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春梅
《帕阿派瑪尼》的作者順吞蒲(1786-1855),泰國著名詩人,出生于曼谷王朝一世時期,擔任過二世王和四世王的詩歌顧問。他的生活經(jīng)歷,特別是感情經(jīng)歷對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長篇敘事詩《帕阿派瑪尼》是順吞蒲最重要的代表作,全詩以格侖體寫成,是泰國最長的詩歌,長達二萬四千五百行,近四十萬字,規(guī)模宏大,結構嚴謹,人物眾多,內容豐富,場面浩繁,情節(jié)曲折離奇。寫作素材來源于順吞蒲在生活中的積累與自己想象的結合,主要講述了王子帕阿派瑪尼和弟弟西素萬被父王逐出國門后的曲折經(jīng)歷。作品寫作開始年份大約是在1821-1823年間,寫作斷斷續(xù)續(xù),花了二十余年時間,于1845年完成。
順吞蒲的詩歌在民間小有名氣,拉瑪二世喜歡詩歌創(chuàng)作,于1820年下詔宣順吞蒲入宮在文書廳任職,封爵“順吞沃含”,便有了順吞蒲的官名。順吞蒲恃才傲物,生性喜好飲酒,一次他因酒后傷及妻子的長輩被治罪入獄,在獄中他開始寫作《帕阿派瑪尼》,以賣詩為生,這便是他創(chuàng)作此作品最初的目的。順吞蒲被關押的時間不長,恰逢拉瑪二世寫詩遇到難題,遂被重詔入宮,官復原職。1824年,拉瑪二世駕崩,順吞蒲因與拉瑪三世矛盾重重,拉瑪三世繼位后他不為所容,遂主動辭職出家當和尚,其間靠著他人的資助斷斷續(xù)續(xù)寫作《帕阿派瑪尼》,后因窮困潦倒,寫作無人資助也曾停止。拉瑪三世的普安公主很喜歡順吞蒲寫的《帕阿派瑪尼》,便資助他繼續(xù)寫完《帕阿派瑪尼》。因而,作品后期的寫作目的更傾向于取悅普安公主。
一、帕阿派瑪尼的人物形象分析
泰國古典文學作品中有一類長篇故事詩,被稱為娛樂性故事,亦稱“加加翁翁”故事,自古就受泰國人們的喜愛。其特點是故事的主人公的名字常有“加”或“翁”等字樣,男主人公通常是俊美的王子,定會有某些原因使其在森林或險境中跋涉,他會遇到諸如猛獸、妖怪、魔鬼等各種障礙和危險,在戰(zhàn)斗中男主人公將會有機會表現(xiàn)其勇猛、頑強,最后取得勝利。男主人公還會遇到德、才、貌兼?zhèn)涞纳倥适驴偸且阅信斯男腋=Y合為結局。如:《帕羅賦》中的男主人公帕羅英俊威武、堅貞不屈、視死如歸,勇敢追求愛情,經(jīng)歷重重磨難最終來到心愛之人身邊。又如:《伊瑙》的男主角伊瑙相貌英俊、文武雙全,歷經(jīng)艱難險阻最終與他最愛的公主布巴莎重逢。
《帕阿派瑪尼》也屬于“加加翁翁”故事,然而作品對男主人公帕阿派瑪尼形象的塑造,卻有別于泰國古典文學作品的英雄形象,具體表現(xiàn)如下:
(一)勇敢決絕VS懦弱寡斷
帕阿派瑪尼的性格可以說跟泰國古典文學作品的英雄形象相反,英雄的性格通常是勇敢、果斷、愛冒險和好斗,尤其是為尊嚴而戰(zhàn)斗。帕阿派瑪尼膽小怕事,他害怕戰(zhàn)爭、害怕未來會遇到困難、害怕事態(tài)發(fā)展不如意,如:在被蘇塔國王逐出國門時,帕阿派瑪尼便哭訴說害怕遇到苦難,以至于西素萬都直接說他:“王兄你膽小怕事,身為男子漢卻不勇敢。”
帕阿派瑪尼不但膽小怕事,而且優(yōu)柔寡斷,凡事不敢自己做決定,要依靠他人幫他做決定。在武沙林討還素婉瑪麗時,帕阿派瑪尼內心其實不愿歸還,但卻不敢直接拒絕,而以武沙林對其有恩為由推給信薩姆來決定。武沙林率錫蘭軍隊進犯帕惹國時,帕阿派瑪尼害怕戰(zhàn)爭,也不敢自己做決定,便問瓦麗道:“我們應該派軍隊出去迎戰(zhàn),還是逃跑?你覺得應該怎么做?”后來瓦麗獻計擒拿武沙林取勝,但是我想如果瓦麗說逃跑,寡斷膽小的他恐怕是真的會逃跑的。
(二)令人敬畏VS缺乏威嚴
泰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男主人公就算身形再怎么纖細,也往往是有威嚴又令人敬畏的,如《馬臉姑娘》里的賓通王子,可以算得上最膽小的一個男主人公了,但他佩帶的兵器有助于他顯得威嚴,行為上也有令人敬畏的一面。《帕阿派瑪尼》里卻幾乎沒有描述到帕阿派瑪尼的威嚴和令人敬畏。泰國古典文學作品往往會用武器來襯托主角的威嚴,而帕阿派瑪尼隨身佩帶的武器是魔笛,并不能顯示他的威嚴,反而使之看起來更為柔弱。在茫卡拉將素婉瑪麗和雙胞胎女兒抓回錫蘭國時,帕阿派瑪尼雖對帕惹國的大臣和軍隊保護不力很生氣,但竟也沒有對大臣們表現(xiàn)出生氣或是令人敬畏的一面,僅僅問他們是否知道出了這樣的差錯應受到怎樣的懲罰,當大臣們請求給他們機會率兵攻打錫蘭國補救,他竟然就不追究大臣們的責任了。
(三)英勇善戰(zhàn)VS不諳戰(zhàn)事
泰國大部分文學作品的男主人公都是英勇善戰(zhàn)的,如:《帕羅賦》的帕羅,《昆昌與昆平》的昆平等,而帕阿派瑪尼卻不諳戰(zhàn)事,不懂得如何打仗,甚至不懂基本的天文地理知識。遇到危機要么是靠他的妻子、弟弟和兒子們來幫忙,要么靠吹魔笛控制他的軍隊轉危為安。整個作品中幾乎沒有寫到帕阿派瑪尼表現(xiàn)英勇的地方,他唯一一次親自上戰(zhàn)場是和拉薇初次相遇,因為他的弟弟、妻子和兒子都去拉達納國給國王奔喪了,他才被迫自己上陣,結果還被拉薇迷了魂,不顧軍隊安危跟著拉薇去了錫蘭國。
(四)愛情專一VS花花公子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泰國古典文學作品的男主人公往往是為了追求堅貞不屈的愛情去奮斗,最終和最心愛的“她”幸福結合,表現(xiàn)了他們專一的愛情觀,如:《伊瑙》的男主人公伊瑙為了追尋布巴莎公主經(jīng)歷了重重磨難,最終得以重逢。而帕阿派瑪尼在作品中被塑造成了一位花花公子的形象,共有五位妻子,分別是兇狠暴躁的夜叉、善良忠誠的人魚公主、溫柔美麗卻愛爭風吃醋的帕惹國公主素婉瑪麗、貌美如花而又驍勇善戰(zhàn)的錫蘭國公主拉薇和長相丑陋卻極其聰明的瓦麗。
(五)幸福相守VS遁入空門
“加加翁翁”故事往往以男女人公的幸福結合為結局,而《帕阿派瑪尼》中帕阿派瑪尼在經(jīng)歷了多次外部的戰(zhàn)爭,以及妻妾各種內部紛爭不斷的紛繁生活后,逐漸看清塵世一切皆空,便皈依了佛門,其妻子素婉瑪麗和拉薇言歸于好,相繼隨帕阿派瑪尼遁入空門。
二、帕阿派瑪尼形象迥異于傳統(tǒng)英雄形象的文化因素分析
如引言所述,順吞蒲最初寫作《帕阿派瑪尼》的目的是謀生,素材以他的生活經(jīng)驗積累和自己的想象結合為主。順吞蒲本人曾加入巡回劇團的唱詩班,到各地巡回演出,在各地聽到了形形色色的故事,他把各類故事經(jīng)過改編和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以及豐富的想象力串聯(lián)到詩歌里面。因此,泰國當時的社會文化,包括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因素對帕阿派瑪尼形象迥異于傳統(tǒng)英雄形象有很大的影響。
(一)政治制度因素
順吞蒲生活于曼谷王朝初期,經(jīng)歷了從拉瑪一世到四世四個朝代,且從小就被母親帶入宮中生活,對皇宮里的各種規(guī)矩甚為熟悉。曼谷王朝初期的各個國王都極力恢復和發(fā)展封建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和社會結構。國王不僅是封建等級最高的統(tǒng)治者,而且是國家的化身。國王及王室成員被奉若神明,國王在場時,任何人都必須在國王面前下跪。總之,國王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帕阿派瑪尼是帕惹國的王子,與素婉瑪麗結婚后繼承了帕惹國的王位,身份地位至高無上,盡管他的技能是吹魔笛,隨身攜帶的武器也只是魔笛,這讓他的形象看起來懦弱不堪,但順吞蒲卻賦予帕阿派瑪尼魔笛至高無上的力量,可以使人安睡,可以控制軍隊,還可以取人性命。這無不是國王權力高于他人的表現(xiàn)。
(二)佛教文化因素
曼谷王朝建立后,對宗教特別重視,專門設立國家宗教事務廳,把宗教事務直接納入中央政府管轄之內,力圖借用宗教的力量來幫助加強封建中央集權的統(tǒng)治。從拉瑪一世到四世都很重視對寺廟的修繕和佛教典籍的整理,同時整頓佛教組織,肅清不法和尚僧籍。佛教宣揚“四大皆空”的理論,很大程度上成為當時泰國人民的精神支柱。順吞蒲本人為了逃避與拉瑪三世及其他人之間的矛盾,曾先后在不同的寺廟出家當和尚長達十年,并在此期間進行《帕阿派瑪尼》的寫作。所以,帕阿派瑪尼的形象也受到了泰國佛教文化的影響,在經(jīng)歷了紛繁的外部斗爭和妻妾頻繁的內部斗爭之后看破紅塵,遁入空門,其妻子素婉瑪麗和拉薇也言歸于好,相繼皈依佛門。
(三)社會制度因素
泰國素可泰王朝時期,男子外出掙錢養(yǎng)家,女子只能待在家里做家務,男子與他人妻子通奸會被視為違規(guī)行為,但卻不禁止男子娶多位妻子。到了阿瑜陀耶時期,有法律明文規(guī)定男子可以娶多個妻子,稱為“一夫多妻制”,這個制度一直延續(xù)至曼谷王朝時期。根據(jù)法律規(guī)定,男子娶多少個妻子都可以。泰國古時候男子的價值觀里甚至認為娶多位妻子是自己經(jīng)濟、社會和政治地位高的體現(xiàn)。順吞蒲本人也多次結婚,娶了多位妻子。所以在進行創(chuàng)作時多少把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放到了主人公身上,從而塑造了帕阿派瑪尼娶了五位妻子的花花公子形象。帕阿派瑪尼五位妻子的不同性格特點從側面反映出當時泰國社會對女性的價值取向,即美麗、溫柔、善良、聰明、能干、忠貞不渝等等。
三、結語
泰國的民間文學根植于泰國社會,是泰國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孕育在泰國多元文化的土壤之中,表現(xiàn)出多元融合、多層次共存的特點。泰國民間文學的發(fā)展很大程度上也受當時泰國社會文化的影響。順吞蒲根據(jù)其生活經(jīng)歷和社會經(jīng)歷創(chuàng)作了《帕阿派瑪尼》,作品中將豐富浪漫的奇特想象和現(xiàn)實生活融為一體,很大程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文化。與此同時,順吞蒲對男主人公帕阿派瑪尼形象的塑造也受到了當時泰國社會文化的影響。
帕阿派瑪尼作為貫穿《帕阿派瑪尼》整個作品的主人公,其形象的塑造突破了泰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男主人公令人敬畏、英勇善戰(zhàn)的英雄形象,具有與英雄形象相悖的品質,如:膽小懦弱、優(yōu)柔寡斷、缺乏威嚴、不諳戰(zhàn)事等。帕阿派瑪尼形象迥異于傳統(tǒng)英雄形象的文化因素主要是泰國的政治制度、佛教文化以及社會制度等。
課題項目:此論文是廣西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基于語料庫的東盟民族文學與廣西民族文學對比研究》(項目編號15FWW004)部分研究成果。