮流文化中獨具特色的設計元素如顏色、造型、裝飾等與票據自身裝飾設計元素如文字符號、排版樣式、圖案裝飾、印章元素、材質元素相結合,為歷史票據賦予潮流文化屬性。
同時還可以借助“網紅經濟”對票據文化以及文創產品進行相應的宣傳推廣,當前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有許多類似的文創推廣視頻賬戶,其傳播影響力與日俱增,以快手視頻號“穿越來的女紅先生”為例,該視頻號立足于傳統工藝與現代服飾的結合,向觀眾展現漸變繡、桔子花繡等工藝制作實踐過程。目前該視頻號粉絲數量已達36萬人次,其龐大的粉絲流量逐漸轉化為相應的經濟效益,帶動視頻號的良性發展。
票據文創在發展的過程中也應順應科技發展趨勢,利用先進科技提升產品整體質量??萍嫉倪\用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產品制作、生產環節;(2)產品的表現形式。
就生產制造環節而言,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產品的生產效率也在逐漸提升,票據文創產品的生產制造也應采用先進的科技技術。例如離心鑄造機與靜力鑄造器早已取代傳統的機械工具成為現代失蠟鑄造工藝中的常用機器,珍珠、寶石也多采用現代化的機械拋光機進行拋光打磨?,F代化的機械設備在簡化了工藝流程,降低誤差的同時也極大地縮短了加工時間,提升工作效率。當下,隨著3D打印技術的不斷發展,消費者與制造商之間的隔閡逐漸被打破,如今人們可以在家中運用3D打印技術生產部分產品,降低了產品生產加工的技術門檻。票據文創產品的生產、制造方式也應與當下科技相結合,通過建立線上共享模型數據庫等方式,簡化產品的生產制造環節,拉近消費者與產品生產加工環節的距離。
票據文創產品還可以結合VR、AR技術,通過開發相應的沉浸式產品、游戲,讓人們隨時隨地感受票據的歷史文化與產品魅力。中科大新媒體研究院早年設計研發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系列明信片采用AR技術,用戶通過相應的手機APP掃描明信片,就會呈現出量子衛星的3D動態模型,通過拖動衛星軌道位置等游戲設定,實現消費者與產品的互動,使人們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相應的物理天文知識。
情感化設計由美國認知心理學家唐納德-A-諾曼提出,其中涉及本能、行為、反思三層設計環節,通過對產品材質、色彩、造型與交互模式的介入實現產品的情感化設計。
意大利米蘭DesignLibero設計工作室曾推出了一款模塊化兒童家具式玩具,其參考動物造型特征,運用情感化設計手段動物造型轉化為可愛、簡約的幾何形體,采用泡沫墊、圓形木構架等材質。通過恰當的顏色搭配與產品造型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充分滿足家庭化娛樂需求。在游戲的過程中提升兒童對幾何構成的認知能力,促進親子間的情感溝通。
在對歷史票據進行文創設計轉化的過程中,應當針對票據自身特殊的歷史文化背景展開相應的情感化或懷舊設計,通過特定的產品材質、色彩搭配與造型特征,從視覺表象上,讓人們在腦海中產生相應的歷史文化背景圖像,喚起塵封的記憶。通過產品交互設置,進一步拉近產品與消費者的距離感,讓消費者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文化認同感。
本文從票據發展情況出發,對廣印票品文化體驗館文創運營模式進行深入剖析,針對景區運營存在問題提出四點改進建議,并進一步對票據文創轉化路徑方式進行梳理分析,提出票據元素與潮流文化、科技、情感導向原則結合的可能性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