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木
2014年11月7日傍晚,時年68歲的郝德順剛推開家門,便聽見大閨女痛徹心扉地哭喊聲:“大弟,咱爸回來了,你快睜睜眼……你不能撇下我們啊!”老郝踉蹌地走到兒子郝斌床前,用力搖晃兒子的身體,可郝斌已無任何反應。他滿眼噙淚悲憤地哭吼著:“Y醫院,你賠我兒子……”
就在9天前,郝德順陪郝斌去邢臺Y醫院看病。那天上午,穿白大褂的女醫生一番詢問后,在郝斌的病歷本上記下:“患者有長期精神疾病史、神志恍惚;查體不合作,進食減少20余天,原因尚不明確。初步診斷,急性胃炎、肝功能損傷、精神病。”
郝德順視力和聽力均有障礙,妻子患有精神疾病。多年來,老兩口靠“低保”維持生活。老郝拿出借來的2000元繳納了住院費,陪護在郝斌的床前。下午醫生查房時,老郝表達了內心的不滿:“我看到主治醫生猛壓我兒子的腹部,郝斌當場昏厥過去……動作如此粗暴,我都不忍看,我們要轉院。”
郝德順立刻去聯系其他醫院,可半小時后,無醫院愿意接收郝斌。老郝無奈,只得繼續留在Y醫院為兒子治療。傍晚時分,郝斌不再發燒,精神狀況也有所改觀。
第二天下午,心電圖、血脂、肝功等各項檢測結果出來后,醫生指著腹平片分析說:“患者腹部的腸管積氣擴張,有多個高低不等的氣液平面,這是腸梗阻癥狀。患者腹腔已感染……”
郝德順雖聽不懂這些醫學術語,可他覺得醫生的診斷有問題:“這不是腸梗阻。昨晚郝斌排了大便且出血很多……醫生,你這樣治療會治死人的。”
據卷宗《病程記錄》顯示:“患者父親堅持拒絕腸胃減壓治療,反復勸說無效。患者出現黃疸,原因不明,已進行肝功及腹部B超檢查。”
郝斌很快陷入昏迷狀態,生命垂危。據老郝回憶:“住院第三天上午,我剛到家準備取醫療費,突然接到醫生‘郝斌病危速回的電話。”
驚慌失措的郝德順急匆匆趕回醫院時,病床上的郝斌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老郝與護士又因更換被褥之事發生爭執。接下來幾天,老郝稱“自己是在擔驚受怕中煎熬度過的”。而Y醫院也是滿腹委屈:郝斌已拖欠7000多元醫藥費,但我們醫院仍為其進行抗感染、抑酸等對癥治療。可是,郝斌的精神病復發,拒絕腹平片等檢查,還不讓護士輸液。于是,主治醫生建議把患者轉入橋東區精神疾病醫院治療。

本案終止鑒定報告書
郝斌的死亡由轉院引起,可是對于那天患者轉院時的情形,郝德順與Y醫院各說其詞、相互指責。老郝告訴檢察官:“Y醫院以轉院之名強行將我和兒子拉出醫院,但并未送至其他醫院……后來,Y醫院將郝斌送到了我的小兒子家中,便匆匆離去。”
而Y醫院提供的轉院《情況匯報》是這樣描述的:“經過醫護人員精心治療,患者病情好轉可出院。患者精神疾病復發已威脅到其他患者安全,由保衛科的工作人員協調醫護人員一起乘坐救護車將患者送往精神疾病醫院救治。途中,患者要求將其送回家。于是,我們將郝斌送到家,并托付其弟弟照顧后,才返回了醫院。”
患者究竟是自愿回家,還是被醫院強行送回家?誰該為死去的郝斌承擔責任呢?老郝忍受著喪子之痛,來到橋東區公安局舉報Y醫院的“惡行”:“Y醫院連救死扶傷起碼的醫德也沒有。哪有醫院以轉院為名把生命垂危的病人送回家呢?這是故意殺人行為!”
2015年6月,邢臺市橋東區公安局經過縝密調查,認為這是一起醫患糾紛,達不到刑事立案條件。隨后,郝德順將Y醫院告上邢臺市橋東區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其賠償喪葬費等各類損失40萬元。
接到橋東區法院送達的應訴通知書,Y醫院答辯稱:“郝斌是在家中死亡,與我院無關。我院醫療行為合理合規、沒有過錯,是郝斌精神疾病復發,親屬不配合治療,要求轉院回家的……”
郝德順因拿不出確鑿的證據,很快在首次庭審較量中處于不利局面。2017年春節剛過,老郝委托法院對郝斌死因進行醫療過錯司法鑒定。孰料,鑒定機構遇上了“瓶頸”。北京法源司法鑒定中心出具的《終止鑒定報告書》結論顯示:“因患者住院期間出現精神疾病癥狀,超出本機構技術條件及鑒定能力。”
這樣一來,原本棘手的醫療糾紛處理起來難上加難。最終,一審合議庭結合庭審情況,討論后認為:患者出院時病情并未平穩,Y醫院應當預知其脫離治療的后果,但Y醫院卻以“患者為精神病人無法約束,患者家屬不配合治療”為由,將患者交由醫院保衛人員護送回家,醫院未窮盡一切治療措施,過早讓患者脫離治療,有不妥之處。
2018年1月22日,河北省邢臺市橋東區人民法院作出判決:Y醫院補償郝德順5萬元。宣判后,郝德順和Y醫院均不服,各自提起上訴。2018年4月17日,二審法院開庭審理后,作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爭議的腳步遠遠沒有停止。2019年4月,郝德順向邢臺市人民檢察院遞交了申訴材料。
這起醫患糾紛難以解決的癥結究竟在哪里?法院審理程序有瑕疵嗎?辦案檢察官楊建軍反復審閱卷宗、調查核實相關證據后,指出了此案的問題:鑒定機構出具《終止鑒定報告書》后,一審法院依據法律規定,應向郝斌的親屬解釋原因、充分征詢當事人是否重新選擇有鑒定能力的鑒定機構進行鑒定,還要告知《終止鑒定報告書》引起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本案一審法院并未告知郝德順是否擁有申請重新鑒定的權利,直接判令郝德順承擔舉證不能的敗訴責任,顯然侵害了其合法權利,二審法院也未糾正這一錯誤,顯然有悖法律的公平原則。楊檢察官認為:患者的生命重于一切,Y醫院應窮盡一切措施救治患者,可本案證據顯示,郝斌未痊愈便被Y醫院送回家,醫院存在過錯。
2019年7月30日,河北省人民檢察院支持邢臺市人民檢察院抗訴意見。郝德順聞訊,喜極而泣。半年后,法院的再審大門終于開啟。庭審中,郝德順唯一的請求是:重新委托一家鑒定機構對郝斌死因進行鑒定。其實,老郝的想法與檢察官不謀而合。不過,郝斌患有精神疾病,此類鑒定技術、設備要求頗高。盡管檢察官、法官同郝德順一起聯系過多家有資質的鑒定機構,最終還是因種種原因,這些鑒定機構均表示“不能鑒定”。
2020年11月5日,邢臺市中級人民法院第三次開庭審理此案。法庭上,面對郝斌死因無鑒定機構能做鑒定的難題,法官誠懇征求郝德順的意見。此刻,郝老漢和家人商量后,提議以調解方式解決難題。主辦檢察官和法官經過多次商量、討論,又一趟趟驅車百里趕到郝德順家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講解法律。2020年11月30日,Y醫院拿出2.6萬元補償郝斌親屬,郝德順終于在《和解協議》上摁下手印,一起長達6年之久的醫患糾紛案終于塵埃落定。
(文中當事人系化名)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
我國《民法典》第1218條規定,患者在診療活動中受到損害,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有過錯的,醫療機構承擔賠償責任。司法實踐中,通常把醫療過錯司法鑒定作為醫療機構是否存在過錯的依據使用。本案的做法,對于辦理無法進行醫療過錯司法鑒定的醫患糾紛案件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問題》第27條規定了當事人對法院委托的鑒定部門作出的鑒定結論有異議可以申請重新鑒定的四種情形。因此,在鑒定機構出具《終止鑒定報告書》等結論后,法院應征詢當事人意見,切莫忽視程序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