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寶
(佛山市南海信息技術學校,廣東 佛山528000)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我國民族古老的文化基因與生命記憶,能夠體現國家文化軟實力。在信息高速迭代、科技迅速發展下,人們審美也產生了變化,為更好地傳承與保護非遺,則應當與時代發展相結合,應用創新形式,將非遺與平面廣告設計融合,為非遺工藝、技藝及產品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平面廣告設計與非遺元素相結合,不僅能夠傳承非遺文化,還能為現代平面廣告設計提供新的思路。
新時代下,“非遺”元素逐漸成為設計師中海的元素,在平面廣告設計中越來越多非遺元素得以發展,以剪紙、刺繡、京劇等非遺元素在廣告設計中備受歡迎,且逐漸邁入國際舞臺,再現我國民俗文化與傳統文化之美①。“非遺”元素主要具有以下特點:
1.創新性
現代平面廣告設計中,融入“非遺”元素不能生搬硬套,需基于現代審美二次加工和創作非遺文化,加工具備歷史價值的非遺元素與現代審美思潮相融合,達到寬泛融合、與時俱進的效果。
2.文化性
“非遺”元素承載著勞動民眾的才智,項目不同文化氣韻有所差異,如質樸的竹編、精致的刺繡、粗放的木雕等,非遺項目展現出不同特質,需要設計師突顯其個性價值。
3.民族性
彝族的打歌、苗族的蠟染、蒙古族的長調,民族不同為非遺文化烙上了不同印記和特點,展現出鮮明音樂和美術特色。我國擁有眾多少數民族,存在顯著地域跨越性,產生了不同傳統文化價值。
在我國經濟發展下,文化傳承復歸愈發重要,重塑我國文化要義與民族精神是人民與國家的責任,也是廣告設計師需面臨的新的挑戰。設計師在設計中以實現產品價值和滿足用戶需求為主,在創新廣告設計,應用“非遺”元素中也應當做到這一點,遵循以下設計原則:
在設計平面廣告中,應當在以“非遺”元素為創意使用中做到實用性與創意性特點,后者作為廣告推廣的關鍵和重點,前者則是廣告設計的價值②。所以,設計師初期設計廣告中,應著重考慮以上兩個因素,實現用戶需求與廣告創意設計的統一。
在市場經濟發展下,廣告設計多是迎合消費者審美觀念與消費觀念的產物,且在設計廣告之初,就是為了提高產品、企業知名度,以消費者愉悅的心情展現設計廣告的成功。對此,設計師廣告設計要求更為嚴格,在廣告創意中需以實用性為基礎,考慮群眾的體驗感與審美觀念,難以使消費者驚艷或脫離大眾審美的廣告設計,無法獲得群眾青睞。
廣告設計創意能夠體現設計師的靈感,應用“非遺”元素的廣告設計,在初期設計階段則應當確定“非遺”表現形式、文化屬性等,實現“非遺”與創意的融合。
根據資料可知,廣告應用“非遺”元素展開設計對于細節具有較高要求,不僅需要突出廣告設計創意,更應當立足于“非遺”下廣告的綜合表現。并且,廣告細節也是設計師的汗水和心血,可提高客戶舒適感,如同燒制瓷器,無論是陶土、塑性還是繪制、控火,細節均需要設計者全心付出,方能體現出獨一無二的魅力。
非遺作為我國勞動人民發展中逐漸形成的藝術形式,以民間藝術的方式表達自身豐富想象力,如泥塑、年畫、皮影、剪紙、舞蹈等,兼具實用性與審美性,在動態、色彩與形象方面極具特色,可體現勞動民眾的生命力與熱情,也展現了我國本土文化與傳統藝術的特色③。非遺項目不同則視覺元素也有所差異,多樣化表現形式呈現出獨特的視覺語言。因此,在平面廣告設計中,應當結合符號學語言特征,以此為基礎抽象提煉非遺色彩、造型、圖案等,通過簡化、概括與夸張方式轉譯,進而獲得可代表非遺的元素設計符號,賦予其形象情感化與鮮明視覺特征。
如,廣東醒獅擁有悠久的歷史,獅頭色彩鮮艷,造型生動,可將其用于平面廣告設計中,以醒獅為元素能夠被更多年輕人喜愛接受。如圖1所示。

圖1醒獅廣告設計形象
在醒獅元素中,塑造的形象抓住人物臉譜特點,提取與轉譯中注重描繪情態特點,適當將表情動作夸張,獅頭更為傳神靈動,融合了卡通表達語言和時尚配飾元素,具有傳統韻味的同時體現了鮮明情感特征,備受青少年青睞喜愛。通過該廣告設計方式,不僅能夠增加廣告知名度,還能傳承醒獅的非遺魅力。
現代商業活動繁榮發展,推動了現代平面廣告設計,考慮民眾審美特點,強化非遺元素的創新,有助于增強廣告視覺效果④。并且,現代平面廣告設計創新不能盲目,需在傳統基礎上明確用戶需求、現代設計方向等,將現代審美理念與設計相融合,以達到耳目一新的效果。
如,在元宵燈節中,可應用東莞非遺千角燈的圖案,將燈體五行金木水火土元素和廣告設計相融合,五種物質屬性代表自然界萬事萬物屬性,相生相克,相互聯系(如圖2所示)。在千角燈中提煉金燈“銅錢紋裝飾”,木燈“蓮花紋裝飾”,水燈“百折飛龍裝飾”,火等“三角形裝飾”,土燈“正方形裝飾”,與現代設計結合進行重組變化,將其按照幾個或一個單位在平面廣告商規律排列,燈的顏色也融入五行色彩,局部筆畫與裝飾圖案相呼應,整體廣告設計較為簡約,刪繁就簡。

圖2五行燈廣告設計圖案
平面廣告中燈的顏色同樣以五行色彩為主,金為金屬選用金色,木為植物選用綠色,水為藍色,火為喜悅選擇紅色,土為力量選擇黃土色。通過虛實對比,點線面組合,充分展現了東莞非遺千角燈的象征意涵與形式構成,體現地域文化的特點。
非遺形象鮮明的同時也能夠展現出勞動人民對幸福的追求,對生命的熱愛,具有深刻思想內涵與強烈表現力,如禮儀、文字、民俗節慶等。所以,在平面廣告設計中,也應當挖掘此類藝術“母題”,理解與感知非遺元素深層內涵,將其用于廣告設計中。內涵是指提取和轉化視覺元素后的非遺內涵、精神、隱喻等,采取簡化字符、圖形的方式表現出來,設計成群眾樂于接受、普遍認知的視覺符號,采取現代化設計方式用于平面廣告,讓群眾理解背后寓意,明晰非遺元素哲思與內涵。如,書法作為古人藝術與智慧的結晶,可體現筆墨視覺之美,也能夠展現文字深刻含義。我國書法中常見的有以福祿壽為吉祥主題,象征升官發財、子孫滿堂與長命百歲的愿望,當下人們對福祿壽卻存在不同評價標準,洪衛設計師創作的《福祿壽》海報,獲得日本設計師協會大獎,福是“平安”,祿是“衣食”,壽是高品質“生命”,以傳統書法詮釋現代價值,重新審視福祿壽。該設計獨特點在于抓住書法的形態和文字語義,將現代內涵與傳統書法相融合,實現現代語義與經典書法的對接,體現書法的魅力。
在平面廣告設計中,色彩與視覺沖擊力作為其中重要內容,設計師應當選擇恰當配色,不同顏色表達情感有所不同,如藍色代表憂郁,紅色代表快樂熱情等。非遺元素中不同項目的作品顏色也十分豐富,色彩象征性傳遞了民族情感,是文化的體現,通過象征事物表達,以展現其價值觀、內在意義與屬性。在平面廣告設計中,通過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予以人們不同體驗。
陜西皮影色彩多為綠色、黃色、紅色,以黑色柔化色彩差異;木版年畫同樣為藍色、黃色、紅色為主,陪襯顏色為紫色、綠色與黑色。可知,陜西非遺中多應用綠色、黃色與紅色,以此提取非遺色彩。設計師之后需調查目標群眾的年齡,年齡在25-45歲則多為青年,可選擇年輕化廣告設計色彩,黃色代表活力與年輕,可選擇該顏色,年齡在45歲以上,多為中老年人,可選擇老年化廣告設計色彩,紅色代表喜慶和歡樂,可選擇該顏色。以年輕化廣告設計為例,廣告畫面設計中,調整#F1AC19黃色的飽和度與亮度,確保其符合年輕人審美,黑色和白色為輔助色。
綜上所述,“非遺”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結晶,包含我國傳統表演藝術、節慶、風俗、禮儀等,具有創新性、文化性與民族性的特點。因此,可將“非遺”元素進行提煉加工,合理用于平面廣告設計中,通過應用非遺符號、非遺圖案、非遺內涵與非遺色彩的方式,在實現平面廣告創新的同時,傳承和保護非遺。
注釋:
①盧春延.少數民族傳統技藝類非遺的傳承與創新——以四聯村更丹壯錦技藝為例[J].設計,2021(05):119-121.
②孫穎超,汪琨,代俊波.新媒體時代動畫短片創作對長白山滿族非遺的傳承和發展實踐探析[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1(03):77-78.
③楊曉紅,趙佳燁.地區非遺元素在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中的傳承創新[J].大觀,2021(02):149-150.
④王怡坤,關靜.當代藝術設計中“非遺”傳統文化元素的應用[J].藝術大觀,2021(04):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