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燕
摘? 要:一提起昆曲,也許你就會想到 “咿咿呀呀半天也唱不完一句,聽又聽不懂”。那只是我們對昆曲的片面理解。其實昆曲是我國戲曲藝術中的珍品,它不僅文辭華麗典雅,唱腔婉轉細膩,而且載歌載舞,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然而隨著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也使傳統文化的生存和發展出現了困境。都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我們的孩子雖然沒有成人那樣的嗓音條件,但他們有著自己對藝術獨特的感受力和表現力,有著對藝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將昆曲藝術引進幼兒園,讓孩子們與高雅的昆曲親密接觸,是否可行?為此我園把昆曲藝術作為傳統文化教育的一個基點,嘗試了探索與實踐。
關鍵詞:興趣;昆曲
一、興趣入手,讓幼兒愛上昆曲
皮亞杰說過:“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一種動力,如果沒有了興趣,學習就會成為一種負擔和痛苦,對我們的昆曲教學尤為如此。所以我把培養幼兒對昆曲藝術的興趣作為昆曲教學的第一步。
《規程》中指出:要“創設與教育相適應的良好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能力的機會和條件”。這就是說,環境設置的真正意義在于利用環境進行教育。于是我把昆曲與環境創設相結合,利用環境中的各種因素,對幼兒的感情產生綜合作用,使其漸漸對昆曲產生一定的興趣。這種氛圍可以是多方面的,可聽、可見、可感、可想,對幼兒的身心起到一種熏陶、浸染的作用。例如在活動室布置一個戲曲角,選取一些精美的昆曲劇照圖片進行張貼以及一些簡單易懂可看性強的片段給孩子們欣賞。 從孩子們的表現中,我看到了他們對昆曲藝術流露出的興趣。這一良好的開端給了我很大的鼓勵,也從中看到了孩子的興趣點,使得接下來的教學活動能更有目的性。
二、合理取舍,選擇適合的教學內容
昆曲藝術博大精深,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元素,涉及的點很多。我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實際情況,從他們的興趣入手,選擇適合孩子的內容。
(一)選擇一些幼兒能聽懂、看懂的昆曲碟片。例如:《目連救母》`《錯中錯》、《西游記·胖姑、借扇》,這些劇目故事性和動作性及趣味性都很強適合幼兒觀看。這種結合故事的教學使幼兒接受起來較容易效果也比較好。而且在這種教學中我們就可以把昆曲中的念白、唱腔、舞美、表演綜合的提供給幼兒。從而達到一個較好的效果。
(二)我們開展昆曲課題的研究中,讓幼兒欣賞了昆曲《綄紗》、《牡丹亭》、《十五貫》等,發現幼兒在片段欣賞中對人物造型和妝容非常感興趣。幼兒從觀察臉譜中提出了很多問題,通過資料查找,相互的交流,幼兒知道了些戲曲臉譜的相關信息,有了這些知識經驗,喚起幼兒的興趣和積極性,有了創作的渴望。我們啟發幼兒用繪畫形式表現臉譜與戲曲人物,有的幼兒甚至把生活中喜聞樂見的形象臉譜化并進行創作。
(三)在孩子們對昆曲有一定了解之后我們又進行了昆歌教學。把昆曲與古詩詞相結合,把旋律簡單化,形成適合幼兒演唱的昆歌,用嫁接的方法,讓孩子們接近古典,感受昆曲。我們所教的昆歌是選擇一些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古詩詞再請專家配上簡單且具有昆曲特色的旋律而形成的。這些昆歌通俗易懂,非常適合幼兒演唱。小班主要以欣賞為主,感受昆歌優美的旋律,中大班則以演唱表演為主,如《詠鵝》、《靜夜思》、《山行》等。
(四)昆曲中的角色形象較鮮明深受孩子們的喜愛,如美麗的花旦,畫畫漂亮的花旦妝,學學好看的蘭花指;神氣的武生,學學他的亮相,他的動作;滑稽的小丑角,畫上滑稽的小丑妝,學學小丑滑稽的動作等等。
三、游戲整合策略,輕松學習,樂在其中
興趣是產生主動學習行為的內動源,只有不斷地激發幼兒的興趣,才能使他們對昆曲保持長久的興趣。對于學齡前幼兒來說,游戲是激發幼兒興趣的最好手段。在教學活動中正確和適當地使用輔助材料,運用游戲化的教學方法能幫助幼兒更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一)小舞臺中的表演游戲
昆曲演員在舞臺上那美麗的裝扮,行云流水的舞蹈,小丑的滑稽幽默,武生花臉的剛毅威猛,無不讓幼兒潛意識中有種模仿的沖動。
我們在自主性游戲中開展了小舞臺游戲,幼兒這種沖動的到了很好的釋放。教師為了支持幼兒這種興趣不僅為幼兒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表演道具如:飄逸的水袖,花旦的頭飾等,還要為幼兒提供必要的經驗準備,如水袖的舞法,臺步的走動方式等。幼兒有了這些準備的支持,他們對這種游戲會樂此不彼。當然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及幼兒同伴之間的相互鼓勵和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巧手坊的串珠游戲
《婉紗記》、《牡丹亭》中花旦的形象深得幼兒的喜歡。每次她們一出場總會迎來小朋友的嘖嘖贊嘆聲。花旦頭上各式各樣的頭簪飾品更是引起了孩子們的濃厚興趣。
在串珠游戲的進行過程中,我們發現不同性格特點的孩子都會表現出一個共同的行為特征:專注。他們精神高度集中的進行這一游戲。并始終心中洋溢著快樂和滿足感。教師在活動中的支架作用顯的十分重要。串珠的順序,如何把第一顆珠子定在線上或鉛絲上,需要老師提供及時的支持,以使孩子更好的進行活動。
隨著幼兒串珠作品的增多,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實際經驗,編排一場演出來發揮幼兒的想象和展示幼兒的作品。
四、多領域滲透,促進全方位發展
《新綱要》“組織與實施”中提到:“教育活動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識規律,各領域的內容要有機聯系,相互滲透,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戲之中。”我們把更多地方傳統文化的內容結合進了昆曲教學之中,擴大教學效果,使孩子有了更豐富的感受。
我們與古詩詞課題組合作,將昆曲中的一些表演、行頭與古詩詞相結合,既使表演情景化了,又幫助孩子鞏固熟練一些表演程式,收效理想。如《馬詩》,我們用昆歌《靜夜思》的旋律來演唱《馬詩》,感受旋律的優美,用已有的馬鞭表演經驗表演《馬詩》,表現出豪放的氣概。孩子們天生愛表演再加上好看的行頭,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在表演的過程中學會了昆歌優美的旋律。我們還嘗試了與園林課題組的合作,開展了大班藝術活動《游園》。把昆曲中的念白與園林景物結合起來并配上適合的指點動作,在邊說邊做中體驗游園之樂。
時代的列車滾滾向前,昆曲的歷史源遠流長。我們的孩子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和審美眼光,只要選取適合孩子的內容,選擇適合孩子的方式開展活動,那么昆曲藝術在幼兒園的教學也是可行的,必能映射出絢麗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